一个肿瘤专家与肺癌斗争的六十年!

如果癌症是一头狼,那么对于死亡的恐惧就是最锋利的獠牙。

100年前,癌症之于人类,如无边无际却又无比凶险的混沌世界,医生们手持柳叶刀,却四处茫然;60年前,人类发明了化疗,面对癌症,拥有了长矛;50年前,人类发明了放疗,面对癌症,拥有了手枪;30年前,人类发明了靶向药物,面对癌症,拥有了狙击步枪;如今,人类发明了免疫疗法,面对癌症,拥有了炮弹。

癌症亮出了它的獠牙,而医生手中,不止有柳叶刀。

廖美琳1957年毕业,成为呼吸科医生,1970年开始研究肺癌至今,和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已经84岁的她早已满头华发,却依旧精神矍铄,乐观豁达,与癌症的战争不仅未让她表现疲态,反而愈战愈勇。

一个肿瘤专家与肺癌斗争的六十年!

她见证了人类与癌症战争中的数次伟大进步。

六七十年代:化疗

但这在癌症面前远远不够……

事实也是如此,患者在疑似患癌时,更多的会选择自我躲避,将自己归为异类。在目睹身边人化疗的痛苦时,更会选择排斥、退缩、自暴自弃,甚至等死。

廖美琳清楚的记得,每当有患者来找她,总会面戴口罩,头戴渔夫帽。在他们看来,他们与别人不同,身上被贴有标签。「同事们只要看到戴帽子的患者,鬼鬼祟祟的在诊室外走来走去时,总会打趣道:这是廖美琳的人。」廖美琳教授笑谈道。

她介绍,当时,朋友不幸罹患肺癌,检查结果发现,已出现骨转移、脑转移、肝转移。「当时我去看他,他的脑神经已经受损,不能吞咽鸡蛋,只能把蛋白捣碎了才能吞不下去。」

「过了几天,朋友他儿子去香港买了易瑞沙。打电话给我,说母亲今晚六点,已经可以吃鸡蛋了。当时,我暗自猜测这肯定是心理作用。」

「又过了几天,朋友的儿子再次给我打电话:现在母亲的情况更好了,已经可以起床外出。太神奇了!」廖美琳激动的说道。

原本,廖美琳对易瑞沙并不抱有希望,但事实证明,它的确比化疗神奇。

十多年来,中国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增加2.4倍,从此前的14.1个月延长至33.5个月;五年生存率从8%增长到18%。同时,靶向药物较小的副作用也受到患者认可,在提升生存期限的同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无论疾病如何凶猛,一个甲子的岁月,与癌症斗智斗勇,廖美琳已满头华发,却激情不减,高超的医术,乐观的态度,她将一生都拿来对抗癌症。

下一步:路在何方?

更多抗癌资讯,请关注厚朴方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