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速效医案13则(扭伤、荨麻疹、肛周瘙痒等)

针刺速效医案13则(扭伤、荨麻疹、肛周瘙痒等)

针灸速效治病

作者/司言词

  • 腕关节挫伤
  • 曲泽穴压痛

某男,45岁,司机。自诉2009年7月空调房间停留时间过久后,觉右侧胳膊回弯处中心点附近疼痛,做甩手动作时痛更甚。初时不在意,未做特殊处理。迁延4个月后疼痛加重而来诊。査体:右曲泽穴处有明显压痛,局部无红肿。

  • 急性腰扭伤
  • 体会

(1)《黄帝内经》中关于缪刺、巨刺的应用必须符合三条原则,否则针刺时效果不显。三条原则是:

病在左而右侧脉象异常,反之亦然。

病在左而右侧脉口温度异常,反之亦然。

病在左按右侧而痛减,反之亦然。

(2)得气与否是取效的重要一环。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有云:“·····刺之而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灵枢·九针十一原第一》有云:“夫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当时,埋针后令其稍坐5分钟,然后站起试着行走,双膝痛点已不痛。患者当时惊喜莫名,自言此小小的针果能治病乎?余笑而未答,只言3天后见分晓。3天后,果如斯言,此女来取皮内针时,笑容满面,言“双膝已不痛”,称谢而去。患者一次埋针而愈。

  • 体会

3、隐白穴针刺法治愈膝关节痛

吴某,男,48岁,机关干部。2007年5月4日来诊。自诉:2个星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处痛,平时走路微痛,劳累或天气变化时觉症状加重。余无不适。

查体:右膝近阴陵泉附近沿足太阴脾经走向二寸范围内压痛,按之痛甚,局部无肿胀。无外伤史。诊断:外邪风寒湿侵袭致足太阴经经脉闭阻,不通则痛矣!治宜通经止痛。辨证选隐白穴治之。3次而愈。

  • 体会

(1)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井穴。此患者痛点在足太阴经经脉之循行线上,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隐白治之。

(2)用隐白治痛,针灸临床较少报道。根据经验,实践中每遇下肢麻痹、膝关节痛及足底痛的患者,余常习惯以隐白穴治之,每见奇效。

唐某,女,37岁,教师。2008年5月5日来诊。自诉5天来,每于清晨6点30左右,左肩肩髎穴处必痛,痛时不以手触碰亦痛,翻身或以手按之时痛甚,但过了这个时间皆不痛。无外伤史。余无不适。患者以前从未遇到此情形,遂来我处求诊。

根据患者的情况,其肩痛,痛有规律,痛在清晨5-7点之间,其时人身之气血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卯时)。按《灵枢》:“病时间甚者取其腧”的原则,余取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三间治之,针毕,留针40分钟。针后,告知患者,第二天清晨自己体会肩部是否还痛?结果,第二天,我刚上班她即来告知,肩痛未发。为巩固疗效,又针一次,而愈。至今未复发。

  • 体会

子午流注针法,始创于宋金元时期,首载何若愚《流注指要赋》。《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云:“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子午流注就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以五腧穴为基础,结合四时干支的运算,创立的具体的按时配穴法。针灸临床,吾等每见按时发病的患者,以常规针刺法治之则很难奏效。按子午流注针灸法治之,则每见奇效。

方法:患者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入穴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务使针感达到下肢发凉之部位,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每次行针1分钟,均平补平泻。30分钟后,针刺毕在双委中穴刺络拔罐,各拔出瘀血2~3毫升,此时患者觉双膝关节以下寒凉已去掉一半,皮温也恢复很多,惊喜莫名,连连问是否会反弹?

余给予正面肯定之回答,嘱其继针,言一天针一次,连针5天,不凉亦针,梅花针最好再做一次,以巩固疗效。第二次,如上法针之后,患者觉两小腿已不感寒凉,恢复如常,因其有些惧针,故又针一次继作一次梅花针而已之。至今回访未复发。

  • 体会

(1)小腿发凉证(注:治此疾亦可用阴市穴灸之,效亦宏);

(2)后头痛(但要注意补泻手法,医者拇指要轻微向后捻转1~2分钟以行针);

(3)习惯性便秘(针刺或点穴均可,但用此一穴治便秘要与太溪、三阴交、飞虎、丰隆等一针疗法选穴辨证而用之);

把单穴的功能主治发挥到极致,是真正贯彻《灵枢·官能第七十三》“稀而疏之”用针原则的有效途径之一。

方法:患者仰卧,患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以随咳进针法进针,得气后,施行呼吸补泻之泻法,亦即呼气出针,吸气进针,反复操作3~5次,并嘱患者多做深呼吸的动作,以带动病患处气血运行,同时自行轻揉患处,促进经脉畅通。

其时,患者在余第一次运针期间已感痛衰大半,非常惊讶,不敢相信疼痛会好转如此之快。留针20分钟后出针,觉患处微痛。第二天按上法复针一次而愈。为巩固疗效,不痛后又在患处以梅花针轻轻叩刺,见血珠后以小号火罐吸拔之,吸出瘀血2毫升。

  • 体会

此处用的是彭静山的首尾取穴之法。足少阴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患者痛在俞府,故取涌泉治之,效乃宏。

针刺方法:常规针刺,丘墟透照海穴先补后泻。曲池用泻法。其时,针入得气后,稍一捻转,还没有经明显之补泻,患者即感痛消大半,真是效如桴鼓。留针30分钟,起针时患者说,患处微痛。为加强疗效,在患处用梅花针叩刺,待见血珠后,以大号火罐吸拔之,吸出3毫升瘀血。一次而愈。

  • 体会

患者病变处为足少阳经所属,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足少阳经之丘墟透照海治之,可交通少阳少阴两经经气,共奏调匀胸胁部气血、通经活络之功。

方法:常规消毒。常规针刺。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行针期间,医者帮患者频作推拿之理指法。以促进双手五指之气血运行。每日1次。1次痛减,五指屈伸无力大为缓解,3次病情减半,共针7刺而愈。

  • 体会

方法:因患者年纪既轻,又是第一次针刺,为避免晕针,针刺时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用28-32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入穴位,进针一寸左右,得气后施行平补平泻手法,维持中等刺激量。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 体会

(1)“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取手厥阴心包经穴治之。

(2)间使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临床证明,此穴具有很好的清热凉血之功。故对急性荨麻疹效佳。

方法: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健侧穴位皮肤,用28-32号3.5寸毫针,针尖斜向照海穴,快速进针3寸左右(可在照海穴触及针尖,但不要穿透皮肤),待局部有酸、麻、胀、痛等针感后,采用快速提插捻转之泻法,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每10分钟行针一次。

留针期间,嘱患者尽量做腕关节的活动,以带动局部气血运行。该患者在针入得气1分钟后即感腕关节疼痛大减,第一次运针(即留针10分钟后)痛衰大半,留针30分钟后,患处已不痛,仅觉患处微酸而已。第二天,同样办法复针一次而愈。

  • 体会

此患病变在阳池穴附近,乃手少阳经脉局部因外伤而闭阻所致,不通则痛,而手少阳和足少阳脉气相通,故取足少阳经穴丘墟透照海治之。此处亦有“上病下取”之意。远端取穴,更能疏通闭阻之经脉,以利舒筋活血,通则不痛。

以上三则针刺速效治病的案例,或远端取穴,或近处取穴,各有千秋。其之所以能速效,乃是辨证准,用穴精之故。正如《金针赋》所言:“·····自先圣,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果能洞造玄微,而进其精妙,则世之伏枕沉疴,有缘者遇针,其病皆随手而愈矣。”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28-30号3寸长毫针,垂直快速刺入穴位,进针2.5寸左右,待得气后,行透天凉手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此患者按上法针刺后,肛周瘙痒日见减轻、3次后已基本不痒,继针2次。共针5次而愈。

  • 体会

《灵枢·经别第十一》:“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于肾······”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治则,针刺承山穴可起到理气调肠之功。肛周瘙痒为大肠有疾,故临证选承山穴治之。

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取28-30号1寸毫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进针0.5~1寸深,以得气为度。患者觉有酸麻胀感后,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针后2小时内勿洗手。按上法针刺,此患一次痛衰大半,二次而愈。

  • 体会

(2)上法对各种牙痛,如龋齿、急性牙髓炎、牙根尖周炎、牙周炎、牙龈炎、牙损伤及拔牙后疼痛,经1次针刺后,大多数获佳效。

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用28-30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入穴位1~1.2寸深。得气后,行强刺激手法,并嘱患者频做深呼吸及尽量做扩胸等活动,以带动患处气血运行,促进经脉畅通。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留针期间,医者在患者胸胁部位疼痛点之背部对应点行推拿点按之法,乃取以阳治阴之意。其时,针入行针1分钟后,患者已觉疼痛大减。留针毕,出针后,再按患处,患者言:大体已不痛。为巩固疗效,第二天复针1次,2次而愈。

  • 体会

(2)针灸临证,后溪穴应用十分广泛。临证凡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肩后痛)、胸胁屏伤、急性腰扭伤、面肌痉挛、胸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外感之咽喉肿痛、急性荨麻疹、面部环口黄水疮等,可首选后溪穴治之。

⊙运营编号:GYZX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