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1368年正月初四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开始了明王朝的统治。

南宋以来,中原一带一直持续战乱,特别是元灭金,元灭宋,元统治下的农民起义,后来明朝推翻了元的统治,可自己皇室内部又发生皇位之争,这样到了明朝初期,人口大量减少成为了首要问题。据统计,元末河北有的地方人口少得才是金代的十分之一,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无人区”。

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明朝把残元势力驱出中原,重回草原以后,残元势力不甘心失败,经常会南下骚扰。朱元璋从洪武元年(1368年)起,就派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的长城,其后明朝的历代皇帝又不断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设置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镇。这长城九镇,就是俗称的“九边重镇”。(宣府就是现在的宣化,是守卫北京是重要的屏障,当时北方最大军区之一)。

在修筑长城的同时,明朝廷决定大规模向河北一带移民,充实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壮大边疆。怀来有很多村镇就是在那个时候迅速发展起来的。

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8月,从山西平阳(今山西临汾洪洞)、潞州(今山西长治)、泽州(今山西晋城)迁移没有土地的农民到河北,政府给他们发放钱粮和配备农具。现在怀来土木镇的古家窑、杨家山、西辛堡、蝉家窑,狼山乡的青山庄,新保安镇的赵家山,官厅镇的施庄,鸡鸣驿乡施家营、东花园镇的大南辛堡、董庄子、杨庄子、三泉井、陈家堡、姚家河、辛房,小南辛堡镇的白庄、佟庄、辛庄、化庄,存瑞镇的葫芦套、焦家沟、四堡子、平安寨、窑子头、义和堡、南山堡等20几个村子相传就是这时的山西洪洞等地移民形成的。

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又从山西迁移一万多户口居民充实北京。这样山西洪洞地区的移民,按照朝廷的指令,来到怀来军屯定居。现在怀来桑园镇的头堡、二堡、东蒋营、西蒋营、北袁营、南袁营、八卦、寺湾8个村子形成了。

永乐十四年(1416年),从山东、山西、湖广地区又迁移2300户居民到保安州(今怀来新保安、涿鹿一带)。今天怀来沙城镇的榆林屯,官厅镇的杏树洼,西八里镇梁庄、东八里乡的上八里、下八里,鸡鸣驿乡的西黄庄,孙庄子乡的郜家梁、吕庄子、万庄、芦青岭、黄骆驼等十几个村子就是这时形成的。

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景泰元年(1450年),为保卫北京安全,在怀来屯兵十个营(这十个营就是今存瑞镇的头二营,狼山乡的三营、四营、五营埌、八营,土木镇的十营,小南辛堡镇的小七营,桑园镇的九营等村子的雏形)。

通过大规模移民屯田,极大地促进了明初经济军事的恢复和发展。

明初大移民与怀来部分村落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