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烽火张垣」后孤山阻击战

「烽火张垣」后孤山阻击战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后孤山阻击战,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后孤山阻击战

后孤山阻击战

1943年8月,日军从张家口、龙关、赤城、延庆、怀来等地集结近万人的兵力,在空军中队配合下,多路围攻海陀山抗日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其中一路敌人从雕鹗出发,突袭龙赤联合县中心区。拂晓前进至前孤山时,与八路军四十团警戒部队接火。

四十团政委闫子庆、副团长邓典龙指挥部队阻击来敌,掩护地、县机关撤退。以一个连的兵力迅速抢占后孤山西南高地,顽强地阻击敌人,战斗持续到下午3时,二连覃连长带一个排赶来增援。

团部参谋传达团首长命令,要连队作好反击敌人的准备。连长杜存业带领二排与二连的一个排,在正面组织火力压制敌人。指导员苏健带一排,向敌占无名高地西北侧出击,以火力压制和侧击敌人。副连长池满银、副指导员石金柱带领三排占据冲锋出发阵地。

「烽火张垣」后孤山阻击战

后孤山阻击战

下午4时,三排向日伪军发起冲锋,经过几个回合的白刃格斗,终于将阵地上的日军打垮,夺得无名高地。几分钟后,日军的一个中队在密集炮火的支援下,向三排占领的无名高地反扑。英勇的三排战士,面对冲上来的数倍日军,又奋起杀入敌群,和鬼子展开了肉搏。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战斗。

此战,八路军以一个连又一个排的兵力阻击强敌,从早至晚激战一日,迟滞了敌人的行动,为根据地军民转移赢得了时间。战斗中击毙敌人50多人,八路军也伤亡20余人。英勇冲击敌阵的三排长负伤,数次与敌白刃格斗的副指导员石金柱英勇牺牲。

「烽火张垣」后孤山阻击战

后孤山阻击战

人物简介:闫子庆,陕西省延长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察哈尔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总后勤部干部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副政治委员等职。2000年6月27日在西安逝世。

邓典龙,1906年出生,江西省鄠都县人,土地革命时期参加工农红军,中共党员。历任连长、游击大队长,冀察冀军区四十团副团长等职。1944年牺牲于崇礼新营子村。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军事志》《赤城县志》《赤城英烈》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