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慈禧西逃路上哭过多少次?

文|陈卿美

洋人欺人太甚,慈禧怒了,

八国联军进京,慈禧逃了,

一路颠肺流离,慈禧哭了。

其实,慈禧就是清廷最好的表情包。

1900年8月15日凌晨,久旱的京城突然下起了小雨。在零星的枪炮声中,一个老女人在众人的簇拥下,仓皇逃出了北京。这个老女人就是66岁的慈禧,当然,与她一起出逃的还有皇帝光绪。堂堂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说逃就逃,一点不含糊。历史就是这么搞笑,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等人竟然成了主动疏解的人口。

慈禧逃跑,并没有详细的计划。她只是觉得西边还算安全,便一直向西逃窜。过直隶宣化、经山西大同,在太原驻跸。在太原似乎还觉得不安全,又继续向西,逃入古城西安方才作罢。这是慈禧的第二次逃跑,上一次还是四十年前,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她与咸丰逃到了热河。这次逃得更远,不经意间,慈禧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慈禧西逃路上哭过多少次?

慈禧西逃画作


诗与远方未必都是浪漫,也有很多狼狈。慈禧仓皇出逃时,根本来不及准备,加上沿途地区受兵匪滋扰,接待工作没有到位,导致慈禧成了流浪者。这一路,慈禧没少哭,她的泪水化作了漫天飞舞的愁绪。

根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8月17日,慈禧第一次痛哭。逃至直隶怀来县榆林堡,怀来知县吴永迎驾。慈禧见到吴永,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自己的一路艰辛。

“予与皇帝连日历行数百里,竟不见一百姓,官吏更绝迹无睹。今至尔(你)怀来县,尔尚衣冠来此迎驾,可称我之忠臣。”

“谓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浮有人头。不得已,采秫秸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晓间寒气凛冽,森森入毛发,殊不可耐。尔试看我已完全成一乡姥姥……”

以上是慈禧的自述,慈禧狼狈到什么程度呢?两千里外赶来护驾的甘肃布政使岑春煊是这样描述的:“胸背粘腻,蝇蚋群集,手自挥斥”。一句话,慈禧都招了苍蝇。

前两天还是号令天下的皇太后,如今变成了农村老太婆,这落差实在太大。吴永与慈禧一同哭,吴永纯粹是抱以最忠心的同情。同哭,也是一种君臣之礼。

慈禧痛哭,是痛哭出行攻略没做好,自己的皇家尊严遭受了最无情的打击。可以想象,慈禧的这次痛哭更多是为自己所受的委屈而哭。刚出京城,仓皇逃命,颠沛流离,难以忍受,痛哭自己成了丧家之犬。

按正常逻辑来讲,这不应是慈禧第一次痛哭。因为她说,“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慈禧在板凳上坐了一夜,这一晚,相信慈禧也会伤心痛哭。

漫漫长夜,慈禧静坐沉思,难免不会悲从心来。爱新觉罗家族开创大清伟业256年,江山社稷会不会在自己手里葬送。京城被夷人攻陷,实乃大清国国耻。母仪天下的我,如今竟遭如此奇耻大辱。慈禧为江山而哭,为国难而哭,为权力而哭。

老佛爷有泪不轻弹,但慈禧毕竟还是一个女人。

史料中记载的慈禧第二次痛哭,发生在9月5日。这一天,慈禧一行到山西雁门关游览。在临近关门时,慈禧不断回首观望,情绪低沉,若有所思。护驾的岑春煊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立即从路边找来野黄花,献给慈禧进行安慰。

慈禧手捧黄花,不禁泪流满面,全身抽泣,泪水还打湿了衣襟。史书上的描述是“泣下沾衣”。慈禧眼望远方,说“塞上早寒,得花迟,京师今盛矣。”

触景生情,情伤感怀。慈禧这次痛哭,哭的是对京城的留恋,对权力的不舍。西逃路上,一路坎坷,越走离京城越远,不知何时才能再回紫禁城。想起来怎能不让慈禧悲伤。

或许让手捧黄花的慈禧悲伤的是,自己却成了明日黄花。

11月7日,慈禧回銮途中,迎来了慈禧流亡途中的第三次痛哭。这一天,慈禧回銮至河南荥阳。也许是上天的冥冥安排,荥阳至省城开封的电报线刚刚架好,就接到一封京城传来的加急电报:李鸿章病逝!

李鸿章的死犹如晴天霹雳,把慈禧劈了一个跟头。大清国的顶梁柱塌了,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回銮队伍。慈禧在外流亡,京城主持大局,与洋人议和全靠李鸿章,如今刚刚完成议和就驾鹤西去,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有人形容慈禧惊闻噩耗后,是嚎啕痛哭,这个说法不为过。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载,“旋得京师来电:合肥相国,已于今日午刻逝世。得此噩耗,猛的如片石压入心坎之中,觉得眼前的百花,立时都颜色惨淡。听说两宫震惊痛悼得失去了常态,随驾人员,乃至于太监、卫士,无不相顾错愕,如同大梁和柱子倒塌下来,骤然间失去了倚恃一样。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才开始知道元老大臣对于国家安危的分量。”

李鸿章一死,天地黯淡,江山失色,慈禧怎能不痛哭。李鸿章主持外交三十年,没有李鸿章在外苦撑危局,哪有慈禧稳坐权力之巅。李鸿章的死,是清廷的重大损失,从此朝中再无李中堂。慈禧为失去肱骨之臣而哭,为失去一位并肩战斗的伟大战友而哭。

更重要的是,没有李鸿章,谁还给自己背锅,慈禧痛哭,是惜别“背锅侠”。

以上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慈禧三次痛哭,其实远不止这些。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哭泣应该还有多次,如“每一念及,常为泪下”。

不难想象,让慈禧泪下的,是自己遭受的旷世屈辱,是满清政权的危在旦夕,是大清帝国的内忧外困。不知道的是,慈禧在痛哭的时候,是否想到民生的艰难,百姓的安危。她有为百姓而哭吗?

庚子之乱,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多少家庭在痛哭。流亡途中,各级官员极力巴结讨好,耗费巨资,大兴土木,百姓困苦加剧。有的官员因为接待不力,跪地痛哭求饶,甚至被逼自杀。慈禧有为他们哭过吗?

比慈禧痛哭更多的,应该还有光绪,作为一国之君,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又无力回天时,他的伤悲或许比慈禧更厉害。相比慈禧,光绪毕竟还是有一个情怀的皇帝。

慈禧的哭,表面上是为国难而哭,本质还是为权力而哭。她却不曾为自己的错误决策而哭,更不曾为天下黎民苍生而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