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慈禧西逃路上哭過多少次?

文|陳卿美

洋人欺人太甚,慈禧怒了,

八國聯軍進京,慈禧逃了,

一路顛肺流離,慈禧哭了。

其實,慈禧就是清廷最好的表情包。

1900年8月15日凌晨,久旱的京城突然下起了小雨。在零星的槍炮聲中,一個老女人在眾人的簇擁下,倉皇逃出了北京。這個老女人就是66歲的慈禧,當然,與她一起出逃的還有皇帝光緒。堂堂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說逃就逃,一點不含糊。歷史就是這麼搞笑,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慈禧等人竟然成了主動疏解的人口。

慈禧逃跑,並沒有詳細的計劃。她只是覺得西邊還算安全,便一直向西逃竄。過直隸宣化、經山西大同,在太原駐蹕。在太原似乎還覺得不安全,又繼續向西,逃入古城西安方才作罷。這是慈禧的第二次逃跑,上一次還是四十年前,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她與咸豐逃到了熱河。這次逃得更遠,不經意間,慈禧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慈禧西逃路上哭過多少次?

慈禧西逃畫作


詩與遠方未必都是浪漫,也有很多狼狽。慈禧倉皇出逃時,根本來不及準備,加上沿途地區受兵匪滋擾,接待工作沒有到位,導致慈禧成了流浪者。這一路,慈禧沒少哭,她的淚水化作了漫天飛舞的愁緒。

根據《庚子西狩叢談》記載,8月17日,慈禧第一次痛哭。逃至直隸懷來縣榆林堡,懷來知縣吳永迎駕。慈禧見到吳永,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的一路艱辛。

“予與皇帝連日曆行數百里,竟不見一百姓,官吏更絕跡無睹。今至爾(你)懷來縣,爾尚衣冠來此迎駕,可稱我之忠臣。”

“謂連日奔走,又不得飲食,既冷且餓。途中口渴,命太監取水,有井矣而無汲器,或井內浮有人頭。不得已,採秫秸稈與皇帝共嚼,略得漿汁,即以解渴。昨夜我與皇帝僅得一板凳,相與貼背共坐,仰望達旦。曉間寒氣凜冽,森森入毛髮,殊不可耐。爾試看我已完全成一鄉姥姥……”

以上是慈禧的自述,慈禧狼狽到什麼程度呢?兩千裡外趕來護駕的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是這樣描述的:“胸背粘膩,蠅蚋群集,手自揮斥”。一句話,慈禧都招了蒼蠅。

前兩天還是號令天下的皇太后,如今變成了農村老太婆,這落差實在太大。吳永與慈禧一同哭,吳永純粹是抱以最忠心的同情。同哭,也是一種君臣之禮。

慈禧痛哭,是痛哭出行攻略沒做好,自己的皇家尊嚴遭受了最無情的打擊。可以想象,慈禧的這次痛哭更多是為自己所受的委屈而哭。剛出京城,倉皇逃命,顛沛流離,難以忍受,痛哭自己成了喪家之犬。

按正常邏輯來講,這不應是慈禧第一次痛哭。因為她說,“昨夜我與皇帝僅得一板凳,相與貼背共坐,仰望達旦。”慈禧在板凳上坐了一夜,這一晚,相信慈禧也會傷心痛哭。

漫漫長夜,慈禧靜坐沉思,難免不會悲從心來。愛新覺羅家族開創大清偉業256年,江山社稷會不會在自己手裡葬送。京城被夷人攻陷,實乃大清國國恥。母儀天下的我,如今竟遭如此奇恥大辱。慈禧為江山而哭,為國難而哭,為權力而哭。

老佛爺有淚不輕彈,但慈禧畢竟還是一個女人。

史料中記載的慈禧第二次痛哭,發生在9月5日。這一天,慈禧一行到山西雁門關遊覽。在臨近關門時,慈禧不斷回首觀望,情緒低沉,若有所思。護駕的岑春煊非常善於察言觀色,立即從路邊找來野黃花,獻給慈禧進行安慰。

慈禧手捧黃花,不禁淚流滿面,全身抽泣,淚水還打溼了衣襟。史書上的描述是“泣下沾衣”。慈禧眼望遠方,說“塞上早寒,得花遲,京師今盛矣。”

觸景生情,情傷感懷。慈禧這次痛哭,哭的是對京城的留戀,對權力的不捨。西逃路上,一路坎坷,越走離京城越遠,不知何時才能再回紫禁城。想起來怎能不讓慈禧悲傷。

或許讓手捧黃花的慈禧悲傷的是,自己卻成了明日黃花。

11月7日,慈禧迴鑾途中,迎來了慈禧流亡途中的第三次痛哭。這一天,慈禧迴鑾至河南滎陽。也許是上天的冥冥安排,滎陽至省城開封的電報線剛剛架好,就接到一封京城傳來的加急電報:李鴻章病逝!

李鴻章的死猶如晴天霹靂,把慈禧劈了一個跟頭。大清國的頂樑柱塌了,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迴鑾隊伍。慈禧在外流亡,京城主持大局,與洋人議和全靠李鴻章,如今剛剛完成議和就駕鶴西去,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有人形容慈禧驚聞噩耗後,是嚎啕痛哭,這個說法不為過。吳永在《庚子西狩叢談》中記載,“旋得京師來電:合肥相國,已於今日午刻逝世。得此噩耗,猛的如片石壓入心坎之中,覺得眼前的百花,立時都顏色慘淡。聽說兩宮震驚痛悼得失去了常態,隨駕人員,乃至於太監、衛士,無不相顧錯愕,如同大梁和柱子倒塌下來,驟然間失去了倚恃一樣。到了這樣的關鍵時刻,才開始知道元老大臣對於國家安危的分量。”

李鴻章一死,天地黯淡,江山失色,慈禧怎能不痛哭。李鴻章主持外交三十年,沒有李鴻章在外苦撐危局,哪有慈禧穩坐權力之巔。李鴻章的死,是清廷的重大損失,從此朝中再無李中堂。慈禧為失去肱骨之臣而哭,為失去一位並肩戰鬥的偉大戰友而哭。

更重要的是,沒有李鴻章,誰還給自己背鍋,慈禧痛哭,是惜別“背鍋俠”。

以上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慈禧三次痛哭,其實遠不止這些。沒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哭泣應該還有多次,如“每一念及,常為淚下”。

不難想象,讓慈禧淚下的,是自己遭受的曠世屈辱,是滿清政權的危在旦夕,是大清帝國的內憂外困。不知道的是,慈禧在痛哭的時候,是否想到民生的艱難,百姓的安危。她有為百姓而哭嗎?

庚子之亂,百姓生靈塗炭、流離失所,多少家庭在痛哭。流亡途中,各級官員極力巴結討好,耗費巨資,大興土木,百姓困苦加劇。有的官員因為接待不力,跪地痛哭求饒,甚至被逼自殺。慈禧有為他們哭過嗎?

比慈禧痛哭更多的,應該還有光緒,作為一國之君,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又無力迴天時,他的傷悲或許比慈禧更厲害。相比慈禧,光緒畢竟還是有一個情懷的皇帝。

慈禧的哭,表面上是為國難而哭,本質還是為權力而哭。她卻不曾為自己的錯誤決策而哭,更不曾為天下黎民蒼生而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