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麥病蟲害遙感監測報告,中國首發!2018年中國小麥病蟲害總體偏輕!

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中国首发!2018年中国小麦病虫害总体偏轻!

點擊上方“種子天下” 可以訂閱!

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中国首发!2018年中国小麦病虫害总体偏轻!

根據報告,中國2018年小麥病蟲害總體偏輕,條鏽病、紋枯病、蚜蟲、赤黴病發生面積與往年相比減少19.7%。

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中国首发!2018年中国小麦病虫害总体偏轻!

全球小麥病害遙感監測專題圖。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供圖)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20日發佈消息說,該院黃文江研究員、董瑩瑩博士及其研究團隊近日對外發布了中英雙語全球小麥病蟲害遙感監測報告。這是國際上首次發佈全球病蟲害遙感監測報告。

這份國際首發的監測報告聚焦全球糧食主產國在主要糧食作物關鍵生長期典型病蟲害的發生發展狀況,對2018年4月至5月全球進入小麥中後期生長階段的10個主產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國、德國、伊朗、烏茲別克斯坦、英國等的小麥鏽病、赤黴病和蚜蟲等發生發展狀況進行定量監測,提取並分析了其空間分佈、危害程度和發生面積。監測結果表明,小麥病蟲害在上述10個國家總體呈輕度發生態勢。

在中國,2018年小麥病蟲害總體偏輕,條鏽病、紋枯病、蚜蟲、赤黴病發生面積與往年相比減少19.7%。其中,條鏽病發生面積約1561萬畝,其4月上旬在西南、西北及江漢平原等麥區顯病,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為病害盛期,在黃淮、華中及西南麥區擴散流行;紋枯病發生面積約9939萬畝,其4月上旬主要在黃淮及華北麥區顯病,4月中下旬擴散流行,主要位於黃淮、華北及西北麥區,5月中旬達病害盛期,其中華中、華北及華東麥區大發生,西北麥區輕度發生;蚜蟲發生面積約1.1億畝,其4月上旬在西南及黃淮海麥區局部發生,到5月中旬達到蟲害盛期,其中華北、黃淮麥區大發生,西北大部、四川盆地偏重發生;赤黴病在安徽、江蘇、河南及湖北四省累計發生面積約2105萬畝,總體較往年偏重發生,其中安徽北部麥區連片發生,江蘇南部區域中度發生,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部分麥區偏重發生。

病蟲害在全球其他國家發生情況為:俄羅斯小麥種植面積約15.5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9%,主要分佈於高加索及中部地區,蚜蟲發生面積佔10%,主要分佈於中部、伏爾加及高加索地區;法國小麥種植面積約3.7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4%,主要分佈於西北玉米、大麥混種區及西部玉米、大麥和油菜混種區,蚜蟲發生面積佔5%,主要分佈於西北玉米、西南玉米區及大麥混種區及西部玉米、大麥和油菜混種區;土耳其小麥種植面積約3.7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12%,主要分佈於中部安那託利亞地區及馬爾馬拉海、愛琴海及地中海地區;巴基斯坦小麥種植面積約3.2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17%,主要分佈於北部高原及旁遮普北部地區,蚜蟲發生面積佔22%,主要分佈於北部高原、旁遮普北部地區及印度河下游地區;美國小麥種植面積約2.5億畝,赤黴病發生面積佔5%,主要分佈於大平原南部、加利福尼亞及西北地區,蚜蟲發生面積佔5%,主要分佈於大平原南部及西北地區;德國小麥種植面積約1.9億畝,蚜蟲發生面積佔9%,主要分佈於中部、北部小麥種植區和西北部小麥與甜菜混種區;伊朗小麥種植面積約1.5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10%,主要分佈於西部與北部區域,蚜蟲發生面積佔12%,主要分佈於西部與北部區域;烏茲別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約1.2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14%,主要分佈於穀物產區及棉花產區,蚜蟲發生面積佔17%,主要分佈於穀物產區;英國小麥種植面積約0.7億畝,鏽病發生面積佔總種植面積的8%,主要分佈於南方小麥大麥混合區及中部稀疏作物區,蚜蟲發生面積佔總種植面積的11%,主要分佈於南方小麥大麥混合區。

專家指出,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作物病蟲害發生範圍和流行程度有明顯的擴大和增強趨勢,病蟲害已成為制約農業生產、威脅糧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遙感相對於傳統病蟲害田間調查技術手段而言,能夠高效、客觀地在大尺度上對作物病蟲害發生發展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對於病蟲害及時、高效和科學防控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外系列高時空分辨率衛星的相繼發射,為大面積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與預測提供了良好契機。

據介紹,黃文江研究團隊自2012年開始,圍繞中國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和防控體系的構建,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通過自主研發的“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與預測系統”在線發佈病蟲專題圖和科學報告。未來,該團隊將進一步開展全球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病蟲害監測和預警工作,並定期發佈全球作物病蟲害遙感監測與預測報告,為糧食安全和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技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