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說都怎麼樣說話?從這個現存的方言中可以聽到

客家話是中國現存語言中,最接近古漢語的語言。

客家話也是中國八大方言之一。客家話的形成,與客家人歷史上的六次大遷移是分不開的。

南宋時期,客家先民在閩、粵、贛邊區定居,隨後客家話在這時開始正式形成。

古代中國人說都怎麼樣說話?從這個現存的方言中可以聽到

客家話分佈

在詞彙方面,客家話保留中原古語甚多。例如稱“黑”為“烏”,繩子為“索”,臉為“面”,吃為“食”,“餓為“飢”,脖子為“頸”,稻子為“禾”,走為“行”,早晨為“朝”,柴為“樵”,等等。據研究,稱我為“涯”亦是古音。古時稱我為“吾”,而古音“吾”與“牙、衙、雅”

是同聲通用的。有趣的是,客家話常用“等”來表示複數。例如“我們”稱“涯等人”,“你們”稱“你等人”,這也是唐宋古語中常見的“吾等”、“爾等”。

古代中國人說都怎麼樣說話?從這個現存的方言中可以聽到

客家圍龍屋

與普通話相比,客家話的單音詞也較多。例如,皮膚稱“皮”,健康為“健”,知道稱“知”,墳墓為“地”,房屋為“屋”,乾淨為“淨”,等等。

客家話的詞序中,常有倒置的現象。例如,稱客人為“人客”,灰塵為“塵灰”,“輕重為“重輕”等等。

客家話中的單音節量詞重疊的情況比普通話多些。例如“日日”為每一天,“碗碗”為每一碗,“擔擔水”為每一挑水。

古代中國人說都怎麼樣說話?從這個現存的方言中可以聽到

客家土樓

中原漢人的南遷中,將當時的漢語帶入南方的偏遠山地,相比較被胡語影響得一塌糊塗的普通話,客家話則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