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在歷史的車輪上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是長盛不衰的,唐宋元明清,哪個不是大帝國,最後不都覆滅了嘛,每一個帝國都有他的氣數,氣數到了,誰也阻止不了帝國的覆滅,一個帝國之氣數,並不是一兩個人能左右的。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魏忠賢在大旱大澇的災年,免除受災群眾的徭役賦稅,還給籌錢賑災,安頓民心,讓老百姓至少能活下去,魏忠賢的政策偏向於像江南等富庶區域進行重稅,比如戰爭狀態的時候加徵貿易稅,商業稅,開採礦產稅,鹽稅來籌集軍餉資金,使得雖然大明在天啟帝就進行的打擊叛亂戰爭沒缺過錢,這你有什麼話說?魏忠賢一死,東林黨,文臣,外戚無不拍手言歡,這代表什麼?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崇禎打李自成,大臣們哭窮,內閣首輔拿出來五百兩,太監們湊了五十萬兩,你跟我說哪個忠奸呢?太監們再蠢也知道自己的根在皇朝,文臣武將呢?只不過換個皇帝,李自成打進明朝,內閣首輔立馬投降,後期崇禎都看明白了,所以又厚葬魏忠賢,我不知道你在扯什麼,明朝亡於財政枯竭,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數官紳和皇族手裡,他們不交稅,東林黨代表的工商業也不交稅,隨便拉出一個富豪都比戶部錢多。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魏忠賢活著能壓著東林黨,收得到商稅,能維持國家正常運轉,耗都能耗死後金,前線不能取勝,至少後勁足,後援跟的上,錢糧還是可以的,陝北的軍餉也發的出,他死後,財政立馬崩潰,陝西邊軍和農民起義無法用錢糧擺平。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崇禎帝還是太年輕,善惡分明,登基後就殺盡閹黨,以致最終無人助他牽制東林黨,自己一個人殫精竭慮去和滿朝大臣鬥,怎麼鬥得過,終究無人無錢去護他的大明。但你如何告訴一個十七歲利如劍鋒的少年,即使齷齪如魏閹,仍有他存在的意義。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因為魏忠賢權勢過大,惹老舊派眼紅,又或是經常免老百姓賦稅,觸怒門閥的利益。魏忠賢也貪汙,可從不貪軍餉,而且眼光好,看人看的很準,他提拔上來的將軍,明朝都用到了最後。論治國能力而言魏忠賢還是合格的,但畢竟是個打工仔不是自家產業,自己拿點用點用點自己人也是再所不免。所以任何事都要從多方面來看,只看一面就會偏頗。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歷史沒有假如!天啟後期就已經到了只知有魏公公,不知有皇上的地步,全國到處都在給魏忠賢修建廟宇,神一樣供奉著。崇禎剷除閹黨順乎民心大快人心!崇禎之所以會亡國,與其固有的猜疑性格有關,兵部尚書幾乎一年一換,殺袁崇煥自毀長城。後期猶豫不決,兩線作戰分不出輕重緩急,用人不當與闖賊作戰連連失誤,不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只是一味地下"罪己詔"。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袁崇煥的"憑堅城,用大炮"的策略沒有領會透徹!一味地與韃子和闖賊展開野戰,連連受挫,在國家危難之際還充當好人主義,下敢站出來擔責,滿朝文武只知道高呼寸土寸金,正確的主張誰也不敢實施,先與韃子講和,集中力量消滅闖賊的策略只在心中裝著誰也不敢提出來!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致使後來洪承疇降清,洪賊降清影響巨大!對崇禎是致命的一擊!從此大明的精銳就只剩下了吳三桂的三萬人馬。闖賊打到北京城下,城中太監偷偷打開了城門,可見人心已散,無力凝聚。遷都一事議了半月也沒有實施,由此可見誰也不想當"出頭鳥",大明亡了,實則與崇禎的猶柔寡斷有直接關係!

孫承宗是大淩河之戰後被噴子噴下臺的,雖然不知道是哪些人噴的,但是那時候魏忠賢已經倒臺了應該是自己人噴的。另外孫承宗也沒傳說中那麼牛逼,按他的方法首先是需要很多很多錢,最後大明財政這樣他功不可沒,再說了遼人守遼土這事本來就是個雙刃劍,很容易造成軍閥尾大不掉!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那麼快滅亡,只有魏忠賢可救大明於水火

魏忠賢最大的作用是皇帝用來牽制東林黨得,大家都知道明朝實亡與東林黨,所以相比滿朝文官,忠賢是大忠臣,崇禎可以殺魏,但是他最大的錯誤是沒扶持一個魏得接班人,還把廠衛全部廢掉,自斷雙臂,自毀長城

魏忠賢是忠於皇帝的,誰人不專權,但凡是人在那個位置都會專權,但是他解民疾,知民苦而制定的向工商地主收取稅收,才能讓大明有錢有糧整兵抗金,忠賢一死,東林黨人歡呼雀躍,讓大明十幾年間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