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宝马发动机是战争中最强大的飞机发动机,只可惜它来的太晚了。

——恩斯特·乌德特,德国王牌飞行员

“经济奇迹”

1933年,自拜仁州起家的纳粹党正式上台,开始了其长达12年的黑暗统治。面对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纳粹党采取了从他国高额贷款、重金投资军事工业以及抢夺犹太人财富等政策,在表面上消除了德国的经济危机,创下了一个几乎没有失业的“经济奇迹”。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1933年的德国高速公路。为宣扬政绩,纳粹强行将在其上台前建好的高速公路降级为“公路”

也是在1933年,借着“经济奇迹”的东风,宝马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经典车型——BMW 303,它也是宝马第一款运用了直列六缸发动机的车型。

双肾进气格栅是宝马最具辨识度的特征,而BMW 303就是该特征的开创者。作为当时德国最便宜的六缸轿车,BMW 303虽然动力和燃油经济性欠佳,排量不足1.2L的发动机必须在4000转时才能有30hp的功率,但胜在安全可靠,它的底盘应用了利于侧面防护的梯形车架,后悬架则是故障率较低的非独立悬架。在BMW303的基础上,宝马共研发了四款车型,在德国汽车界打出了响亮的名号。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BMW 303,它的尺寸为3900*1440*1550,轴距为2400mm

1936年,纳粹开始了旨在实现德国自给自足的“四年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而宝马也于同年正式进军豪车市场,凭借一款四门轿车定义了自己豪华品牌的身份。

BMW 326——宝马首款四门豪华车型,无论是价格、销量还是质量都较以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它搭载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排量达1.9L,最大50hp的功率只需3750转便可实现,115km/h的最高时速在当时的中型豪车领域也是首屈一指。毫无疑问,BMW是一款成功的宝马豪车,它在短短5年内创下的近16000辆的产量成绩足以证明这一点。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BMW 326,它还应用了扭杆弹簧前悬架、液压制动等当时的新技术。

然而,BMW 326的高产量是以纳粹的“经济奇迹”做后盾的,如果这个所谓奇迹的画皮被揭开,如果纳粹不得不靠发动战争来使奇迹继续,那作为德国汽车巨头的宝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二战前夕的柏林,“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占GDP25%的军费开支和对食品、汽油的限量供应。

战争红利

纳粹的“闪电战”靠的不仅仅是坦克,还有宝马的摩托和战机。1938年,宝马应德国陆军的要求开发了著名的R75军用摩托。作为我国长江750摩托的“祖师爷”,R75搭载了宝马经典的“拳击手”发动机,排量750cc,同时它还采用了道路适应性较强的轴驱动设计,拥有26hp的最大功率和95km/h的最高时速。

整个二战期间,有近1.6万辆R75摩托参与了德军进攻北非、西欧和苏联的战斗,它们有多受德军喜爱,就有多受被侵略国人民的痛恨。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装备宝马摩托车的德军

除陆军外,纳粹空军海军也是宝马的大客户:制造航空发动机出身的宝马通过自主研发和对美国产品的山寨,为德国航空业贡献了BMW 132(9缸)和BMW 801(14缸)两款性能优越的发动机。

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BMW 132BMW 801被安装在纳粹空军的福克-沃尔夫190战斗机、Ju52运输机和海军的Ar196水上侦察机等战机上,而这些战机则参与了不列颠空战、克里特岛空降和斯大林格勒解围等德军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为世界带去了无数死亡与灾难。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装配宝马发动机的福克-沃尔夫190战斗机

1941年,宝马在纳粹的要求下全面“民转军”,停止了一切面向民用市场的生产。1942年,宝马更是放弃了曾带来大量利润的摩托车制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飞机发动机的生产——因为纳粹给出的巨额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足以弥补其失去的所有市场。

1944年,仅靠生产航空发动机,宝马便创下了7.5亿马克的营业额,是其1933年营业额的20多倍;同年,宝马各大工厂共有5.6万名员工,其中有近3万人是纳粹免费提供的、由战俘、集中营囚犯和犹太人所组成的奴隶劳工;通过纳粹对犹太人企业的“雅利安化”(俗称抢钱),宝马兼并了大量航空发动机企业,如今执掌宝马的科万特家族便是以此实现了一夜暴富。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刚瑟·科万特,宝马创始人之一,纳粹党员,曾被希特勒授予“国防经济领袖”头衔。

毁灭与分裂

为纳粹效劳的代价是无比高昂的:1943年,6189名宝马工人被纳粹强征至前线作战,这给宝马的技术力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1944年,来自盟军轰炸机的12000枚

炸弹从宝马慕尼黑工厂头顶落下,彻底毁灭了这个宝马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中心。而输红了眼的纳粹不仅没提供任何补偿,反而命宝马将工人、设备转移至地下隧道中以继续生产……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已是一片废墟的宝马慕尼黑工厂,1944

二战于1945年结束,但宝马的困境才刚开始:由于被分别划分在美、苏占领区,宝马的慕尼黑工厂和艾森纳赫工厂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

分裂,一如隔柏林墙相望的东西两德。

在德国进行战争赔偿时,宝马的工厂、技术乃至人才被英苏两国分别瓜分,一度成了后者本土企业的一部分;宝马的工人们则过上了饥寒交迫的日子,他们被禁止和航空有关的一切,只能靠造些摩托、刹车杆甚至炊具来勉强度日……

二战中的宝马:纳粹麾下的战争机器

分裂后,位于西德的宝马(慕尼黑工厂)和位于东德的艾森纳赫技术公司(艾森纳赫工厂)

在二战中,几乎所有德系车巨头都曾为纳粹充当战争机器,也都在大量获利之后遭遇了重组和清算。一如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所言:“人民选择了我们,就该为此付出代价”。

车企在破产后还有可能重回巅峰,但黑历史却永远抹不掉,宝马与纳粹的合作,无疑将永远是其品牌历史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你怎么看二战中宝马和纳粹的合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