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思維――“試錯”機制,究竟是幹了再說還是想了再幹

我在廣東打拼多年,打工――創業――再打工――再創業……或許創業有毒、有癮。在打工或者創業的同時每每忍不住去思考別人是怎樣成功的,後來我發現後來能真正當上老闆並且賺錢的人都有一個特質――勇於嘗試、試錯。當然,首先要拿少量的錢來試錯,如果對了就加大力度,如果錯了就改進。

老闆思維――“試錯”機制,究竟是幹了再說還是想了再幹

我之前的思維也是想了再幹,這屬於思考型性格。思考型性格的人總是在某一件事情還沒發生前,就把這件事情想得很複雜,從而給自己無形的就設置很多不必要的障礙,最後還是想想不幹了,後來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

老闆思維――“試錯”機制,究竟是幹了再說還是想了再幹

幾年前結識了一位廣東本地的朋友,他26歲,年紀輕輕就曾經是一個工廠的老闆,後來由於客戶欠款的原因,工廠倒閉,現在他又經營一家便利店,他的口頭禪就是“幹了再說”。他的家庭狀況起初也不是很富裕,他哥哥剛開始在一家店裡打工,後來自己做港貨,現在也是做的風生水起。

老闆思維――“試錯”機制,究竟是幹了再說還是想了再幹

當然,創業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由於資金的原因或者家庭的負擔,怕輸是難免的。因為稍不留神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我們可以先用少量的資金投入來“試錯”,試錯代表著可能性。馬雲也曾經說過:許多人是“晚上想想千條路,第二天醒來還是走老路(騎著車子上班去了)”

機會是屬於敢於嘗試的人,不敢嘗試,那麼屬於自己的機會就和自己無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