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云南盛产普洱茶,少数民族众多,喜爱茶叶的各族群众,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中,发现茶叶不光能喝,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不少独特的吃茶方法,追随历史进程逐渐进入云南各少数民族家中,产生了不一样的茶味。

酸茶

勐海县的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腌茶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民族,至今仍保持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腌茶时,先用竹篇将鲜叶摊晾,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二、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茶即腌好。

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可拌些香油,也可加蒜泥或其他佐料。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凉拌茶

凉拌茶是基诺族一种古老原始的利用茶的方法,是基诺族最具特色的茶文化遗产之一。

凉拌茶的做法是,采下鲜嫩的茶叶搓揉至碎,放入碗内,加入柠檬叶、大蒜、山八角、辣椒、食盐等调味料,放入相应的各种或荤或素的配料,加入适量生水或凉开水拌匀后,便成为“拉拨批皮”,即凉拌茶。不同的季节,各种配料也不同。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龙虎斗

龙虎斗,纳西语“阿吉勒烤”,是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饮茶方式。首先将茶放在小土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后注入开水煎煮,像熬中药一样。加在茶杯内盛上小半杯白酒,然后将熬煮好的茶汁冲进盛酒的茶杯内,顿时,杯内发出悦耳的响声。纳西族把这种响声看作吉祥象征,响声越大,人们越高兴。

有的还会在茶水里放一个辣椒,这是纳西族用来治感冒的良方。喝一杯“龙虎斗”周身出汗,睡一觉后就感到头不昏,体不乏,感冒也好了。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开的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怒族常以喝茶代蔬菜,怒族人家里每人都有一土陶罐。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雷响茶

聚居在云南省怒江的傈僳族有喝雷响茶的风俗。

雷响茶制法,先用一个能煨水的大瓦罐将水煨开,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稍后滤出茶叶渣,将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等。最后将一块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入酥油筒内,使筒内茶汁作响,犹如雷鸣一般。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雾状,均匀溶于茶汁中,打好倒出趁热饮用。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打油茶

打油茶在云南丽江市永胜县最为流行,那里居住着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当地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汉族饮食文化相融,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打油茶饮法,当地坊间甚至流传着“丽江粑粑,鹤庆的酒,打油茶呀家家有”的俗语。

制作打油茶,先将土罐放到炭火上预热,待罐内水汽烘干后,放入适量香糯米、花生、麻子、花椒烤制香味四溢。后投入适量新鲜猪油,并不断烘烤搅拌,使罐内油、米受热均匀,充分相融。等米烤黄后将适量茶放入罐中即可,待茶炸至金黄,再注水。等茶水沸腾,即可倒出饮用。打油茶融茶香、米香、油香为一体,香气浓郁四溢,滋味独特,汤色乳黄。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油盐茶

喝油盐茶是僳僳族人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饮用。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佤族同胞常用它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云南花式吃茶,舌尖上的茶叶,不一样的茶味

人们对茶的热爱就像对美食一样,无法抵抗。同为茶叶,却有多样的吃法,这是对茶作为饮食的创新,也是对天然味道的追求。不管吃茶、喝茶那种方式,普洱茶总会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茶味和品饮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