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

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爾雅·釋木》

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

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

“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

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

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其樹如瓜蘆,

葉如梔子,

花如白薔薇,

實如[木並]櫚,

蒂如丁香,

根如胡桃。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茶之為用,

味至寒,

為飲最宜。

精行儉德之人,

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

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

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唐代之初,

蒸青團茶已成為主要茶類,

也有曬乾的葉茶(類似現代的白茶)。

唐朝陸羽所著《茶經·六之飲》中稱:“飲有觕(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可見當時已出現四種茶葉,但按現代的製茶科學來認識,這四種茶均屬蒸青綠茶。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隋朝基本是初步形成中國茶文化,公元780年,陸羽據此著《茶經》,把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了專有標誌。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宋代開始,

除保留傳統的蒸青團茶以外,

已有相當數量的蒸青散茶,

《宋史·食貨志》記載:“茶有兩類,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團餅茶,是將茶蒸後搗碎壓成餅片狀,烘乾後以片計數。散茶是蒸青後直接烘乾,呈鬆散狀。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複、瑣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過於精細的茶藝淹沒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潔深邃的本質。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裡,喝茶成了“喝禮兒”、“喝氣派”、“玩茶”。

元代,

團茶逐漸被淘汰,

散茶得到較快的發展。

當時製造的散茶,

因茶鮮葉老嫩程度不同而分為兩類:

即芽茶和葉茶。

芽茶為幼嫩芽葉製成,

如當時的茶名探春、先春、次春、紫筍、揀芽等均屬芽茶;

葉茶為較大的芽葉製成,如“雨前”即是。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元代,漢人有感於前代民族舉亡,本趄一開國便國事艱難,於是仍懷礪節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勢,表現為茶藝簡約化,茶文化精糖果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

到了明代,

除蒸青散茶以外,

出現了炒青綠茶以及紅茶、黃茶、黑茶,

直接曬乾或烘乾的白茶也同時存在。

因此可以說,

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五大茶類均已出現。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明清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

到了清代,

除五大茶類外,

又出現了烏龍茶,

各類茶葉的製茶技術也得到了改進和提高,

很多質量非凡的“名茶”獲得了朝廷和文人雅士的讚賞。

至此六大茶類齊全。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以茶會友、以茶聯誼

以茶示禮、以茶代酒

以茶倡廉、以茶表德

以茶為模、以茶養性

以茶為媒、以茶祭祀

以茶作禪、以茶作詩

以茶作畫、以茶歌舞

以茶獻藝、以茶旅遊

以茶做菜、以茶為食

以茶設宴、以茶製藥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喝茶?

中國人,唯愛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