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始皇早300多年,就有人想拿走周朝的九鼎!

公元前614年,在位12年的楚穆王熊商臣去世,他的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

由于当时楚庄王熊侣还不满20岁,令尹成嘉独掌朝纲,成嘉是楚国著名的若敖氏家族成员。

公元前613年,为了彻底消灭楚国叛乱势力,成嘉率军再次出征,派公子燮与同为若敖氏家族成员的申公斗克镇守国都郢。

比秦始皇早300多年,就有人想拿走周朝的九鼎!

可谁知,成嘉大军在前线浴血奋战之际,斗克等人却宣布郢都戒严,公然发动叛乱,派人行刺成嘉,但没有成功。

成嘉迅速回师围攻郢都,斗克等人渐渐不支,挟持楚庄王从郢都突围,准备外逃,途经庐地的时候,斗克等人被庐大夫戢梁诱杀,楚庄王获救,重返郢都。

这就是楚国史上著名的“斗克之乱”,成嘉虽然及时平叛,但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很快生病去世。

成嘉死后,楚庄王任命斗般担任令尹,而斗般正是前任令尹子文的儿子,还是若敖氏家族成员!

而若敖氏家族的另一名成员斗越椒,则担任司马,这俩堂兄弟主宰了楚国军政大权。

楚庄王把所有朝政都委托给了斗般为首的若敖氏族人,自己则田猎饮酒,躲在深宫日日笙歌,致使楚国内外危机四伏。

公元前611年,在大夫伍举、苏从等人的多次劝谏下,楚庄王决定此后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留下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美谈。

也就在这一年,楚庄王没有知会令尹斗般,独自带人乘坐战车,和前方部队一起攻伐反叛的庸国。

楚庄王督战,令楚军上下士气大振,庸国很快不支,宣告灭亡,楚庄王取得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产生了北上图霸之志。

公元前608年,郑国以晋国无信义为由,于是背叛晋国,主动与楚国结盟。

楚庄王亲率大军,攻打与晋国结盟的陈国,接着又攻打宋国。

晋国大夫赵盾率军与宋、陈、卫、曹等国军队在棐林会合,一同攻打郑国来援救陈国、宋国。

比秦始皇早300多年,就有人想拿走周朝的九鼎!

公元前607年春,楚庄王命郑国攻打宋国,间接打击晋国,宋军大败。

同年夏,晋国大夫赵盾联合卫国、陈国军队攻打郑国,为宋国报仇。

楚庄王立即命斗越椒领兵援救郑国,赵盾不敢与斗越椒正面交锋,悄然退去。

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的名义攻打陆浑之戎,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陈兵示威。

周定王姬瑜吓坏了,赶忙派大夫王孙满以“慰劳”为名,打探楚庄王的来意。

楚庄王一见王孙满,就问他九鼎的大小、轻重,这让王孙满大为惊讶。

悦史君当然也很佩服楚庄王的勇气,要知道,这九鼎可是夏朝的老祖宗大禹所铸,象征九州大地,夏、商、周三代都把它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

楚庄王问九鼎,简直就是把自己想取周朝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

王孙满也没在怕的,直接回了一句:“在德不在鼎。”

比秦始皇早300多年,就有人想拿走周朝的九鼎!

可马背上打天下的楚庄王并不信“德”,得意洋洋地说:“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楚庄王的自信,就来自他背后身经百战的楚国将士。

面对楚庄王的武力威胁,王孙满深吸了一口气,将“德”的威力上升到了天命的高度:“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於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满显然对上古历史了然于胸,他通过对夏、商两代兴衰起伏的总结,以及周成王姬诵在位时的卜卦传说,告诫楚庄王天命还在周朝,不可轻举妄动。

楚庄王害怕了,他意识到虚弱的周朝或许不堪一击,但还有很多人拥戴,一旦自己动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楚国就危险了,便下令退兵了。

然而,楚庄王的班师之举,也并不顺利,想知道后来的事情,请阅读王世东先生的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当当网、淘宝、京东等全网平台都有销售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