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孔子之路之十四——奔楚不遇

孔子周遊列國是一場人生苦旅,行至楚國時,他才真正看到了一線希望。然而,最終這次楚國之行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對孔子來說,奔楚不遇顯然是人生一大憾事,但如果不是命運反覆和他開玩笑,又怎麼會最終成就他的不凡呢?

躊躇滿志到楚國 最終悻悻而歸

天下的形勢,孔子看得通透。在同時代的許多人眼裡,楚國不過蠻邦而已,可在他看來,楚國地大物博又人才輩出,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縱觀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真正到過的大國唯有楚國一個,他對楚國之行充滿了期待。

只是,這次遊歷從一開始便不順利。當時吳國大舉伐陳國,陳蔡一帶陷於戰亂,孔子欲經蔡國前往楚國,然而就是在此時,孔子陷入了“陳蔡絕糧”的困境。若不是後來子貢前往楚國求救,楚國援兵及時趕到,孔子和弟子的性命怕是真的斷送於此,以後也就不會有什麼《論語》和儒家學派了。

當時的楚昭王是楚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興之主,求賢若渴,得知孔子要來楚國,自然滿心歡喜。在負函,孔子見到了楚昭王,楚昭王以隆重的迎賓禮節迎接了孔子一行。在楚國期間,孔子與楚昭王來往密切,楚昭王一度要給孔子七百里土地任意施展,只是後來被大臣阻止而未能實行。

遭楚臣排擠,遭楚王疏遠,又遭隱士譏諷,孔子在楚國的境遇並沒有比之前在那些小國好。政治上不得志,再加上背井離鄉許久,孔子越發思念魯國。不久,楚昭王去世,孔子自知失去了寶貴的契機,便再度返回了衛國。

這是一次離成功最近的遊說,可最終孔子還是被現實撞得鼻青臉腫。孔子到楚國時已經過了花甲之歲,在那個年代算是垂垂老者了。姑且不論他的主張究竟對不對,在這個年紀他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僅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孔子的思想究竟有沒有實踐價值,其實時間早已給出了答案。只不過,他的主張放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是過於超前的。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大的忙著爭霸,小的忙著自保,一切問題都靠武力和實力說話,說白了,大家沒有選擇,只能使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知識淵博的孔子當然悟得透這個道理。只是,時代可以這麼選擇,孔子卻不會這麼選擇。認定對的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才是孔子。如果讓我說孔子有沒有偉大之處,我想這必須算一項。

不南不北一座城 造就豫風楚韻

負函是我們確切知道孔子到過的楚國城邑,然而負函究竟在哪裡,卻是個千古謎團。根據目前通行的說法,負函位於今天的河南信陽,我們的奔楚之行便選在了這裡。

信陽是河南最南端的城市,緊鄰著湖北,因為正好在淮河一線,所以這座城市雖然處在北方省份,卻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乘高鐵從鄭州一路南下,行至信陽不過三百多公里,可到信陽附近時,窗外的農田已經呈現出稻麥兼種的景象。南北方特徵在淮河一線交織出現,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

早在先秦時期,信陽因為處在中原的核心地帶,資源豐富,所以分佈著申、息、弦、黃、江、蔣、蓼等眾多諸侯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信陽長期被楚國所佔領,不僅是楚國和中原國家交戰的焦點,也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地帶。

“豫風楚韻”四字可以說是最能概括信陽這座城市特質的。這一點,信陽博物館讓我有了充分的體驗。

信陽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以“淮上故園——信陽曆史文化之旅”為主題,以豫南歷史發展的脈絡為序,通過遠古家園、淮上諸侯、楚地王風、天下根親、茶韻天香、豫風楚韻等六大板塊,介紹信陽的歷史。

雖然早聽說信陽博物館精品文物多,但是真正走進去,還是感到不小震撼。中國最早的床、最早的酒、最早的彈簧、最早的轎子、最精美的漆器……信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件件都是令人驚豔的國家寶藏,這在地市級博物館中並不多見,甚至讓一些國家一級博物館都相形見絀。

重走孔子之路之十四——奔楚不遇

楚王城出土鏤空盆形器

展廳內,從鋒利的兵器到簡單的日常用品,從栩栩如生的銅像到做工精美的首飾,每一樣都精緻絕倫,讓參觀者沉浸在深沉而又遼遠的古文化氛圍裡。一圈轉下來,能讓人深刻感受到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不同,尤其是青銅冶鑄、絲織刺繡、木竹漆器、美術音樂方面,楚文化堪稱驚豔。

重走孔子之路之十四——奔楚不遇

楚王城出土的鎮墓獸複製品

在先秦的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見最少,主張民族融合,強調兼收幷蓄,能夠融合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其中當然也包括齊魯文化。楚國曾經兵伐魯國,魯國為了避免戰事,奉送楚國100名刺繡工、100名木工和100名紡織工。楚國接納了這300名技藝高超的工匠,迅即退兵。這300名工匠傳授了先進的技術,對楚國的手工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見,楚國能從一片混沌之中自立自強,並逐漸發展成為大國絕非偶然。

信陽楚王城大墓 埋著歷史玩笑

負函在歷史記載中出現很少,根據相關學者研究,負函就是信陽北部的城陽城。城陽城又叫楚王城,是楚武王破申時所築,隨後成了楚國北攻東進的軍事重鎮。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部,楚頃襄王曾到此避難,並把城陽城作為楚國的臨時國都,“亡羊補牢”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

與中原各國相比,楚國的內政外交比較混亂,國君經常遷都或者外出避難,因此楚國的城邑情況留給後人許多困擾。單是楚王城,目前全國已經發現的有五座,包括宜城楚王城、秭歸楚王城、雲夢楚王城、滎陽楚王城以及信陽楚王城。其中,信陽的楚王城,也就是傳說中的負函城,是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一座。

195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在楚王城西南一里許的山坡上,發掘了一座震驚中外的戰國大墓。墓中出土的300餘件彩繪木漆器,繪滿了各種各樣富麗堂皇的圖案,較敦煌壁畫更為逼真。墓中還發現了毛筆,推翻了秦代蒙恬造筆的說法。如今,這些珍貴文物就保存在信陽博物館裡。

大墓還出土了一套編鐘,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向太空播放的樂曲《東方紅》,就是由這套編鐘演奏的。如今,在信陽博物館裡擺放著一套複製品,講解員每天現場輕輕敲擊編鐘,為遊客演奏。悠揚的樂曲帶領人們穿越兩千多年的歷史時空,身臨其境感受到楚人生活的優雅與從容,把對生活中的審美、崇尚禮樂延展到各個層面。

重走孔子之路之十四——奔楚不遇

充滿濃郁楚風的編鐘

據專家考證,這座大墓的主人是楚國左司馬目反,跟孔子系同時代的人。換言之,從這座墓的陪葬品,便可以大體看出孔子時代的楚國國力是多麼強大,楚文化是多麼燦爛。

然而,歷史總是喜歡和人們開玩笑。

誰會想到,僻處西北、文化落後的秦國,任用商鞅變法,成為列國中的第一強國,最後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國土最大、人口最多、軍力最強的楚國,吳起變法受阻,屈原忠諫被逐,江山斷送在一群昏君佞臣手中。

誰又會想到,一輩子鬱郁不得志、飽受排擠的孔子,會在去世後被推到了“萬世素王”“至聖先師”的境地;昔日被諸侯無比嫌棄的儒家思想,會成為兩千多年裡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昂首天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