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粽子VS南方粽子?甜粽还是咸粽?南北粽子大比拼!

端午节的脚步将近,让人联想到的不免是香喷喷的粽香四处飘散。以下有些小建议,让您能享受端午佳节无负担。

市售粽子注意营养标示

市售的粽子种类众多,如传统的北方粽、南方粽、粿粽、碱粽及冰粽等。因内容、大小及制作方式不同,热量因之而异。以“北方粽”为例,是将糯米用油炒过,再与馅料一起包入粽叶蒸熟,其较类似油饭,热量较高;“南方粽”是以生糯米及馅料包入粽叶后,以水煮方式煮熟,因水煮的方式,其热量较北方粽低。“粿粽”因份量较小,以糯米经研磨成的粘团,加入菜脯米包入荷叶后蒸熟,其热量又较北方粽及南方粽低;古早味“碱粽”其本身体积较小,相对热量较低,但也会因沾糖或是包入红豆、豆沙馅而增加热量;而市面上的“冰粽”,其外皮有用糯米、寒天或葛粉所制作,热量也因包的馅料而异,建议可参考包装上的“营养成分标示”来选择热量低的粽子。

北方粽子VS南方粽子?甜粽还是咸粽?南北粽子大比拼!

选择份量适中的粽子

粽子份量越大,相对热量会越高,建议可选择“中”或“小”份量的粽子,也可以与亲友分享,减少热量的摄取。

把粽子当正餐,勿当点心

粽子一颗热量相较于一碗饭加上2份的肉类及1~2份油脂类,约成年人一餐的热量。因此建议,一餐吃一个粽子即可。

北方粽子VS南方粽子?甜粽还是咸粽?南北粽子大比拼!

增加蔬果的搭配,营养均衡助消化

粽子以糯米为主,较不易消化,建议吃粽子可以搭配足量的青菜或青菜汤,增加纤维的摄取。纤维不仅能帮助消化,又能增加饱足感,避免因单独吃粽子而没饱足感,造成食用过量;也建议餐后可以吃水果,帮助消化。

自制粽子,材料聪明选

家庭自制的粽子,食材要如何选择,才能做到“低油、低盐、低糖、高纤”呢?首先,建议可以使用纤维较高的五谷杂粮类取代糯米,如:五谷米、糙米、燕麦、薏仁、山药、紫米、红豆、地瓜、莲子等,增加纤维含量。以瘦肉、清鸡肉、黑豆、黄豆及素肉块、豆干丁等豆制品取代肥猪肉、咸蛋黄,减少油脂及热量摄取。可利用菇类、凉薯、蒟蒻、牛蒡、葡萄干等食材,增加蔬果的比例。可

加入花生、腰果等坚果种子类,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使粽子更加健康又营养;配料可以“卤”的方式取代“油炒”,减少油脂及热量的摄取。

北方粽子VS南方粽子?甜粽还是咸粽?南北粽子大比拼!

慢性病友如何选粽?

糖尿病友:掌握好“

份量的代换”,并配合正餐的主食类减量,以避免影响血糖。建议选用五谷杂粮为材料的高纤粽,搭配足量的青菜,以增加饱足感。

高脂血症病友:建议少食用含有蛋黄、肥肉、坚果类或猪油炒过的粽子;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的病友,应避免食用甜份较高的粽子。

高血压病友:建议选用盐分较低及不含腌制品内馅的粽子;另外少淋酱料,如蕃茄酱、甜辣酱等,此皆为含钠量高的调味料。建议可选择天然的辛香料如:葱、姜、蒜、柠檬当调味料,以减少钠的摄取。

肾脏病友:建议选择盐分低的粽子,还须避免含磷量高的全榖类(如:薏仁、莲子等)、坚果类、蛋黄等;另慢性肾脏病友,除了注意盐份及含磷量摄取外,另建议控制蛋白质的摄取量。

痛风病友:在端午节食用粽子时应避免过量肉类及油脂摄取,勿暴饮暴食及饮酒作乐,以避免痛风发作;且建议避免含普林高的食物,如:虾仁、香菇、鱿鱼等。

除了慢性病友需掌握以上原则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

也建议限量食用,并细嚼慢咽,以免产生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吃完粽子后,要起身动一动,消耗所摄取的热量,以减轻身体负担。

总之,掌握以上原则,面对佳节保持平常心并浅尝即可,勿暴饮暴食,保持均衡营养,即可过个健康无负担的端午佳节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