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最近我們製作組實在是太忙了,沒有什麼好的選題,這期先拿文案湊活湊活當文章,過幾天會出視頻。這次就講一講輕型武裝突擊車。有小夥伴要問了,這不就是悍馬麼,其實不然,這次的主角比悍馬更輕,但是突擊效果卻更好。

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像二戰時候那樣的直接武裝突入的情況越來越少見了,現在的單兵地面作戰武器的火力和作戰效能越來越強大,無裝甲的車輛難以在戰場上生存。對於武裝突擊車來說,好像是沒有用武之地了,但是隨著現代戰爭中特種作戰的比重增加,這種軍用輪式車輛還是很有必要裝備的。所以現代的武裝突擊車無一例外,都是延循著特種作戰的戰術模式產生的。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為此,英國人用路虎衛士的底盤改裝,德國人用奔馳G級的底盤改裝,命名為IFAV(Interim Fast Attack Vehicles),中文翻譯過來就是臨時性快速武裝突擊車,也就是說它們的武裝只是用來進行臨時的火力支援,主要用途還是跑,畢竟你不能指望這些零裝甲的車輛去跟人硬剛。這些車都是在現有民用越野車的基礎上,取掉上半截車身然後加上鋼管架以便安裝武器,除了基礎的輕機槍和重機槍以外,還可以安裝自動榴彈發射器,甚至陶式重型反坦克導彈,為特種小組提供高爆發的火力以完成任務。這些鋼管還可以起到防滾架的作用,即便180度翻車,也可以將乘員保護在安全籠內。由於沒有車門,也就不存在車架變形打不開車門的情況,一旦發生事故成員可以快速逃生。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這些車雖然比悍馬更小更輕,但是對於部分條件苛刻的特種任務還是不太好用。美國給海軍陸戰隊提供的M1161輕型突擊車(Light Strike Vehicle)屬於專門設計,而不是現有車輛改裝,其尺寸和重量都更輕,能裝入V22魚鷹的貨倉。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戰地3中就有這輛車,可以看到尺寸確實比較迷你,接近角和離去角比一般的越野車更大。接近角和離去角是啥呢?放張圖大家就明白了。更大的接近角和離去角,以及更短的軸距,提供了更強的越野性能。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M1161已經可以說是超輕型武裝突擊車了,但是更早之前還有一個更極端的項目,切諾斯公司把沙灘車改裝成了輕型突擊車,命名為快速突擊車(Fast Attack Vehicle),後來改為沙漠巡邏車(Desert PatrolVehicle)。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海灣戰爭中,地面部隊裡衝在最前面的就是這些武裝突擊車,兩支車隊載著海豹突擊隊直插科威特,是美軍陸上作戰部隊尖刀中的刀尖。FAV結構跟前面提到的那些車完全不同,由於是基於沙攤車設計,因此車架全部由鋼管構成,底盤就是一塊鋼板。後置發動機,後輪驅動,車輛底部沒有傳動軸之類的活動件,即便越野時拖底也不怕造成故障。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由於車身結構緊湊,懸掛直接裸露在車身外面,而且可以裝進支奴乾和海上種馬的機艙。這傢伙的越野性有多強呢?還是來看接近角和離去角。如果安裝大直徑輪胎,接近角可以超過90度,雖然離去角不到70度,但是靠著車架的保護可以硬衝70度的下坡。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武器裝備方面一點也不比前面提到的車差,重機槍輕機槍和榴彈發射器都能裝,由於車架的限制,頂部重機槍的指向角度限制很大,車頂兩側還可以存放兩具單兵便攜反坦克導彈,再喪心病狂一點,裝個陶氏也不是不行,有必要的話還會在車頂安裝通訊模塊。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這款FAV似乎在藝術作品裡很少出現,戰地2遊戲於2005年發售,其中美軍勢力使用的突擊車就是這款DPV,車身小巧,速度極快,是快速突擊的好選擇,甚至可以拿來攻堅。比如在車頭貼上C4炸彈然後衝到坦克身邊引爆。當然,零裝甲也讓這一過程驚險十足,分分鐘連人帶車變成一團火球,戰地3和戰地4依然保留了這款突擊車。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提到《戰地》遊戲,不得不說真的是很好的一個系列,為我們做視頻提供了許多素材。既然這裡面有美軍的突擊車,那麼對應的中國突擊車當然也少不了。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中國的這款車型號為LYT2021,跟DPV那種鋼管車架不同,其結構更類似於M1161,其設計目的也是為了特種作戰,而且要求能通過運輸機進行傘降。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由北理工設計,北汽進行製造。這種車的曝光率比較低,雖然有人專門收藏,但是卻很少拍成視頻,不過沒關係,我們有遊戲可以代替。這輛車其實沒啥好介紹的,發動機後置,可以安裝輕機槍和重機槍,頂部重機槍擁有360度指向能力,在2007年列裝部隊,由於動力總成性能比較差,已經不能滿足部隊需求。如今解放軍更多的展示山貓全地形車,也許已經完全替代這款老車了吧。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至於如今先進的山貓全地形車,其實沒什麼講的必要,畢竟是有出口型號的軍品,有大量資料可供查詢參考,唯一比較有意思的是,山貓沒有轉向機構,需要通過左右輪的差動來實現轉向,跟坦克是一個路子,也許是為了能快速換裝履帶設計的吧。

跑的比戰地記者還快,輕型突擊車是怎麼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