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周文王在獄中完成了《易經》,因此《易經》也被稱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為感悟到人類社會的規律和大自然的規律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為什麼《易經》從一誕生,就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甚至成為算命的工具。穿越幾千年的《易經》有什麼樣的遭遇呢?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商朝,本來也是一個很好的朝代,但是傳到商紂王的時候,他的品性很差,暴虐無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常不喜歡的事情,所以當時的老百姓反而比較歡迎周西伯。周西伯是商朝封在西邊的諸侯,他很得民心,商紂王對他有點害怕,所以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來關在羑里。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周西伯被關的時候,他有兩個想法,一個是說我有這麼寶貴的人生經驗,這是長時間累積,自己親身體驗的東西,如果把它丟掉了,實在是太可惜。不如利用這段時間,把它整理出來,將來也許對世界人有一些貢獻。第二個想法就是說,紂王他是說殺就殺,他不會念到什麼以前的情面,尤其這是厲害關係,因此周西伯知道他是自己是命在旦夕。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商紂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兒子剁成肉醬,做成肉包,給他吃的時候,實際上他也知道,這就是自己兒子的肉。但是他還是吃了,他不是很殘忍,他不是那麼忍心去吃他兒子的肉,而是他為了顧全大局,要保住這條命沒有辦法現在就去對抗。所以就忍辱偷生,非要把自己理想完成不可,周西伯就在牢裡面開始寫《易經》,替《易經》寫一些經文。後代有很多人,一被關到牢裡面去就開始要寫書,就是和周西伯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學習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周西伯把他的人生累積起來的寶貴經驗,透過六十四卦,卦爻,卦有六個爻,而每個爻他都給它一些詞句來說明,就成為今天的《易經》。因為伏羲當年,它是沒有文字的,那時候只有簡單的符號,可以說是無字天書。真正成為《易經》,是周文王在牢裡面很費苦心的,字字斟酌而來。一方面他是受到紂王的壓制,很難暢所欲言,有一點躲躲藏藏,有一點難言之隱,有一點說不出來的苦衷,但是他也給我們創作了一個留白性。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留白性就是在字裡行間留了很多可以拐彎抹角的空間。他寫完之後,我相信很多人想去改他,因為你只要能夠改動他一個字,你就成名了,但是怎麼樣也改不了。就算裡面有很多這樣解釋那樣解釋,搞不清楚,大家都非常尊重周文王,他的經文大部分都傳下來。

周文王給每個卦給個卦名,然後用卦辭來解釋這個卦名。每個卦有六個爻,每個爻都很費心地把它註解,給他一些爻辭。六十四卦下來,居然完整無縫、環環相扣、沒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補,非常的難得。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後來周朝推翻了商朝,周武王講述了一句話,人為萬物之靈,這句話有很重很重的使命感。他的父親周文王,把《易經》寫完下來,主要是為了教化,但當時民智未開,而且商朝是個非常迷信的時代,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易經》的宗旨寫出來,所以一直傳到現在,我們都知道有這句話。只是很多人搞不清楚,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麼要說,就是說人本來是動物的一種,但是既然身為人,你就要覺悟,要拉開和動物的距離,因為《易經》告訴我們,人是天地之間唯一能夠幫忙天地,來改造這個世界的一種動物,這是我們的責任。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文王這部古經,在商朝這個時代,迷信這麼濃厚的時候,周文王才會用卜筮的詞句,卜筮的形式來寫爻辭。有吉、兇、悔、吝、無咎這些話,替《易經》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說老百姓要完全聽懂道理恐怕有點困難。在當時,孔子會有教無類,會那麼用心的到處去,普施教化,就是看到老百姓知識不普及,智慧未開,要他聽懂道理相當困難。因此他才用其他的方法——祭祀,歷代的皇帝,沒有一個不祭祀的,沒有一個不拜祖宗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孔子說祭如神在,你可以不祭,我們尊重你,如果你要祭的話,你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這就是儒家非常重視的那個“敬”字。我們現在要來了解中華文化,要了解《易經》,這個敬字很重要。你看中國文化,落伍了該丟掉了,那你永遠也學不會。我們要恭敬,因為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的智慧,其實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視。

文王拘而演周易,初衷不變,命難改

大家對孔子都是非常恭敬的,韓國的學校門口放的就是孔子的像,韓國的師生每天要上學,先對孔子像鞠個躬,然後才進去。歐洲也好美國也好,很多人聽到孔子都是豎起大拇指。我們不能因為對他太熟悉了,就加以輕視。孔子要我們敬畏大人,敬畏聖人,不是要你害怕他什麼,而是你要敬重他,你才能從他當中學到一些道理。《易經》很不幸的披上了一個神秘的外衣,你如果能從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會覺得那真是太幸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