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在人們心中,“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大抵是對一個男子的最高讚譽之一。在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裡,乾隆贈送給陳家洛一塊當作與未來意中人定情信物的暖玉,玉上以金絲嵌著四行細篆銘文,正是:“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若要追本溯源為此句找尋出處,“謙謙君子”最早應見於《易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溫潤如玉”大抵出自《詩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中國人自古愛玉,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在《禮記》中,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君子貴玉而賤珉(近似於玉的美石),孔子的回答是:“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在他看來,玉具有“十一德”: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說文解字》吸收合併了孔子的評價,認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從物質上(石)、藝術上(美)及精神內涵(德)三方面闡述了玉字的概念。許慎還說:“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線繩貫穿起來,古人以玉象徵萬物,“三玉之連”代表天地人的三通,是古代天人合一純樸世界觀的體現。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在古人心中,玉的地位為什麼如此之高呢?或許是因為,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徵是陰陽二元相輔相成,“陽剛”與“陰柔”是其重要特徵,而玉則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陰一陽的溫潤與堅硬。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說到溫潤,玉的特點就是溫和、細膩、純淨如水的高潔、光而不耀的潤澤,加之久藏於地下的歲月沉澱,使它更具不急不躁、琢磨切磋的品性,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的質感。古時講究陰陽之道,女屬陰,而中國人眼中美好的女性,就綜合了這些陰柔化的審美特徵,如同是玉的化身。故而形容美女,才有“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小家碧玉”這樣的詞。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不過,相較於女子,玉這種“潤澤以溫”的氣質,正是儒家提倡的君子風範。《詩經》中“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講的是一名女子對從軍打仗的丈夫的思念,她懷念自己淳厚溫和的丈夫,覺得他就像玉一樣。古代貴族會佩戴玉組佩,行走時玉石敲擊出九霄環佩般的悅耳之聲,以提醒人們要行動有序、舉止優雅,因為一旦行為急躁、舉止失措,玉石的碰撞之聲就會不和諧。“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作為君子,就要既能克己復禮,懂得收斂光芒,又能敢於擔當,在過與不及間把握平衡,那就是玉一般的溫潤光澤。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可貴的是,玉的溫潤,卻同樣讓人感受到堅硬與力量。玉的品質是完善自我,而後潤澤他人,既用不刺眼的光華給予世間溫和,又用不溫柔的要求精細打磨自己。在開發玉石時,玉要琢要磨,那麼以玉為比擬的、對於人的錘鍊,也是要經歷切磋琢磨、時時修整,在知識中學習與反思、在經驗裡磨練與光潤。“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玉永不服輸、堅貞不屈,君子同理,唯有經受住艱難困苦的磨礪,才能有所作為。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的質地在磨礪中昇華,人的氣節則在磨礪中產生。俗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說的正是玉寧折斷而不彎曲的特點。《三國演義》中,關羽面對諸葛瑾的勸降曾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

”後關羽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忠誠、什麼叫氣節,這是關羽如玉的操守使然。《禮記》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不能忘了佩玉,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堅守玉的品德,因為玉的這些特質,便是一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君子風範。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的溫潤與堅硬告訴我們,真正的君子,就該是在堅持自我、堅守正直的原則下,表現出來的言行,又是不刺人的、不尖銳的、不鋒芒畢露的、不非此即彼的。君子為人,能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為事,能圓潤貫通、中正平和。願有著“尊玉、愛玉、佩玉”文化傳統的中國人,都能如玉一般,雅儀容、美服飾,勤治學、擅禮節,修美德、蘊才華,修煉內在的從容清醒、志向操守,修習外在的有禮有節、行止風度,邁向“君子如玉”的境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