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片子開頭,張果果獨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影片的第一部分交代了四個主角故事的起因,時間線逐一往前推,從二十一世紀,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似是四個全然無關的故事:

現代時期:張果果(張震飾)是廣告公司職員,忙於為奶粉公司做提案,期間認識了四胞胎的父母,給了他們希望,卻最終輸掉了提案,無法兌現自己說過的話;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文革前夕(1962年,北京):陳鵬(黃曉明飾)、王敏佳(章子怡飾)和李想是初中同學,三個人因想去拜會初中老師而偷看到老師被師母胖揍,於是王敏佳和李想偷偷拓字寫信,警告師母;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抗戰時期(1938年,昆明):沈光耀(王力宏飾)來到雲南,進入西南聯大就讀簡陋的教室。甚至抵擋不住一場暴雨的襲擊,學生們聽不清老師的聲音,全班只能靜坐聽雨;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民國時期(1923年,北平):吳嶺瀾(陳楚生飾)一襲長袍,看著發榜。英文成績第一,但物理成績落在了“無列”。老師勸文科優秀的他轉專業,他迷茫不絕,只因那個年代,所有最優秀的人,都在學習實科。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第一第二個故事的開頭讓人感到瑣碎,直到沈光耀開始,故事進入了狀態。事後也證明,沈光耀的故事是最飽滿而有力的。而吳嶺瀾的故事,雖然簡潔,但卻是所有故事的起源和點睛之筆。

吳嶺瀾面對梅老師的疑問,給出了自己迷茫的答案:“因為最好的學生都念實科。”從這裡開始,整個片子的主旨慢慢清晰起來。梅老師的一席話,第一次點出了電影想表達的內涵:他認為,吳嶺瀾不應該把自己置身於一種麻木的忙碌、踏實中,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這段來自民國時期的教誨,告訴吳嶺瀾,面對時代浪潮,叩問自己的內心,不必選擇迎合潮流,要遵從內心,從容而篤定。而說出這段話的梅老師,簡直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光芒。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當沈光耀即將戰死在空中,他所投餵過的那片貧瘠土地上,傾盆大雨,孩子們瑟瑟發抖,飢餓難耐。雙腿殘疾的神父說,“唱歌吧,孩子們,歌聲能幫我們忘記飢餓,寒冷和恐懼”。於是,歌聲響起,“這些離開了家鄉的人,在夢中也看見幸福故鄉”,伴隨著那些沒有鞋的小腳的特寫,以及沈光耀即將投向死亡的鏡頭,在他經過被打死的還在降落傘上的戰友時,說了一句“回家”,隨後徑直俯衝向了敵軍的軍艦、同歸於盡。看到這一幕,不禁潸然淚下。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都該去看看《無問西東》

考上清華的人們,未來想必至少可以過得衣食無憂,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這些名校畢業生便不配被稱為社會之光。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對社會的責任感、對真理的求知慾、對世俗的洞察力,這些才應該是被鼓勵、被培養、被傳承下去的大學精神。傳道授業,“傳道”先於“授業”。大學,不應該是一個職業培訓所。她的目的,在於塑造靈魂,而非僅僅傳授技能。

其實電影中他們遇到的迷茫我們這一代也是如此,誰的青春不迷茫?

我曾經害怕遠離人群,害怕自己不合群。

我曾經害怕脫離忙碌,害怕自己沒事做。

我曾經害怕思索未來,害怕自己沒未來。

我曾經害怕探尋真實,害怕真實太殘酷。

我害怕很多,我錯過很多,我質疑自己,我不敢面對,我徘徊不前。

歷經時間的洗禮,我才真正地發現,我考慮了很多因素,考慮了他人的感受,考慮了他人的看法,考慮了他人眼中的好,卻唯獨沒有考慮過自己,沒有問過自己的內心,沒有從心底喜歡之前所做的事情,等到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和時光。

願你在內心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找到方向。

願你被焦慮纏身時,記起你的珍貴,舒緩情緒。

希望你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其實這部電影裡還有一句特別喜歡的話。那句話是:“如果提前瞭解,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會還有勇氣前來?”

我的答案是會,即使我有的是一個和大部分同齡人相比樂悲交加、大起大落的人生。

但還是想說:“只問無悔,無問西東。”

總會因為一件事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