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是由張芳芳執導,於2018年1月12日在中國上映,由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王力宏、陳楚生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該影片獲得2018年澳門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初看這部電影不禁讓人詫異,故事時間的混亂與碎片,並且看似是四個毫無關聯的故事,到最後便知,是四代人傳承,貫穿百年的大學精神。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慶祝清華建校百年的獻禮片,傳承清華精神:“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東西》宣傳照

導演利用多線敘事的手法,採用散文的敘述方式,將每個故事的主角全部聯繫起來,塑造出一種使命感。故事從十二世紀一直回到19世紀20年代,從清華到聯大再清華的過程,展現了青年在時代裡的任務以及追求。看似是近代中國史中小人物的故事,實則是大事件的縮影。

電影從21世紀的張果果開始,一句“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拉開了電影的序幕,揭示了清華一代代人在歷史的變革與轉折點時,從困惑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與自身價值的過程。

1、 片名意義深刻,直接揭示主題

電影名字取自清華校歌句子“器識其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孰紹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

對於無問西東,為清華作詞的民國著名學者吳經熊先生自己闡述:“我們既非向東,亦非向西,而是向內;因為在我們的靈魂深處,藏蘊著神聖的本體,那是我們真正的家園。”

從吳老先生的話中,看到的是一種追求,一種尋求內心深處渴望的追求。這是老一輩人對清華後輩的殷切希望,也是清華學子的畢生追求。無問西東,看似平凡的背後,不禁對自己追問,我真的做到無問西東?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劇照

這讓我聯想到,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從主人公身上看見的那種精神——寧願放棄腳邊的六便士,也要追尋天上美麗的月亮。這便是真正去追隨內心的精神。

在如今這個物慾的時代,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求平衡,需要跨過內心的坎,放下對他人眼光的執念,相信自己的內心,享受那份內心給與你的力量。

2、 多線敘事,傳承大學精神

(1)、吳嶺瀾: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面對選課,吳嶺瀾陷入糾結,是選擇“好學生都學”的實科,還是自己比較擅長的文科,他天天一個人待著,思考,無盡的思考著。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劇照:吳嶺瀾

教務處主任梅貽琦找他談話,告訴他:“你儘管忙碌卻喪失了真實。“他反問什麼是真實。

梅貽琦很簡單的回答他:““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和平與喜悅。

當年(1924年),泰戈爾訪問中國,來到清華大學演講。他站在臺上慷慨激昂的說:

“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萬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擠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而此刻臺下的吳嶺瀾被泰戈爾的話深深吸引,同樣被陪同泰戈爾前來的徐志摩,梁思成等人的自信與篤定所打動,放下了自己對實科的執念,重新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文科。

多年後,他回憶當時的演講時說到:“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裡,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保持內心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此走出黑暗”,而吳嶺瀾在清華執教時,他內心的光,他對生命的思索,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

(2)、沈光耀:靜坐聽雨無畏,無問西東求真。

在北平被日軍佔領後,清華與北大、南開大學一同來到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大。

面對瘋漲的物價,學校拿不出足夠的經費來置辦新校舍,校舍的建設只能一切從簡。

當暴雨來臨之時,教授陳岱孫發現無論他多努力,講課聲依然會被雨點敲打鐵皮頂的聲音掩蓋後,他從容的走上講臺,寫下了“靜坐聽雨”。這是整部電影裡,最能夠展現出大家風範,堪稱典範。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劇照:靜坐聽雨

在這個時候,沈光耀打開了窗戶,靜下心來,感受著外面的雨和此刻的寧靜。

隨著中國一點點的淪陷,日軍已經擴張到了昆明,面對日軍的飛機轟炸,看到百姓一個個地死去,沈光耀違背了自己對母親發過的誓言,毅然決然地選擇入伍,

“不是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整個國家都危亡了,我們要去當兵。”沈光耀憤慨道。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劇照:沈光耀

沈光耀最終悲壯地駕機撞向敵艦,壯烈殉國。

然而,沈光耀每天在訓練的時候,一定會按照同一個飛行路線,去給那些孤兒送去食物,沒想到就在這些孤兒中,他救活了一個叫陳鵬的孩子。

(3)、陳鵬: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陳鵬長大後 ,考入清華的物理系,成績在系裡名列前茅,學校推薦他去九所,當時中國最好的研究所,他拒絕了,因為他想要照顧王敏佳。

時任校長蔣南翔的卻給予了理解:“我希望你們不要對陳鵬中國學生有什麼意見,他能夠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也沒什麼不對的。”

但是,在與王敏佳和李想產生矛盾的後,陳鵬找到學校,表示他願意前往九所。

在這時候,李想也向組織申請支援邊疆。正當李想給同志們做思想報告時,王敏佳因為用多人筆記寫信等罪名,接受人民批鬥,最後陳鵬選擇救了她。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劇照:王敏佳

陳鵬讓眾人,包括李想都以為王敏佳死了,在假墓前,陳鵬向李想咆哮:“你怪她沒有真實,你給她真實的力量了嗎?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以後的人好吧。”

陳鵬按照組織安排參加原子彈的研究,當他回到自己的家時,發現王敏佳已經離開,給他留下了一封信:“上一次我以為我死了,醒來看到的人是你。這一次,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4)張果果: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李想和張果果的父母在一次出診的途中,一行人遭遇風暴,李想心中不忘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信念,為了救張果果的父母,他永遠留在了雪山上。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張果果,在準備奶粉方案上,他認識了一個四胞胎家庭,給了他們一定的幫助,同時建議奶粉公司通過幫助四胞胎家庭獲得名聲,可惜沒有被採納。

在猶豫是否繼續幫助四胞胎的同時,張果果被拉入了公司內部高層之間的糾紛,他內心更加糾結,困惑。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劇照:張果果

在與父母來到李想的墓前,聽到父親講述當時的故事後,張果果做出了決定:

退出高層的糾紛,同時繼續幫助四胞胎的家庭。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這是張果果的信念,是他做出決定的關鍵。

而救助的四胞胎將這個故事延續了下去,這種追求真實的清華精神將繼續傳承下去,這是導演留給觀眾的無限想象。

3、 西南聯大:炮火下的學堂,中國教育的頂峰

電影中四分之一的篇幅講述的故事出自西南聯大時期。

西南聯大,被後人稱作中國高等教育的“珠穆朗瑪峰”。

雖然處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西南聯大培養出了中國兩院院士多達171人,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4人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中國科學發展領域的中流砥柱。

這裡同樣走出了中國文學大家100多位,奠定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基石。

作為一所臨時大學,西南聯大僅僅存在了8年,但是其影響了中國百年的發展,不禁讓人深思其理。

(1)、翩翩大家:熱血殷紅,為國絃歌不輟

1937年,日軍鐵蹄踐踏中國,來到北平的日軍,大肆破壞,學校也沒幸免遇難。

面對被日軍毀壞的校園,學校選擇了南遷。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西南聯大

清華的吳宓深感悲憤無望,在日記裡寫道:“聞報,知戰局危迫,大禍將臨……今後或自殺,或為僧,或抗節,或就義。”

中國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日,表現出錚錚鐵骨。

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陳三立拒絕日本人遊說,怒斥:“呸!中國豈狗彘耶?豈貼耳俯首,任人宰割?”最後絕食五日,憂憤而死。

陳三立的兒子,中國的國學大師陳寅恪,為了保證中國的文脈不斷,在父親的喪期秘密逃離北平,他說,“文化不可以亡,救國經世,尤必以精神之學問為根基”。

清華大學的聞一多、朱自清等人對日本人的優厚待遇嗤之以鼻,也義無反顧踏上南遷之路。

南遷後的生活,清貧艱辛,卻無人抱怨,物理系教授趙中堯為了補貼家用自治肥皂賣,聞一多種起了菜,連清華校長的夫人韓詠華也做糕點上街賣錢。

可是這些依然沒有打擊掉他們心中的愛國熱情。

(2)、莘莘學子:苦中作樂、為國奮發圖強

《無問西東》中聯大師生面對空襲的從容不迫,仔細想來是導演的深思熟慮,這樣能夠體現出聯大學子已經習慣於這樣的生活,還能夠苦中作樂,把快樂嵌入艱難的生活中。

比如沈光耀煮冰糖蓮子一段,乃是取自汪曾祺先生回憶錄中《跑警報》一段。

聯大一位廣東籍鄭姓同學,警報一響就用大漱口缸開始煮蓮子,四面炮聲隆隆其人神色不動,靜靜攪著自己的冰糖蓮子,這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吃貨精神對得起自己的籍貫。

另一位同樣不躲空襲的是位女同學,平時搶不著熱水,空襲警報一響眾人作鳥獸散,她就一人獨佔一江秋,盡情用熱水洗頭。炮火聲中女子靜濯長髮,青絲垂擺如傾瀉黑瀑,還有更好的革命浪漫主義橋段麼?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西南聯大

在這個青蔥歲月裡,青年們拋頭顱灑熱血,面對日軍的轟炸,師生們躲著山洞樹林間,依然在學習,不曾停止過,“見機而作,入土為安”,是他們對日寇行為的蔑視。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

這首西南聯大的校歌將永遠傳唱於歷史的長河中,青年人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也就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4、 清華精神,能否永遠長存?

清華,中國高等教育中最好的學校之一,歷史悠久。來自清華的學生也代表著中國最好的一批學生。他們在家長和社會眼中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放眼當下,清華畢業的孩子們,很多不再像他們的前輩一樣,追尋自己內心的想法,自己的人生應該怎樣,而是變成了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收入多少才對得起我的身份,清華的學生。

豆瓣評分7.8《無問西東》: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清華園

曾經以為來自清華的博士參加了一檔辯論節目《奇葩說》。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歷,最後問了評委一個問題:”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評委高曉松怒髮衝冠,直接指出:

“一個名校是幹什麼的?名校是鎮國重器。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不是用來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嗎?一個名校生走到這裡,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在這裡問我們,你該找個什麼工作,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蔡康永這時也補刀到:“你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賭下自己人生好幾年,沒有自己的判斷,真的很危險!

從電影這,我們感受的是清華精神的傳承,她交給每一代人如何做到“真實”,這是一條看不見的紐帶,世世代代傳承著真實、善良,這些人間最微弱的光芒,也是最易被遮擋的。

清華能夠給學子們帶去的光輝,絕不僅僅是就業的墊腳石,而是人生的敲門磚,雖然“詩和遠方“只是精神食糧,清華更希望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你們能夠做到”無問西東“。

最後:

雖然故事都是小人物,可是映射的是大時代。從整體看,處處充滿著對人生的思索,對真實的追求,讓觀眾能夠明白人生的意義,勇敢面對人生。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我想,看完影片的你,一定會勇敢地說出:“我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