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片子开头,张果果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影片的第一部分交代了四个主角故事的起因,时间线逐一往前推,从二十一世纪,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似是四个全然无关的故事:

现代时期:张果果(张震饰)是广告公司职员,忙于为奶粉公司做提案,期间认识了四胞胎的父母,给了他们希望,却最终输掉了提案,无法兑现自己说过的话;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文革前夕(1962年,北京):陈鹏(黄晓明饰)、王敏佳(章子怡饰)和李想是初中同学,三个人因想去拜会初中老师而偷看到老师被师母胖揍,于是王敏佳和李想偷偷拓字写信,警告师母;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抗战时期(1938年,昆明):沈光耀(王力宏饰)来到云南,进入西南联大就读简陋的教室。甚至抵挡不住一场暴雨的袭击,学生们听不清老师的声音,全班只能静坐听雨;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民国时期(1923年,北平):吴岭澜(陈楚生饰)一袭长袍,看着发榜。英文成绩第一,但物理成绩落在了“无列”。老师劝文科优秀的他转专业,他迷茫不绝,只因那个年代,所有最优秀的人,都在学习实科。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第一第二个故事的开头让人感到琐碎,直到沈光耀开始,故事进入了状态。事后也证明,沈光耀的故事是最饱满而有力的。而吴岭澜的故事,虽然简洁,但却是所有故事的起源和点睛之笔。

吴岭澜面对梅老师的疑问,给出了自己迷茫的答案:“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从这里开始,整个片子的主旨慢慢清晰起来。梅老师的一席话,第一次点出了电影想表达的内涵:他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段来自民国时期的教诲,告诉吴岭澜,面对时代浪潮,叩问自己的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而说出这段话的梅老师,简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芒。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当沈光耀即将战死在空中,他所投喂过的那片贫瘠土地上,倾盆大雨,孩子们瑟瑟发抖,饥饿难耐。双腿残疾的神父说,“唱歌吧,孩子们,歌声能帮我们忘记饥饿,寒冷和恐惧”。于是,歌声响起,“这些离开了家乡的人,在梦中也看见幸福故乡”,伴随着那些没有鞋的小脚的特写,以及沈光耀即将投向死亡的镜头,在他经过被打死的还在降落伞上的战友时,说了一句“回家”,随后径直俯冲向了敌军的军舰、同归于尽。看到这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该去看看《无问西东》

考上清华的人们,未来想必至少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这些名校毕业生便不配被称为社会之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其实电影中他们遇到的迷茫我们这一代也是如此,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曾经害怕远离人群,害怕自己不合群。

我曾经害怕脱离忙碌,害怕自己没事做。

我曾经害怕思索未来,害怕自己没未来。

我曾经害怕探寻真实,害怕真实太残酷。

我害怕很多,我错过很多,我质疑自己,我不敢面对,我徘徊不前。

历经时间的洗礼,我才真正地发现,我考虑了很多因素,考虑了他人的感受,考虑了他人的看法,考虑了他人眼中的好,却唯独没有考虑过自己,没有问过自己的内心,没有从心底喜欢之前所做的事情,等到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和时光。

愿你在内心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找到方向。

愿你被焦虑缠身时,记起你的珍贵,舒缓情绪。

希望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其实这部电影里还有一句特别喜欢的话。那句话是:“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会还有勇气前来?”

我的答案是会,即使我有的是一个和大部分同龄人相比乐悲交加、大起大落的人生。

但还是想说:“只问无悔,无问西东。”

总会因为一件事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