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上课?多半是家长做了这几件事情!

孩子不喜欢上课?多半是家长做了这几件事情!

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厌学,对开学有抵触等情绪,而大多数的家长则将这些责任归咎于学校,是学校的生活太过枯燥,难以满足孩子的课余生活,再加上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孩子的学习压力过重等等因素导致的。但殊不知,学校只是外因,更多的原因家长们可以从自己的身上找一找。以下几种中国式教育你又用过几种呢?

孩子不喜欢上课?多半是家长做了这几件事情!

1、奖惩制度的滥用

在现在的家庭中,对于孩子都比较宽容,并且会通过奖励制度来激励孩子学习。但是如果考的不好,则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批评。

父母的这种做法,可能会觉得比较合理,其实,这种做法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面产生一种错觉,父母只是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真的喜欢自己。并且,这种奖惩制度的滥用,很有可能会使得孩子对外在物质的依赖,孩子在个性培养上,可能会比较功利性,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严重削弱了父母的爱。

当然,并不是全部的情况都会这样,也许有一部分父母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提出奖惩后,孩子的学习竟然有了意想不到的进步。

因此,我们说不赞成使用奖励手段,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去欣赏和鼓励他,只是不要试图去用一些“奖励制度”去操纵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成绩并不理想的时候,也应该受到鼓励,并正确的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看待失败,如果孩子取得了一定进步,也需要受到一定的奖励,但不可以太过夸张,以免孩子的心理扭曲。

孩子不喜欢上课?多半是家长做了这几件事情!

2、不公平的对比

很多家长在无形中都会做一个动作——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甚至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哪里哪里好,这是对孩子的一个大忌。其实家长的本意是希望能够通过别人的榜样力量,来带动自己家的孩子,但是做法却用错了。

小孩子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过多的夸奖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家的孩子,眼中刺激了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在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管是性格还是在情绪上,都处于一个叛逆阶段,这种刺激性语言反而会导致孩子的触底反弹,对学习产生眼中的厌恶情绪。

家长应该学会找到自己孩子的亮点,将这个亮点放大,并且对孩子错误的做法进行理智的讲解,6-12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形成独立的思考,因此,父母需要放下自己的父母尊严,跟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

孩子不喜欢上课?多半是家长做了这几件事情!

3、学习不是任务

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的能力并不是独立在生活能力之外的。

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的羽翼遮挡了真正的社会。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让他承担起相应的家庭责任。如果孩子的学习变差,问题并不在浪费时间于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