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汉文帝时期,在今天的淄博地区,有一个叫淳于意的人。这个人从小就喜欢医术,拜了当地有名的阳庆做师父。那时候,阳庆已经非常老了,他没有儿子,所以把一生所学都传给了淳于意。淳于意出师后,也成了名医。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后来,淳于意当上了太仓的县令。但是他并不想当官,没多久就辞职了。他回到家继续给别人看病。

由于他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又喜欢到处游荡看诊,所以经常有人找不到他。

就是因为他经常不在家,倒霉的事情发生了。他给别人看病,但是回家太晚,还没来得及救治,那个人就死了。病人的家属不干了,就跑到县衙告他,说他是庸医,害死了亲人。地方官就判他有罪,罚肉刑。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什么是肉刑呢?那时候的肉刑分为这三种:在脸上刻字;割鼻子;砍掉一只脚。由于这种刑罚算严重,所以地方没有行刑的权力,所以必须押到都城。因此,淳于意会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当他出事,要被押走时,女儿们哭成一团。他长叹一声:“哎,可怜我没有儿子替我奔走想办法。几个女儿,有了危难也只能哭啊。”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淳于意的幼女缇萦非常伤心。她想,我就不能想办法救父亲吗?于是,缇萦不顾父亲和官兵的阻止,跟着父亲一起去了长安。

缇萦到了帝都,想着能否见到皇帝求情。于是她来到宫门外,要求见汉文帝。门口的士兵肯定不让这个小女孩进去。她就一直在宫门口哭泣,不愿意离开。

有人觉得小女孩好可怜,就告诉她:“皇上下过诏书,百姓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写信告诉他。”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缇萦听了很高兴,回到住处后,就开始给皇帝写信。信中说:“我是缇萦,家父以前在太仓当过地方官。他当县令时,人们都夸他清廉。如今他犯了错,被判肉刑。作为女儿我非常伤心。人死了,就活不过来了。接受肉刑的人,割掉鼻子、砍了脚,就接不上去了。即使以后改正了,也没有机会。我愿意到府衙当奴婢,提父亲受罚,让他有重新做人的机会。”

缇萦把写好的信交给了皇宫门口的守卫,请他们代为转交。大家都很同情这个女孩,就迅速将信送到了汉文帝的手中。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皇帝看到送来的信,觉得非常震撼,他被这个小女孩感动了。他说:“这真是个孝女啊,不过这个肉刑也确实是不合理。”

于是,汉文帝决定废除肉刑。他写下了诏书,在上朝的时候对大臣说:“在舜的时代,在凡人的衣帽上画上不同颜色,人们就知道他们是犯人。用这种方法处罚他们,百姓的犯罪率很低。但是现在,光是肉刑都有三种处罚方式,犯罪率还是那么高。这就是对百姓的教导不够!我们的百姓一犯错,没有经过教导,就直接用刑,即使他们以后改正了,鼻子和脚都接不上了。我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处罚他们,在他们身上留下无法挽回的伤害,真的好残忍,也不道德。肉刑应该废除,改成其他处理方法。”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下面的大臣们炸开了锅,除少数顽固的酷刑派,大多数的人都非常赞同这个提议。所以大家开始商议修改刑法。

最后,他们提出了三条办法:把肉刑中的在脸上刻字,改成剃掉头发,罚干苦力;割掉鼻子改成打300个板子;砍脚,改成打500个板子。

汉文帝觉得这三条比较合理,就同意了。缇萦的父亲终于不用接受肉刑。虽然逃不过打板子,总比割鼻子、砍脚好多了。

汉史:父亲被判肉刑,小女孩写一封信改变了刑法史,她说了什么

因为缇萦的信,肉刑这种在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的酷刑被废除,她不但救了父亲,更是救了无数人。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还在使用更为残酷的剥皮抽筋。缇萦的信更是让我国的刑法超越了西方数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