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再過一個月,華大基因(SZ:300676)A股上市行將屆滿一年。

過去這一年,除了董事長汪建屢爆金句、市值先破千億再遭腰斬之外,這家公司的表現中規中矩,甚至有些平庸。

說它平庸,可能有些苛刻。但沒有預期就沒有傷害,我們知道,它是頂著“獨角獸”光環翩翩而來。尤其翻閱其今年4月相繼披露的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當下,上市將滿一年的華大基因,2億多股首發限售股解禁在即。值此隘口,我們更有必要針對這樣的落差,對華大基因重新審視一番。

01

營銷驅動

提起華大基因,及其所處的基因組學行業,大部分普通人的直觀感覺,通常都以“神秘”“高大上”“高科技”這類詞彙來形容。

這樣的光環之下,它在上市伊始,便被賦予了超高估值,市值一度在去年11月突破千億。即便當前已然腰斬,動態市盈率仍在120倍以上。

這樣的市盈率水平,屬於典型的高速成長型高科技企業的估值水準。

但從華大基因2017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報中,能夠讀到的信息卻顯示,它並不是技術驅動型公司,其業績的增長更是系由營銷驅動。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上圖可見,過去兩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11億元和20.95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3.32億元和3.98億元。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而在該兩年中,公司的銷售費用支出分別為3.27億元和4.01億元。

以最近一個財年即2017年為座標,華大基因的營銷費用同比上升22.66%,佔比總營收的20%。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反觀同期研發投入,不僅止步不前 ,反而有下降趨勢。公司1.74億元的研發支出,佔比17年總營收的8.32%。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在其研發人員同比上升近25%的前提下。

研發支出下降,營銷費用大增,通常來說這樣的現象多發生於成熟型的公司之上。但念起華大基因當前的120倍市盈率,其中的違和感可見一斑。

對此,華大基因方面的官方解釋是,公司在研發費用上有一個特點,基本上每兩年會在研發上有周期投入,即隔一年有一個高峰投入,2014年和2016年投入比較大,2018年在研發上面的投入比例還會超過10%(佔營收)。

但事實真是這樣簡單嗎?

實際上,華大基因“重營銷、輕研發”的傳統在其招股上有很好的揭示。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上表是公司招股書中記錄勞務人員結構構成。其中營銷人員735人,研發人員448人,前者是後者的1.64倍。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再看該公司的薪酬結構情況,上表可見,2014年至2016年,銷售人員的平均薪資均超過研發人員,且其間的差距呈逐年上升趨勢。

換個角度看,即使是生產人員的薪資水平,亦與研發人員的薪資相差無幾。

這樣的現象,在華大基因員工群體中並不是什麼秘密,通過知乎等社區,可以翻閱到大量的針對於此的內部員工吐槽。

如是,華大基因對於營銷的看重程度,遠大於對於研發的倚重程度。這麼看來,它如何不是一家營銷驅動的公司,高高在上的估值真的靠譜嗎?

02

生育健康類服務公司

當前的華大基因,說它是一家基因檢測公司並不特別精確——還需要在這個定位至少加個定語“生育健康類”。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通過其2017年年報可知,華大基因的營收主要依賴於生育健康類產品。

這類產品,主要是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為了檢測胎兒DNA是否正常,孕婦在孕15周-20周需要做一次血清學篩查,來篩查胎兒發生唐氏兒的風險。

凡事為人父母的朋友,大都有這個經驗,一般要在產前進行“唐篩”,指的就是華大基因這類主打產品所針對的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健康這類產品,作為華大基因的現金奶牛,正呈現毛利率拐點式下降的考驗。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上圖可見,2016年該類產品的毛利率達到峰值的75%以上,到了2017年則已下滑了8.72個百分點,降至70%以下。

更使人擔憂的是,這類產品在2015年及2016年的營收增速均超過60%,但到了2017年,其增速已降至20%。

很大程度上,“唐篩”這一主戰場上的失速,很難通過產品的迭代彌補(因為這項服務只有檢測準確率這個主要指標),只能通過價格戰與營銷戰進行應對——好在,68%左右的毛利水平仍有較大的應戰空間。

這也意味著,未來一個時期,營銷驅動仍將是華大基因施以重手的所在。

主營業務毛利率正式進入下行通道,但華大基因的其他各項業務卻難以挺身而出。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上圖可見,除了藥物研發這類佔比極小的服務類別,在過去3年呈增長小幅勢頭;基礎科研類服務與複雜疾病類服務,基本沒有增長,甚至有下滑苗頭。

而這三類服務,在基因組學行業,實則才是最吃研發的領域。

不知是華大基因知難而退,還是力有不逮,僅從研發投入遲滯不前這個現象上判斷,未來一個時期很難對它們的爆發表示樂觀。

某種意義上,這也反映出,公眾眼中的基因組學行業以及基因檢測服務,可能與直觀預期存乎較大的差異,它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倒是另說,至少不是一個爆發性很強的商業領域。

03

行業話語權有削弱之勢

僅從全球基因測序公司排名來看,華大基因只落後於美國的Illumina(NASDAQ:ILMN)與賽默飛(NYSE:TMO)之後,位列第三。

不過華大基因2017年20.95億人民幣的營收,只是全球龍頭Illumina27.52億美元的1/9。同時,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營收全部加起來,也不及Illumina一家。

所以說,這樣的排名更能說明,基於全市場來看,基因測序基本屬於老大吃肉,其他家喝湯的一個行業。

Illumina為何如此之強,是因為它有檢測設備核心技術這條護城河,其他基因檢測機構需要向它進行設備及原材料採購。

這樣的行業現實,其實也就意味著,至少在硬件領域,華大基因在中國市場的優勢是比較有限的。

這種情況,也真實反映在了國內市場的競爭態勢之中。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上表可見,預付款佔華大基因流動資產的比重,在過去3年持續下降。

這說明,華大基因在同業競爭中的議價能力正在減弱。而相比較同行業的貝瑞基因,其預付款的流動資產佔比達到3.41%。

此外,從現金流角度,亦可對華大基因話語權的“逆水行舟”之勢有所洞察。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2013-2017年,公司在營收翻倍的同時,應收賬款也由2.25億大幅增加至8.12億,累計增幅約260.89%,高於同期營收及歸母淨利潤的增幅。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由56天延長至122天,週轉速度趨慢了一倍還多。

此外,公司壞賬損失金額也由2014年的675.18萬元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4484.11萬元,增加了5.64倍,遠超同期的營收增長速度。

04

預期管理

不可否認,華大是中國基因檢測龍頭。

但數據也不會說謊,僅僅基於這樣一個細分行業地位,並因為外界對於行業信息的不對稱,而享有偉大公司的預期與超高的估值水平,任誰看來都是極為不公平的。

但令人感到尷尬甚至不忿的是,這樣的華大基因,卻仍在不斷向外界強化其不切實際的高預期——這重要體現在當家人汪建屢屢爆出金句,所匯策而成的“語錄”上。

對此,我們只看圖,不說話: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華大基因股價腰斬之痛:偉大的預期,平庸的現實

……

也許華大基因會如其董事長所言那般,有偉大的未來,但當下看來,它還是平庸的。

雖然不應該以惡意推測別人,但我們都知道,就在下個月,華大基因2億多股首發限售股將要解禁,以當前股價計算解禁市值約240餘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