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愛國情懷弘揚端午文化,江蘇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今天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起源於春秋的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內涵,紀念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又使這個節日凝結了感人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端午文化的來歷與傳承

“端午最初是指每月的第一個五日。”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趙益說,“端”,在古代漢語中有“開頭”“開始”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一個月中第一個逢五之日就是“端五”。在古代,“午”“五”音近相通,所以,“端五”亦可寫成“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起源於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紀念,是較為流傳的說法。相傳屈原投江後,楚人不捨這位賢臣,紛紛划船前去追趕,衍生出龍舟競渡的民俗,後來又出現端午吃粽子、懷念屈原的食俗。不過,在不同地區,端午節紀念的歷史人物並不相同,除了屈原,還有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人。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蘇州地區的端午節俗,就是為了懷念吳國大夫伍子胥。和屈原一樣,伍子胥也是一位悲情人物。相傳他於五月五日這天被吳王夫差賜死,屍體包裹在皮革囊中投入江中。伍子胥冤死後,英靈不散,天帝封他為潮神。江南人民同情伍子胥,於五月五日這天在江河之上划龍舟,迎接潮神伍子胥。

歷史上,伍子胥對先秦時期江蘇地區的發展做出過傑出貢獻。他發展農耕,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奠定了蘇州古城的基礎,胥門、胥口等蘇州地名,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人物。

江蘇各地注重傳播節日文化

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掛艾草、掛艾葉、佩香囊、喝雄黃酒……這是江蘇很多地區共有的端午習俗,“但不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獨特的端午民俗。”著名民俗學者、東南大學教授陶思炎說。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17日,端午龍舟嘉年華在秦淮河畔的石頭城公園舉行。 楊素平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江蘇各地的端午民俗也同樣豐富多彩,極具地方特色。

蘇州博物館和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合作,組織200多名學生參加學唱《軋神仙歌》和民俗知識競賽等活動。揚州人有端午節用“百草水”洗澡的習慣,端午往往是熱天,澡堂將中草藥煎好後放入池內。浴客洗這“百草水”,一年都能健康平安。常州有“張端陽”的民俗,“張”是看望的意思。端午這天,女婿要準備好鹹鴨蛋(或皮蛋)、枇杷、紅糖、綠豆糕、菸酒等,看望老丈人;做學徒的,要向師傅送節禮,叫做“張師傅”。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外國小朋友在南通學包粽子。陳 明攝

15日下午,來自15個國家的34位外國友人走進南通市崇川區鍾秀街道淘寶城,體驗“愛上南通——粽情端午·傳承非遺”,感受中國獨特的端午節文化。

藍印花布、沈繡、精品紅木、板鷂風箏……在專業講解員帶領下,外國友人們首先參觀了鍾秀街道淘寶城內的南通非遺作品。沈繡第五代傳人向外國友人展示了她耗時半年繡成的觀音圖,其鮮豔的色彩、精湛的繡工和對傳統文化的專注讓外國朋友大感驚訝,紛紛豎起大拇指。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來自挪威的哈沃德,在南通工作已經一年了,他帶著全家五口人來到現場感受南通文化。他說,通過這次活動更加了解端午文化,瞭解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也是一個“吃貨節”

端午節其實也是一個“吃貨節”。陶思炎介紹,端午民俗中的相當一部分是食俗,要吃各種食物,“端午的家宴一般都在中午進行,菜餚會非常豐盛。”

最能夠代表端午的食品,毫無疑問是粽子。陶思炎說,南京的粽子按餡料分,有白米粽子、棗子粽子、火腿粽子、香腸粽子等;按形狀分,有三角粽子、四角粽子、小腳粽子、寶塔粽子等。粽子一般在端午節前一兩天就已包好,節日當天煮食,親友鄰居們常以自家粽子相互贈送,以融洽感情。

民國時蘇州作家包天笑晚年回憶蘇州的粽子:“到了端午節,那便是粽子的世界了。粽子的味兒,有甜的,有鹹的,有素的。形式有圓的,有方的,有長的,有尖的。有一種白水粽,範煙橋曾以書來告訴我:謂以新制之玫瑰醬,蘸白水粽,可謂色、香、味三絕。”

和很多食物一樣,粽子也有甜鹹之爭。北方人更偏愛蜜棗甜粽,南方人更愛鹹香肉粽,江蘇的粽子卻是甜鹹口味並存,吃法略有差異。

重温爱国情怀弘扬端午文化,江苏各地多姿多彩迎端午

16日晚,盱眙縣舉行“幸福淮安 快樂時光”少兒才藝專場展演活動,迎接端午節。 顏懷峰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蘇南一些地區和連雲港習慣將雞蛋、鴨蛋和粽子一起煮,煮出的蛋更有清香。雞蛋、鴨蛋是人們端午節必吃的,老南京人認為,蘸著鹽吃端午粽子鍋裡的煮雞蛋,夏天就不會生瘡。如果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的陽光下曬一曬再吃,夏天就不會頭痛。

常州有端午“鬥蛋”的習俗,孩子們胸前懸掛著“蛋袋”,四處找小夥伴“捉對廝殺”,贏了的趾高氣揚,輸了的也不氣餒,鬥壞的蛋立刻就下肚了。

到了揚州,端午的午宴要辦“十二紅”,也就是12種本身是紅色或者用醬油燒的菜,如紅燒黃魚、紅燒豬肉、油爆蝦、炒莧菜等;南通人端午要吃“和菜”,以綠豆芽、蛋皮、韭菜、瘦肉絲與粉皮同炒。

走進南博體驗端午文化

“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16日上午,在南京博物院藝術館長廊的展覽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來自南京市江寧區的陸紅丹給9歲的女兒講解端午節的民俗。

這是眾多家庭在南博感知端午文化的一幕場景。近年來,我省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圍繞“我們的節日”主題,運用博物館等陣地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介紹傳統節日民俗知識,傳播優秀傳統節日文化。

今年的端午節,南京博物院舉辦了“我們的節日——到南博過端午”系列活動,通過戲曲、曲藝演出、端午作品朗誦、非遺展演、文化講座等各種形式,全面展示端午節的獨特魅力。

在該院非遺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香包傳承人井秋紅正在製作端午香包。“香包裡有甘草、冰片、丁香等10多種中草藥,可以驅蚊避蠅。”井秋紅說,端午節有佩戴香包的習俗,自己製作和展示香包技藝,是希望能將傳統文化傳承下來。“很多年輕人對香包很感興趣,很想學習這門技藝。我們也經常走入大專院校,推廣和介紹徐州香包。”

端午是“我們的節日”,是值得所有中國人珍視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端午節民俗”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