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王石

玩比上學有趣得多

王石從小就是一個調皮好勝的孩子,唯恐別人不注意自己。讀小學時,他愛逃學。在他看來,玩實在比上學有趣得多。小時候的他在村裡也很有權威,每每在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時,夥伴們往往狼狽落網,只有王石能每次動動腦筋就化險為夷。

“我小時候幾乎不捱打。”王石對於這段經歷還是很得意。上課搗亂就挑自己擅長的數學課,老師讓做題,他就在下面玩開了,等到老師呵斥他“怎麼不做題?”,他就很得意地回答做好了,實際上真是做好了,讓老師對他無可奈何。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馬雲

小時候愛打架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朋友。打得縫過13針,捱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

兒時的馬雲是個頑童,對學習不上心,是老師同學心目中的逃課高手。

那時他痴迷於武俠,尤其是金庸的小說。他夢想裡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他覺得“無招勝有招”是一件最拉風的事情。

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待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馬雲功課也不好,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

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2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他:“我要上大學。”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馬化騰

小時愛和星星交流

1971年出生的馬化騰在海南出生、深圳長大。相比同時代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馬化騰有著不一樣的家庭背景。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曾任深圳市航運總公司總經理、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被選為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現已退休。

據報道,馬化騰童年很乖,是個悶葫蘆,迷戀過天文,經常想很多自然科學的東西,最大的興趣還是和天上的星星交流。他原來也準備是朝著天文方面發展的,後來老師告訴他,學天文的最終就業去天文臺的少,很多都是去當地理老師。那時候他也開始接觸計算機,成了第一代“網蟲”,他坦言自己現在還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網上。

“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馬化騰痴迷網絡不是為了逃避和消遣,而是當做事業來做,他的痴迷更是一種專注。現在馬化騰出差很少,“出差效率太低,都耗在路上了”。除非特別重要的活動和會議,馬化騰一般都不參加。

馬化騰不大擅長管理人和團隊,比較擅長產品和用戶體驗,因此對產品管理比較細,會做最後的把關。他是晚上班晚下班,深夜泡在網上比較多,看論壇、看用戶反饋,把自己作為一個典型的網絡用戶,一直保持這種狀態。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潘石屹

兒時發洪水就高興

潘石屹小時候,家裡很窮,潘石屹曾經回憶,我們家門口有一條河,每次發洪水的時候,會衝下來一些 玉米、蘋果、土豆,我們都揹回來。

潘石屹很懂事,小小年紀便知道幫家裡做事,替父親分擔養家餬口的重擔。面對艱難的生活,潘石屹的父親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把一個女兒送給別人撫養。每提起這件事,潘石屹都非常傷心:“這是我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當時,他眼睜睜看著妹妹被別人帶走,而父親一連幾天都沒有說話。貧窮,第一次在潘石屹的心裡留下了烙印。

作為家裡的長子,父親決定送潘石屹去讀書。學校就是村子裡的一座破廟。廟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奉菩薩的,叫東柯小學;另一部分是供奉家神的,叫耕讀小學。潘石屹就讀的是東柯小學,幾十個小學生全是和自己同村的。潘石屹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讀書認真、勤奮,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4歲那年,潘石屹的命運發生率改變,改革開放了,潘石屹的父親平反了,全家人離開了農村,開始了城市生活。不久,潘石屹轉學到縣城高中,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從農村到縣城,感覺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認為,這是他人生的開始。1979年,他考入蘭州培黎學校(中專),1981年潘石屹在全校600名學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績被河北的石油管道學院錄取。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任正非

記憶裡遍佈拮据

如正常軌跡,任正非很可能會在知識分子家庭中薰陶出溫潤的性格,但磨礪卻接踵而至:先是全家9口人只靠父母微薄收入,只能合用一條棉被,童年的記憶裡遍佈拮据。

任正非在《我的父親母親》裡透露了他的童年生活:他說,我與父母相處的青少年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今天想來還歷歷在目。我那時十四五歲,是老大,其他弟妹一個比一個小,而且不懂事。爸爸有時還有機會參加會議適當改善一下生活。而媽媽那麼卑微,不僅要同別的人一樣工作,而且還要負擔七個孩子的培養、生活。煮飯、洗衣、修煤灶……什麼都幹,消耗這麼大,自己卻從不多吃一口。我們家當時是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控制所有人慾望的配給制,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如果不這樣,總會有一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我高三快高考時,有時在家複習功課,實在餓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著吃,被爸爸碰上幾次,他心疼了。其實那時我家窮得連一個可上鎖的櫃子都沒有,糧食是用瓦缸裝著,我也不敢去隨便抓一把,否則也有一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今天這麼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高考臨近,媽媽經常早上塞給我一個小小的玉米餅,要我安心複習功課,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也建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這個小小的玉米餅是從父母與弟妹的口中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李嘉誠

兒時就要養家

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飛機對潮州地區狂轟濫炸。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家。禍不單行,這時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儘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作為長子,李嘉誠無奈地結束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俞敏洪

再窮不能窮志氣

俞敏洪的童年,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為了給他增加營養,從出生開始一直到俞敏洪上大學,母親一共養過136頭豬。養雞也很多,鄰居曾說他從小是在雞湯和雞蛋裡泡大的。在學習上母親很少罵他,也支持他看課外書。俞敏洪也很乖,每晚都和姐姐坐在煤油燈下看書、寫作業,母親在一旁紡紗。這是俞敏洪難忘的一段時光。

他自己也經歷過很多考試,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學,工作之後被單位處分,新東方創業之初,也是經歷了百般磨難。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柳傳志

兒時看水滸三國

聯想集團主席、中國IT企業教父柳傳志出生於相對高層的家庭。父親柳谷書1944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法律系,同年聯想的締造者出生。畢業後柳谷書一直在金融機構工作,從小職員做到了中高層。解放後歷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貿促會和香港中國專利公司管理者。

受益於這種家庭背景,柳傳志青少年時就能接觸瞭解到一些在當時宏大、光鮮的歷史敘事之下的真實故事,後者與當時一些主流言論形成反差與悖論。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令人困惑的人事,令柳傳志啟動了自己的獨立思考。這種不盲從的思考習慣,終於在1984年推動他決意離開中科院研究所開始創業。

柳傳志父親所從事的金融事業,也影響了他的一生。金融事業是人脈的事業,做人講究不逾界線,做事強調風險控制,而法律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質是正直、踏實和服務,但對創新不存在特別的路徑依賴。柳傳志在很多事情上都體現了強烈的風險控制與謹慎意識。

“我在少年時期就把整套《水滸》和《三國》翻了個遍,基本是爛熟於心,這兩本書對我影響比較大。《三國志》裡令我最傷感的人物是諸葛亮,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卻落得個淒涼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史玉柱

童年愛看小人書

從初中開始,到18歲離開故鄉,史玉柱不為了什麼,就為幾個要好的同學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覺得好像太另類,就養成爬山的習慣。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懷遠縣。“爸爸是懷遠公安局的,媽媽是一個工廠工人。”初二前,史玉柱成績不好,貪玩愛看小人書,經常被媽媽訓。1977年恢復高考,讓史玉柱開始認真學習。此前,他高中畢業就“下放”了。

18歲之前,史玉柱隨父親兩次見識過大上海的繁華,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層的國際飯店還有外灘,外灘的樓和懷遠的樓是不一樣的,非常洋氣。此刻,儘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覺得他離大上海很遙遠。

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但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的理想。

“從圖書館借到《數論》,看了之後,我才瞭解到數學是那麼的難。”和周圍同學比聰明也讓史玉柱壓力很大。“尤其是長江以南的,成績好的並不想上清華、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們那個班裡聰明人太多,學習好的也太多了。”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後,史玉柱的數學理想破滅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識到我做不成這件事情,這是我理想破滅的主要原因。理想破滅後的史玉柱開始跑步,培養各種愛好。他每天從浙大跑到靈隱寺,18裡,然後,再跑回來,堅持了四年。

怎樣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強企業家?馬雲、王石、李嘉誠、任正非……

丁磊

第10名現象

1986年9月,丁磊考入浙江省奉化中學學習,成為當時高一(2)班56位同學中的一份子,江鴻跟他是同班同學。

在江鴻老師的記憶裡,10多年前的丁磊學業平平,入學時在班內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當下"首富"名號很不對稱。"可喜的是,每次考試,他的排名總有進步。不過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間,從來沒有殺進班級前十名,更別提在年級內的排名了。"

3年後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績同樣貌不驚人:他以高出重點分數線1分的成績有幸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錄取。只不過,這是丁磊喜歡的大學,他很早就被西部這所藏著大量電子類書籍的高等學府迷住了。

"教育界現在正熱衷探討第十名現象,說的是,在一個班級裡,學習成績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幾個,有望成為日後最出人頭地的一個。我現在想想,丁磊這個個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現象的。"江鴻老師這麼評價他的老同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