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王石

玩比上学有趣得多

王石从小就是一个调皮好胜的孩子,唯恐别人不注意自己。读小学时,他爱逃学。在他看来,玩实在比上学有趣得多。小时候的他在村里也很有权威,每每在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时,伙伴们往往狼狈落网,只有王石能每次动动脑筋就化险为夷。

“我小时候几乎不挨打。”王石对于这段经历还是很得意。上课捣乱就挑自己擅长的数学课,老师让做题,他就在下面玩开了,等到老师呵斥他“怎么不做题?”,他就很得意地回答做好了,实际上真是做好了,让老师对他无可奈何。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马云

小时候爱打架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朋友。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

儿时的马云是个顽童,对学习不上心,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逃课高手。

那时他痴迷于武侠,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他梦想里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他觉得“无招胜有招”是一件最拉风的事情。

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待不住家却特别爱交朋友。马云功课也不好,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是:“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

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2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他:“我要上大学。”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是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马化腾

小时爱和星星交流

1971年出生的马化腾在海南出生、深圳长大。相比同时代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马化腾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曾任深圳市航运总公司总经理、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现已退休。

据报道,马化腾童年很乖,是个闷葫芦,迷恋过天文,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最大的兴趣还是和天上的星星交流。他原来也准备是朝着天文方面发展的,后来老师告诉他,学天文的最终就业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那时候他也开始接触计算机,成了第一代“网虫”,他坦言自己现在还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网上。

“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马化腾痴迷网络不是为了逃避和消遣,而是当做事业来做,他的痴迷更是一种专注。现在马化腾出差很少,“出差效率太低,都耗在路上了”。除非特别重要的活动和会议,马化腾一般都不参加。

马化腾不大擅长管理人和团队,比较擅长产品和用户体验,因此对产品管理比较细,会做最后的把关。他是晚上班晚下班,深夜泡在网上比较多,看论坛、看用户反馈,把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网络用户,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潘石屹

儿时发洪水就高兴

潘石屹小时候,家里很穷,潘石屹曾经回忆,我们家门口有一条河,每次发洪水的时候,会冲下来一些 玉米、苹果、土豆,我们都背回来。

潘石屹很懂事,小小年纪便知道帮家里做事,替父亲分担养家糊口的重担。面对艰难的生活,潘石屹的父亲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把一个女儿送给别人抚养。每提起这件事,潘石屹都非常伤心:“这是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当时,他眼睁睁看着妹妹被别人带走,而父亲一连几天都没有说话。贫穷,第一次在潘石屹的心里留下了烙印。

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决定送潘石屹去读书。学校就是村子里的一座破庙。庙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供奉菩萨的,叫东柯小学;另一部分是供奉家神的,叫耕读小学。潘石屹就读的是东柯小学,几十个小学生全是和自己同村的。潘石屹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读书认真、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4岁那年,潘石屹的命运发生率改变,改革开放了,潘石屹的父亲平反了,全家人离开了农村,开始了城市生活。不久,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开始。1979年,他考入兰州培黎学校(中专),1981年潘石屹在全校600名学生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被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录取。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任正非

记忆里遍布拮据

如正常轨迹,任正非很可能会在知识分子家庭中熏陶出温润的性格,但磨砺却接踵而至:先是全家9口人只靠父母微薄收入,只能合用一条棉被,童年的记忆里遍布拮据。

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里透露了他的童年生活:他说,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我那时十四五岁,是老大,其他弟妹一个比一个小,而且不懂事。爸爸有时还有机会参加会议适当改善一下生活。而妈妈那么卑微,不仅要同别的人一样工作,而且还要负担七个孩子的培养、生活。煮饭、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这么大,自己却从不多吃一口。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如果不这样,总会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我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被爸爸碰上几次,他心疼了。其实那时我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我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否则也有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高考临近,妈妈经常早上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要我安心复习功课,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也建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李嘉诚

儿时就要养家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地区狂轰滥炸。李氏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家。祸不单行,这时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他知道父亲是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作为长子,李嘉诚无奈地结束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死后,14岁的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14岁的少年已经长成精瘦但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俞敏洪

再穷不能穷志气

俞敏洪的童年,母亲对他关爱有加。为了给他增加营养,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俞敏洪上大学,母亲一共养过136头猪。养鸡也很多,邻居曾说他从小是在鸡汤和鸡蛋里泡大的。在学习上母亲很少骂他,也支持他看课外书。俞敏洪也很乖,每晚都和姐姐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母亲在一旁纺纱。这是俞敏洪难忘的一段时光。

他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考试,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学,工作之后被单位处分,新东方创业之初,也是经历了百般磨难。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柳传志

儿时看水浒三国

联想集团主席、中国IT企业教父柳传志出生于相对高层的家庭。父亲柳谷书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法律系,同年联想的缔造者出生。毕业后柳谷书一直在金融机构工作,从小职员做到了中高层。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贸促会和香港中国专利公司管理者。

受益于这种家庭背景,柳传志青少年时就能接触了解到一些在当时宏大、光鲜的历史叙事之下的真实故事,后者与当时一些主流言论形成反差与悖论。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令人困惑的人事,令柳传志启动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不盲从的思考习惯,终于在1984年推动他决意离开中科院研究所开始创业。

柳传志父亲所从事的金融事业,也影响了他的一生。金融事业是人脉的事业,做人讲究不逾界线,做事强调风险控制,而法律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正直、踏实和服务,但对创新不存在特别的路径依赖。柳传志在很多事情上都体现了强烈的风险控制与谨慎意识。

“我在少年时期就把整套《水浒》和《三国》翻了个遍,基本是烂熟于心,这两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三国志》里令我最伤感的人物是诸葛亮,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落得个凄凉下场,让人不胜唏嘘。”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史玉柱

童年爱看小人书

从初中开始,到18岁离开故乡,史玉柱不为了什么,就为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觉得好像太另类,就养成爬山的习惯。

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北部怀远县。“爸爸是怀远公安局的,妈妈是一个工厂工人。”初二前,史玉柱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妈妈训。1977年恢复高考,让史玉柱开始认真学习。此前,他高中毕业就“下放”了。

18岁之前,史玉柱随父亲两次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外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此刻,尽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觉得他离大上海很遥远。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后,史玉柱的数学理想破灭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理想破灭后的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他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

怎样的童年造就10位最强企业家?马云、王石、李嘉诚、任正非……

丁磊

第10名现象

1986年9月,丁磊考入浙江省奉化中学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份子,江鸿跟他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老师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老师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