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文/格瓦拉同志

帝王駕崩後,繼任者往往會按照他們生前的功績、德行等情況,將其中功績尤著、德行極佳的皇帝“請入”宗廟中進行祭祀,並會為他們取一個表示褒獎的稱號,此即廟號。廟號跟諡號雖然不同,但所用字的含義卻一樣(廟號與諡號所用字中,有很多是重合的),比如“英”、“明”、“文”、“武”等。

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曹操的諡號為“武帝”,廟號為“太祖”

在《諡法》中,“英”代表著出類拔萃、聰明智慧,屬於美諡,往往被贈予年少有為的帝王(“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史上年輕有為的帝王不在少數,然而能獲得“英”這個廟號的僅有三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三位“英宗”的命運無一例外都以坎坷著稱,第二位甚至還死於非命。他們分別是:

宋英宗趙曙,是北宋第五任皇帝,仁宗的堂侄,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由於仁宗所生諸子都早夭,所以趙曙在三歲時便被接入宮中作為“備胎”儲君來撫養,但一直沒有皇子的名分。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仁宗自知不可能再得子,才正式冊立趙曙為皇子,後者此時已是而立之年的中年人。次年,仁宗駕崩、趙曙即位,是為英宗。

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宋仁宗所生諸子皆早夭,便將趙曙收為養子

由於身份長期得不到認可,英宗長期遭受壓抑、恐懼情緒的困擾,早早地便患上了精神病(“心疾”),等到即位後,病情變得更加嚴重。還在為仁宗守孝期間,英宗便在內殿狂號奔走、舉止失常,嚇壞了在場的宰相韓琦等人。

英宗病情稍好後,因為身邊太監的挑唆,又對養母曹太后產生了猜忌,以致於兩宮關係一度很緊張(“帝疾甚,舉措或改常度,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悅者,乃共為讒間,兩宮遂成隙。”見《宋史·韓琦傳》)。幸好有重臣韓琦、歐陽修在其中調和,情況才有所改善。英宗在位4年時間,身體狀況一直比較糟,結果在36歲時便駕崩。

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英宗患有神經病,年僅36歲便駕崩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是仁宗的嫡子,蒙古汗國第九任大汗,元朝第五任皇帝,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時年才17歲。英宗即位之初,朝政被太皇太后弘吉剌·答己和權相鐵木迭兒掌控,其施政處處受到掣肘,很難有大作為。兩年後,答己和鐵木迭兒相繼離世,英宗才開始乾綱獨斷。

英宗親政後,重用右丞相拜住實施改革,同時加大對鐵木迭兒黨羽的清除力度,雖然對挽救帝國命運大有裨益,但同時卻觸及到了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尤其是引起鐵木迭兒的黨羽鐵失等人的恐懼。鐵失等人害怕被殺,便圖謀發動政變推翻英宗(“聞之益懼,乃生異謀。”見《元史·拜住傳》)。

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元英宗銳意改革,最終卻被鐵失等人弒殺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英宗與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徑南坡店駐蹕並舉行宴會,結果在宴會後被鐵失等人弒殺,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事變”。南坡事變將元朝中後期最有希望的改革扼殺於初級階段,帝國從此再無振興的可能。

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第六任皇帝,宣宗的嫡長子,宣德十年(1435年)即位,時年才8歲。英宗即位之初,帝國由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賢臣“三楊”主政。等到張氏駕崩、三楊相繼離世,大宦官王振隨之而起,逐漸把控了帝國大權。王振掌權後,慫恿英宗親政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一戰中(1449年)被全殲,英宗淪為對方的俘虜。

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明英宗兵敗土木堡,一度成為瓦剌的俘虜

英宗被俘後,異母弟朱祁鈺被擁立為帝,是為景帝。瓦剌見英宗已無利用價值,便在一年後將其遣返回國。可皇權之下無親情,對於重返故國的英宗,景帝將其視為“眼中釘”,總想找個藉口藉口將他殺死。所以在被幽禁南宮的七年時間裡,英宗日日驚恐不安,唯恐遭遇毒手。

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大將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迎立英宗復辟,後者至此才死亡威脅。英宗復辟後,重用石、徐、曹三人,並大肆誅殺忠臣于謙等人,一度使得朝政混亂不堪。好在英宗晚年迷途知返,在貶斥三人的基礎上重用名臣李賢,才使得局勢改善良多。

史上三位以英宗為廟號的皇帝,命運全都坎坷,第二位還死於非命

景帝一直想害死英宗,但終究未能得逞

天順八年(1464年),英宗駕崩,終年37歲。在臨終前,英宗下詔廢除明初以來施行的嬪妃“殉葬”制度,大為後世所稱頌(“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見《明史·卷十二·英宗後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