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中有哪些至情至善的大侠?

金庸武侠中有哪些至情至善的大侠?

善是天地根本。最高的理念意义的“善”,是最真实的,本源的,是人的理论沉思的对象和结果。

最普遍的逻辑意义的“善”,即具体的“善”,都是理念善(或称哲学善)的摹本,是人的实践的依据和伦理的规范。现实的境遇终究是理论关切的基点,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天道人事总是打成一片的。

我们在金庸小说里感受最多的是后者,即可以实践的“善”。它种类繁多,俯拾即是:扶危济困,惩恶扬善,侠肝义胆,乐善好施,几分恻隐,一片温良。而由这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充溢着的善心、善念、善行、善言,在小说中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雪山飞狐》中胡一刀相救受苦的烧火小厮平阿四,曾经很动情地对苗若兰说:

“人人叫我癞痢头阿四,轻我贱我,胡大爷却叫我‘小兄弟’,一定要我叫他大哥。我平阿四一生受人呼来喝去,胡大爷却跟我说,世人并无高低,在老天爷眼中看来,人人都是一般。

我听了这番话,就似一个盲了十几年眼的瞎子,忽然间见到了光明。我遇到胡大爷只不过一天,心中就将他当作了亲人,敬他爱他,便如是我亲生爹娘一般。”

——《雪山飞狐》

这一声“小兄弟”,便使得平阿四像敬重亲生爹娘似的敬重胡一刀,在胡一刀死后还立志为其报仇。可见,尊重他人正是善的表现,这份尊重的背后,是朴素的平等观,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不合流俗,不媚权贵。从这里我们感受的是由善所生的敬。

同样是这位一生磊落,勇猛刚健的胡大侠,在最后的决斗之前却瞻前顾后、声音发颤:

“胡一刀叹了口长气,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来天不怕地不怕,今晚抱着孩子,见到金面佛进来,他把包袱往桌上一放,眼角向孩子一晃,我就全身出了一阵冷汗。妹子,你说得不错,我就是怕金面佛。’

夫人道:‘你不是自己怕他,是怕他害我,怕他害咱们的孩子。’胡一刀道:‘听说金面佛行侠仗义,江湖上都叫他苗大侠,总不会害女人孩子吧?’他说这几句话时声音更加发颤,显是心里半分儿也拿不准。”

——《雪山飞狐》

金庸笔下的善:纯然一念,浑然天成

金庸武侠中有哪些至情至善的大侠?

妻小亦可说是人的软肋,人再是功成名就,也要“请归取其孥”的。胡大侠之所以怕了金面佛,正是他本性中善的流淌,柔肠百转,因忧生惧,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由善所生的爱。

善是使人柔软的东西,善也能使人刚强。胡一刀的儿子胡斐在替素不相识的贫苦农民钟阿四一家报仇的过程中,就体现出严惩恶霸、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硬朗:

胡斐呆了半晌,一股热血从胸间直冲上来,禁不住伏在大殿地上,放声大哭,叫道:“钟四哥、四嫂、钟家兄弟,我胡斐无能,竟害了你们性命。”

见三人虽死,眼睛不闭,脸上充满愤怒之色,他站起身来,指着北帝神像说道:“北帝爷爷,今日要你作个见证,我胡斐若不杀凤天南父子给钟家满门报仇,我回来在你座前自刎。”

——《飞狐外传》

虽然自己倾心的紫衣姑娘软语央求,虽然江湖上的好汉低声相劝,他依然穷追凤天南不舍,煞费苦心,历尽周折,最终看着这个恶霸被击毙。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由善所生的勇。

在胡斐与苗人凤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更能感受由善所生的诚。胡斐赞苗大侠仁义过人,身处绝境仍是只顾旁人;苗人凤惜胡斐重情重义,死生之际才以女相托。

一个一诺千金——“苗大侠若是信托得过,在下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护令爱周全。”

一个肝胆相照——“好,苗人凤独来独往,生平只有两个知交,一个是辽东大侠胡一刀,另一个便是你这位不知姓名、没见过面的小兄弟。”说着抱起女儿,递了过去。英雄与英雄之间的交往,凭的便是这份诚恳笃定,这份义气豪情。

铮铮硬汉,也不惟出入刀枪丛、专行除恶事。他们更有怜香惜玉、悯柔济弱的一面:

同是《飞狐外传》中的胡斐,论武艺不输于苗人凤,论侠义可比肩于赵半山,但他经过程灵素的草药田,生怕自己坐骑踏坏了花草,于是牵着马步行过花地。见村女贫弱,心中并不责怪她不肯指引,反生怜悯之意,要帮人家担粪干活。

金庸武侠中有哪些至情至善的大侠?

对花的爱护,对草的怜惜,虽只微枝末节,却最能映衬一个人的心地;对贫弱姑娘的悲悯与关怀,让我们看到的是由善所生的柔。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田伯光手中救得仪琳,却声称是劳德诺所为,目的是想保全仪琳的清白声名,也保全恒山派的威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又不居功,顾全对方脸面,这种义举令人敬佩。

金庸武侠中有哪些至情至善的大侠?

至善之事,至善之举,便是让人舒服地接受恩德,这是由善而生的智,是善外之善,双重的善心与善行。

金庸笔下更多的是豪气干云、善恶分明、肝胆相照、舍生取义的侠士。他们的至性至情发乎于纯然本性的善心善念之上,读来格外让人热血贲张、荡气回肠:

陆菲青双目含泪,又是怜悯,又是痛恨,见张召重使到二十四招“破金锤”时,一头饿狼扑将上来,向他腿上咬去,张召重一缩腿,狼牙撕下了他裤子上长长一条布片。

陆菲青脑海中突然涌现了三十余年前旧事:那一日他和张召重两人瞒了师父,偷偷到山下买糖吃,师弟摔了一跤,裤子在山石上勾破了。张召重爱惜裤子,又怕师父责骂,大哭起来。他一路安慰,回山之后,立即取针线给师弟缝补破裤。

又想到这套“破金锤”锤法也是自己亲自点拨的。当年张召重聪明颖悟,学艺勤奋,师兄弟间情如手足,不料他后来贪图富贵,竟然愈陷愈深。眼见到师弟如此惨状,不禁泪如雨下,心想:“他虽罪孽深重,我还是要再给他一条自新之路,重做好人。”叫道:“师弟,我来救你!”涌身一跃,跳入了狼城。

——《书剑恩仇录》

侠客们惩恶扬善的行为大都于内在保留一种善意来做,并不是一刀结果恶人性命那么简单。陆菲青念及师门情谊,已经几次三番在陈家洛等人面前求情放过张召重,可谓仁至义尽。此次面临危城绝地、饿狼争食,他又不顾个人安危,飞身下去救张召重,容人海量,义薄云天,大仁大爱由此可见。

《倚天屠龙记》里也能找到很多类似的情节。尤其是被称为邪魔外教的明教教徒,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明教在劫难逃之际,他们正襟危坐、齐诵经文的场景,格外令人震撼:

当此之际,明教和天鹰教教众俱知大数已尽,众教徒一齐挣扎爬起,除了身受重伤无法动弹者之外,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明教自杨逍、韦一笑、说不得诸人以下,天鹰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厨工仗役,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

——《倚天屠龙记》

这种临危不惧的凛然正气,百死而不折节的庄严,没有忧怜世人的善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金庸武侠中有哪些至情至善的大侠?

如此纯然一念的善,浑然天成的善,在金庸小说的每一个正面人物身上皆有所见。

他们顾念亲情,在乎友谊,珍重名节,信守承诺,怜贫惜弱,扶危济困,智勇双全,大义凛然。每一天都在出生入死,每一次都不轻易取人性命,其宅心之仁厚,确然从各个方面印证着“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学判断。

这里的善,就是泛爱众而亲仁的伦理日用之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几乎可以划上等号,仁之温柔敦厚、真诚笃定,仁之亲亲为大、推己及人;

这里的善,也是佛家拔苦与乐的慈悲,小到扫地不伤蝼蚁之命,大到像空见大师、一灯大师一样舍身度人,呵护生命、利乐有情,都是显之于器,秉之于道的大德大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