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性、至真,山西历史剧的重大突破

《至情、至性、至真,

山西历史剧的重大突破》

——翟又先生新编大型历史剧《保矿怒涛》解读

翟又是翟志洋先生的笔名,是阳泉市作协副主席,平定县文联的老主席,是我的师长,也是我最尊敬的文友。他早年曾经在平定县晋剧团担任团长,所以对晋剧艺术不仅钟爱有加而且剧作作品成果斐然。他从事编剧工作以来所创作的剧目,全都取材于本土人文历史。《石门关》是反映建设太旧高速公路时,平定人所经历的曲折和做出的奉献;《马罗书记》是反映村支书带领村民水灾自救牺牲自己的动人模范事迹;《九月九》是反映煤矿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和统一;《村长葬母》《立壁人家》《大路朝天》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从县文联主席岗位荣退后,写作的时间充裕了,翟志洋又一头扎入了戏剧的创作中。熟稔于心的平定历史掌故便一股脑地涌入他的创作视野。先是根据平定冠山民间传说《乔尚书遇狐仙》改编了九场神话晋剧本《文山狐女》,这一弘扬真善美大团圆结局的凄婉感人的戏剧,由阳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进普任音乐设计,阳泉市晋剧团导演王成元执导,成为一部“由平定人写平定事,由平定人演平定戏”首个自创剧目。深受老百姓喜爱,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演出50多场,场场演得感人落泪。连翟又也没有想到故乡的戏迷会这样垂青本土的传奇故事。于是翟又一发而不可收拾,又瞄上了清代光绪年间发生在晋省、平定一带反帝反英经济侵略的“保矿运动”的经典故事,广征博引悉心揣摩几番打磨后创作了新编大型历史剧《保矿怒涛》。该剧在平定县的文艺刊物《冠山》和《平定报》上刊登后,引起了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获得了省委宣传部2015年度重点文艺项目的资金扶持。


我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三年影视编剧,对于舞台戏剧艺术涉猎不多,但戏剧创作是相通的,我从编剧角度解读他的这个剧作,总体感觉是一部挖掘本土文化,讴歌民族英雄,倾诉家国情怀,张扬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鲜明,思想深刻,艺术形象生动,感天动地的正剧,将晚晴年间誓死保护矿权的一批平定官商士绅刻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翟又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依据戏剧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再创作,从全景的视角,诠释了近代史上这一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反对殖民者侵略的正义维权抗争。充满了至情、至性、至真的人本色彩。

全剧由签约、聚义、肆掠、围洋、变招、蹈海、集会、丰碑八场戏组成,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通观全剧,无不透出“落后就要挨打,抗击侵略,保矿卫国”的隽永意蕴和深邃哲理,极具历史镜鉴作用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至情——科学地遵循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历史剧创作原则跳不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剧本围绕“乙巳御英保矿”这个中心事件,舍弃了了其它枝蔓,并以群体形象出现,浓墨重彩展现了平定官商士绅学生社会各界同仇敌忾共同抗英的过程之艰险,以及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力求写深写透,通过人物行动来展现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塑造。

至性——艺术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内心挣扎和人性光辉。塑造人物是戏剧的首要任务,而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一个两难选择的特定环境中,让人物痛苦煎熬,从而展现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如剧本中胡聘之从第一场的被罢官悔过自新从湖北天门来平定参加保矿运动,到最后一场朝廷断了自己的俸禄不言后悔,展示了胡聘之保住晋矿造福晋省民众才是自己的追求,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矿权大于天的人性光辉。

至真——巧妙地处理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翟又精心创作,以恢弘的历史背景,大气的舞台呈现以及刻画精致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这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英雄壮举,巧妙地处理了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塑造的主要人物黄守渊、张士林不仅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性格,有故事有波澜,有矛盾有冲突,通过合理的艺术虚构,丰富了人物性格,激化了矛盾冲突,让观众受到艺术的感染。

翟又在剧本创作中遵循“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传统,这是一个平定人家喻户晓的故事, 2010年12月山西近代矿史研究会秘书长史佼陇曾经撰著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矿案》,2014年5月原阳泉市作协副主席张凤瑞先生曾经创作过长篇纪实小说《保晋风云》,不同的人对这个历史故事有不同的解读和表现重点,剧本的立意远远没有只停留于“抗击侵略,保矿维权”,展示平定民众无所畏惧的爱国精神这个层面,深刻揭示了统治者的内部政治斗争和腐败以及清廷外交的懦弱直接导致了煤矿的被掠夺;警示人们“弱国无外交”,必须建设好强大的国家才是保护矿权保护民族利益的根本,呼吁民族精神的构建。我认为这才是该剧最为引人深思的启示。所以说该剧在开掘题材上没有因循守旧重复别人的路子,在创作素材上发现了新的侧面,找出了人物新的闪光点,从新的角度切入、雕琢,独具匠心,从一个历史老故事融入自己的理解,写出了有自己价值判断和叙述方式的故事。

此外还要需要指出的是剧本语言与时代背景相一致,写的是清代光绪时期的故事,人物语言文言化,古味浓,且能够传情达意准确到位,直指人心。

新编历史剧都是在历史故事和文化原型的基础上重新讲述传统故事。该剧立足于道德伦理价值评价和美学继承转化的当代维度,体现了文艺创作的现代性和当下性,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继承与文艺创作的创新转化。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实现融合,将传统经典与现代创造实现融合。让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思想实现融合,是当代戏曲已经着力但还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我认为创造性地发展传统,这个戏做到了,如果只是死板地写保矿故事,这个戏出不来。传统是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核心是发展,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传承。如果能够把刘铁云(刘鹗)的心理刻画再加重一些,同胡聘之的悔过补救结合对比起来,保矿运动的艰险和曲折以及胡聘之的苍凉也许会更有张力,更能推动观众的思考。

讲好历史故事,传递正能量,不仅需要当代精神的观照,还必须落实到戏剧本体优势的有效发挥。该剧是一曲生、净唱功戏,黄守渊是净扮,李培仁、胡聘之、刘铁云、张士林是生扮。生扮李培仁情感激越极具爆发力,净扮黄守渊静水流深而沁人心脾,这是行当归宿、角色表达、演员追求的综合呈现,可谓各类奇美,相得益彰。生净唱功戏知名曲目有《断密涧》《将相和》等总体数量偏少,但并未因为行当的单调而黯然失色,反而流传甚广久唱不衰。该剧把生、净唱功作为观众观赏的热点、亮点,甚为难的。

如果能够再精心打磨,加工提炼,相信会成为一部走得远、飞得高、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观众品鉴的舞台艺术精品。

希望该剧能够尽早搬上舞台,走出山西,唱响全国,为繁荣山西戏曲文化艺术再做新贡献。

(葛海林,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