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小知识|空气悬架

改装小知识|空气悬架

改装小知识|空气悬架

大家都知道,悬架是车身与车轮之间连接装置的总称,由减震器、导向机构和弹性元件组成。 热衷于改装的朋友都知道“一低遮百丑”的道理,虽然大家都在追求更加低矮的车身姿态,但在改装了超低的绞牙避震之后,车辆的通过性却差得可怜。有没有一举两得的办法呢?当然,只要你多出点钱换上空气悬架即可。

空气悬架并不是近些年才诞生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哈维·费尔斯通Harvery Samuel Firestone)在其好友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的技术支持下,研制出了空气柱形式的空气弹簧悬架系统。于是在1934年,哈维·费尔斯通在自己的公司(费尔斯通轮胎和橡胶公司)中第一次真正把空气弹簧用于汽车工业。1938年,通用汽车公司对客车上安装空气弹簧悬架系统发生兴趣。他们与费尔斯通公司合作,于1944年进行了首轮试验。并于1953年开始生产装有空气悬架的客车,这是商用汽车采用空气悬架的开始。传统悬架中的弹簧起到车架与车桥之间作弹性联系,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的冲击,减震器用以加快震动的衰减,限制车身和车轮的振动。

空气悬架中用空气弹簧取代了普通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正是因为气体的可压缩及可膨胀性,使得空气弹簧除了可以起到在车身与车轮之间作弹性联系,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的冲击外,还可以主动的调节车身高度,这就为下面我们要提到的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做了铺垫。

空气悬架系统一般由空气弹簧、减震器、导向结构、空气供给单元(如空气压缩机、单项阀、气路、储气罐等)、高度控制阀等组成。现在很多品牌,尤其是讲究乘坐舒适性的豪华车或者讲究通过性的SUV车型很多都配备或可以选配空气悬架,空气悬架的后悬架处,减震器和空气弹簧被分离开来,车身的高低由空气弹簧调节,而我们常说的“软硬”则交由被独立出来的减震器负责。

改装小知识|空气悬架

高度控制阀是空气弹簧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使空气弹簧在载荷下都保持一定的高度。空气弹簧的优点,也只有在采用了高度控制阀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当车辆载荷增加时,装有高度控制阀的车身将下移,连接车桥和高度控制阀的摆杆转动,带动凸轮转轴转动,从而使活塞和顶杆上移,将排气门关闭,进气门打开,此时,从进气口进来的压缩空气进入气囊。

随着气囊内气压的上升,空气弹簧高度增加,车身也随之上升,进气门则因为摆杆的移动而关闭,此时高度控制阀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当车辆载荷减少时,因气囊内多余的气压,使空气弹簧升高,从而车身也上升,因此,摆杆转动,带动凸轮轴转动,从而使活塞和顶杆下移,使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气囊中多余的气压排至大气。车身又回到正常水平,此时,顶杆又上移,将排气门关闭,高度阀又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改装小知识|空气悬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早期的空气悬架仅仅是机械将车身高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现在装备有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汽车当载荷、行驶速度、路面状况等行驶条件发生变化后,主动悬架系统能自动调整悬架刚度(整车调整和单轮调整),还能通过调节空气弹簧,达到调节车身高度的目的,从而能同时满足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说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可谓是踩在空气悬架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