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三)——吳國

編制

孫吳的部隊編制分為五類,即中央兵、地方兵、諸將兵、諸王兵、準兵。據陶元珍的《三國吳兵考》所述,孫吳的兵制特點有六:異族兵數量眾多,兵種複雜,世兵制,世襲領兵制,屯戍活動眾多,奉邑和將領待遇優渥。東吳軍隊大部分由山居越人組成,以山越為兵僅見記載,數量已不下十餘萬。東吳和曹魏、蜀漢最大的區別就是,東吳實行世襲領兵制,父死子代,這與江淮一帶豪族世家盛行私兵有很大關係。東吳政權主要依靠江東豪族世家的支持,東吳豪族主要是顧、陸、朱、張四大家族,代表人物有顧雍、陸遜、朱桓、張溫等。這些大家族“勢力傾於邦君,儲積富乎公室,僮僕成軍,閉門為市”。孫權死後魏國鄧艾就曾向司馬師說道:“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三國志》記載四大豪門中朱家的朱桓就有“部曲萬口”,可見這些隊伍與其世襲將領的關係非常特殊。

中央軍:東吳的中央軍與曹魏、蜀漢相同,有前、後、左、右、中五軍,軍中將領亦有護軍、領軍、典軍、軍司馬等,一旦進行戰爭,置大都督總領五軍,各軍置部督等。由於東吳領兵世襲制私兵盛行,軍隊名號比較多、比較雜亂。據王欣夫《補三國兵志》統計,東吳軍隊有下列名號:羽林,是宮廷禁衛部隊;虎騎,拱衛京城的騎兵部隊;敢死、解煩、無難、馬閒,都是精勇的衝鋒隊,多分左右兩部,各以左部督和右部督領兵;五營、五校,各有五營兵,五營有五營督領兵,五校有五校督領兵;升城、繞帳、外部、營下、帳下,大約都是屯駐在京城以外的隊伍,分屬前、後、左、右四軍。

地方軍:主要由每郡的郡兵、屬縣的縣兵,地方諸侯和領軍將領的私兵構成。比如交州的“交州義士”、丹陽的“丹陽青巾”、東吳將領厚養的“健兒”、“虎射吏”等。


精銳

一、丹楊山越:

丹楊郡屬東吳揚州,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境內地理環境特殊,群山起伏,地勢險阻,山出銅鐵,自鑄甲兵,號稱精兵之源。丹楊山民主要是古越族後裔和戰亂時逃入山中的漢民組成,帶有濃厚的氏族遺俗,以同一宗族或鄉里聚集在一起稱為宗部,其首領稱為宗帥,大宗部有數萬之眾,小的也有幾千。陶謙、曹操、劉備都曾從丹楊募兵,東吳亦靠丹楊募兵起家,更將其地視為國之根本,東吳歷代丹楊太守都是其宗室或親近大臣擔任,從此丹楊山越就成了東吳主要的兵源。諸葛恪屢次向孫權自薦擔任丹楊太守,向孫權預期三年能得甲士四萬,擔任丹楊太守後果然向預期的那樣徵得精兵四萬,自領萬人其餘分給手下將領。216年賀齊與陸遜討鄱陽尤突,“丹楊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陸遜討丹楊費棧,“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全琮討丹楊吳會,“數年中得萬餘人。”孫瑜“建安九年,領丹楊太守,為眾所附,至萬餘人。”從此類記載就能看出,東吳從丹楊招募的精兵近十萬之眾。

丹揚雖然是東吳的兵源之地,但也是一大毒瘤。諸葛恪曾分析丹楊山越人的作戰特點,“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也。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可見丹揚之民是屢有反叛的。280年晉滅東吳之戰,東吳丞相張悌督沈瑩、諸葛靚、孫震率軍三萬渡江抗擊晉軍,丹楊太守沈瑩“領丹楊銳卒刀楯五千,號曰青巾兵,前後屢陷堅陳,於是以馳淮南軍,三衝不動,退引亂。吳軍以次土崩,將帥不能止。”丹楊兵的最後一戰,五千精銳丹陽青巾,三衝晉軍不動,退卻時引起混亂,導致吳軍崩潰,將帥都無法阻止,正應了諸葛恪的那句話“敗則鳥竄。”丹楊山越雖然是吳國唯一能拿出手的精銳部隊,但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其組織性、紀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懷疑。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三)——吳國

吳大帝 孫權

二、東吳水軍

準確的說,東吳水軍是個統稱,不是一支有具體名稱的精銳部隊。東吳水軍統帥為水軍都督。《歷代兵制》記載:“吳多舟師,營校略異於漢。”東吳地處江南,北有長江天險,東南靠海,內多湖澤的地理條件使得東吳水軍遠強於魏、蜀兩國,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其可以組建當時最強大的水軍,以致數次以舟師挫敗來進攻的曹魏大軍。東吳水軍戰船大船有樓船、鬥艦,小船有走舸、蒙衝等。孫權曾派“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可見當時東吳水軍舟師不僅時刻巡守長江天險,而且遊弋於遼闊海域。東吳艦船數量眾多,《三國志·賀齊傳》記載:“蒙衝鬥艦之屬,望之若山。”樓船是大型戰艦上建三重樓,最大建有五重樓。《吳都賦》就記載:“弘舸連軸,巨檻接艦,飛雲蓋海,制非常模。”還有一艘大船名曰“長安”亦曰“大舶”,載坐直之士三千人。當時東吳出使句驪,使者謝宏的船小隻能“載馬八十匹而還。”東吳所謂的小船都能裝載八十匹馬,可見東吳水師的強大。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三)——吳國

大都督 周瑜

三、其他:

之所以把第三類列成“其他”,是因為吳國除丹楊山越名揚天下之外,沒有特別出名的兵種或精銳部隊,這是吳國兵制特點造成的。比如上述兩類精銳兵種,嚴格意義上說,也是不規範的。東吳水軍,它肯定包括丹楊山越兵;丹陽山越,很有可能大部分都是東吳水軍。他們相互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獨立分割各自存在部隊。第三類精銳我選擇瞭解煩兵和健兒,是我覺得他們有很重要的代表意義。解煩兵是東吳僅有的直屬中央部隊,在將領世襲制的東吳,堪稱一枝獨秀;健兒則是充分體現出東吳當時將領世襲制的私兵體制。而其他部隊,如“交州義士”,它是東吳第四任丞相步陟在擔任交州刺史時僱傭組建的地方部隊,用於交州平亂和維護治安,和其他部隊相比,沒有進入中原作戰,沒有像“逍遙津之戰”那樣的彪炳戰功;還有“車下虎士”,據多方面史料記載,只是孫權的親衛軍,沒有記載其參與過哪些戰役;“虎射吏”也是類似,相關記載也只是出現其名稱罷了,所以類似此類兵種,就不在此介紹了。

1、解煩兵。又做“解煩衛”,由解煩營負責管理,是三國東吳一支直接隸屬中央的精銳部隊。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劉備東征吳國,孫權覺得兵力不足,便讓胡綜從各縣招募精兵六千組建了一支新的精銳部隊,設左右兩部,徐詳為左部督,胡綜為右部督,番號“解煩”,寓意“戰無不勝,能解困危”,其最初意在解劉備東征之煩。在東吳將領世襲制的軍制中,解煩兵是特例,它是一支直接隸屬孫家中央的精銳部隊。後來,隨著吳主孫權的煩惱不住增加,所以“解煩兵”規模也不斷擴充,並且在作戰中臨時分給大將指揮。解煩兵的第一任將領為徐詳與胡綜。到建安末年,即以陳修為解煩督。到公元222年以後,又分別由韓當、張溫各統一部分。陳修於公元229年死後,這支軍隊由誰統領,由於史書缺載,不得而知,解煩軍由此下落不明。
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三)——吳國

解煩督 韓當

2、健兒。就是勇猛善戰之人,東吳大將愛厚養健兒,視其為親近護衛,作戰時能拼死效命。東吳大將甘寧“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213年曹操親率大軍攻濡須口,甘寧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夜襲曹軍大營,斬首數十級而還。大將淩統“親賢接士,士亦慕焉。”孫權徵江夏時淩統為先鋒,“與所厚健兒數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數十里。行入右江,斬黃祖將張碩,盡復船人。”逍遙津之戰中淩統與三百親近健兒拼死保護孫權,其三百親軍護衛被曹軍包圍全部戰死無一投降僅淩統一人身免。戰後淩統悲不自勝。孫權親自安慰曰:“公績,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倍給本兵。從這可以看出,這類部眾多為東吳豪族將帥厚養的子弟兵。
三國軍隊的編制和精銳(三)——吳國

錦帆賊 甘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