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黃車遵義開閉門會,五位90後創業者“密謀”反圍剿

有傳聞稱,近日,ofo小黃車選擇在遵義召開閉門會議,透露出全面獨立發展、號召全員打響反圍剿戰役、降成本做盈利等諸多火爆信息。

ofo小黃車遵義開閉門會,五位90後創業者“密謀”反圍剿

共享單車市場經過三年的發展,頭部僅剩下三家企業:ofo小黃車、摩拜單車和哈羅單車。而摩拜單車賣給了美團,成為幫助美團導流、提升估值的工具。哈羅單車作為後來者,全面委身於阿里巴巴,成為提高支付寶用戶活躍度,芝麻信用使用率的工具。

只有ofo小黃車放棄與摩拜的合併、拒絕滴滴的全資收購,選擇一條不當別人工具的路線,獨立自主的去發展。自2018年5月之後,這種格局就變得非常明顯。

外界對共享單車企業的擔憂主要是:共享單車企業能否依靠自己賺錢,而不是依靠投資人輸血。如果自己沒有造血能力,就不具備獨立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這是新生事物,能否賺錢?並沒有人驗證過可行性。摩拜單車、哈羅單車已經放棄驗證,接下來驗證的任務就只能由ofo小黃車來完成。

這對於ofo小黃車來說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脫離投資人輸血,以後要依靠自己造血。而遵義會議也是中國紅軍、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遵義開會的意義非凡,ofo應該是想讓全體員工清楚公司的現狀、機遇、困難和未來,並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去完成目標。

80後創始人當白富美,90後創始人堅持理想

從傳聞資料看,在遵義的會上,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薛鼎說:“ofo從無到有,到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經歷過很多事情,這是我們對理想堅持的結果,也是堅持正確的價值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為了堅持獨立發展,放棄很多東西,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很多人成為敵人……”

ofo小黃車遵義開閉門會,五位90後創業者“密謀”反圍剿

這些年,很多創業公司的目標很簡單——找爸爸。從創業開始的所有工作,都是圍繞著被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投資、收購。

而ofo小黃車的五位90後聯合創始人卻為了獨立發展放棄滴滴的更多投資,放棄與摩拜合併後委身美團,接著又放棄阿里巴巴的控制。如果這三次套現發財的機遇擺在你的面前,你會怎樣選擇?這對於絕大多數創業者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大餡餅,一種被幸福砸暈的感覺。

賣掉ofo小黃車,拿著套現的財富去做投資,當教父,炒一炒區塊鏈,吹一吹牛,打一打高爾夫,不滿30歲就變成了鑽石王老五,人生贏家。這難道不比天天苦逼加班,絞盡腦汁想用戶體驗、運營方法、盈利模式,搞得28歲累的看起來就像是48歲更讓人愜意麼?

可惜,北京大學的這五位90後高材生卻選擇了後者,為最初創業的理想而走獨立發展的道路。這讓我這位奔四的80後感覺肅然起敬。

我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需要一群這樣有激情,願意奉獻的年輕人,而不是一群為了套取巨頭融資的“投機分子”“吸血鬼”。這不會推動社會的進步,也不是創業的好榜樣。只為被收購的創業,也創不出什麼真名堂來。

勇於嘗試,敢於創新

現在國家鼓勵“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希望通過激發創業的熱情,推動經濟發展。同時,也鼓勵社會容忍失敗,並非成王敗寇。

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被認為是瘋子,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在質疑聲中越挫越勇。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是一路坎坷,一路艱辛,成就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帝國。

我想這也應該成為廣大媒體、社會民眾對創業者共同的衡量標準。也只有這樣的創業環境和輿論環境,才能誕生真正的創新。

90後創始人薛鼎說,ofo小黃車創辦之初,窮到賬戶裡只剩下400元錢,當他想要與創始人攤牌、散夥的時候。大家堅定的選擇“繼續幹”,這成就了ofo小黃車如今的格局。創業需要資金,錢很重要,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人,是在座的各位ofo小夥伴。

這很有道理,比如,騰訊的馬化騰在創業初期,也曾四處找錢,想把QQ賣給別人,但最終幾位創始人還是堅持了下來。而現在呢?誰還買得起這隻勇猛無敵的企鵝?

共享單車提供了從地鐵、公交到家的最後一公里,是三公里短途出行的剛需,是綠色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無論對用戶,對社會,都有著無可辯駁的價值。巨頭們願意投資、收購共享單車企業,更充分說明它在支付入口、網絡信用、流量獲取方面的商業價值。

ofo小黃車遵義開閉門會,五位90後創業者“密謀”反圍剿

有價值的東西,為何要扔掉?

盈利模式,可以去尋找,很多時候模式也是被逼出來的。這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的道理。從洩露的會議現場照片看, ofo把自己比喻成蜂巢,其中用戶是業務核心、單車是業務載體、運營作為效率來源、成本是業務流轉基礎、信用作為持久發展的保障、交易是盈利手段。

ofo小黃車遵義開閉門會,五位90後創業者“密謀”反圍剿

ofo小黃車遵義開閉門會,五位90後創業者“密謀”反圍剿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ofo小黃車擁有2000萬輛,僅用2個月的運營,就實現了營收破億元。其實簡單想一想,2000萬輛車,每輛車能收益5元錢,就有1個億的總營收。每天上千萬次的騎行,這背後有龐大的流量,可以做的盈利模式還是很多的,關鍵是多多探索、試驗。比如,用戶騎著小黃車去麥當勞,立即給你發送麥當勞的優惠券,讓ofo小黃車變成為商家導流的入口。

再比如,整個城市的小黃車集體升級某家公司的廣告,讓ofo車體成為城市的feed流,再配合二維碼工具,完成線上線下融合交易。

盈利模式需要大膽創新,不斷地去探索,我相信一定能找到合適的模式。

寫在最後:

目前,共享單車的使用習慣已經不再需要通過補貼、免費的措施去培養。這種粗暴的免費玩法,只是兩大互聯網生態陣營之間的決鬥。這場決鬥,唯一的贏家是巨頭,不是社會,不是用戶。

網約車、網絡訂餐等行業血淋淋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共享單車現在需要的是利用技術、運營的手段解決亂停放、信用缺失、車輛損毀等問題,而不是利用價格戰搶地盤,繼續搞不正當競爭。

而委身於巨頭的共享單車企業,就像是“不識五穀,不分六畜”的富二代。有錢花,有錢造,誰去思考如何服務用戶,如何規範行業,如何靠自己生存?

當巨頭的目的實現,沒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共享單車企業只能成為“棄子”,被所有人丟棄在創業的垃圾堆裡,永遠遺忘!(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