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亳州市渦陽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我國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即誕於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渦陽又是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千百年來,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演繹出許多彪炳青史、可歌可泣的歷史活劇。古代莊子、嵇康、張良、范蠡、伍子胥等先後在這裡參悟玄理奧旨,留下了遍及全境的名勝古蹟。一代風雲人物 劉少奇 、彭雪楓、張震、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先後在這裡南征北戰,譜寫了輝煌壯麗的抗日詩篇。

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的出生,就自帶神話色彩。據傳,被道教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後裔,在商朝陽甲年,公神化氣,老子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理氏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

理氏懷了81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髮,白白的大鬍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說:“李就是我的姓”。

張樂行

張樂行,清末,安徽渦陽人,又名洛行,曾販運私鹽。咸豐二年與龔得樹等結捻,因仗義疏財,被舉為捻首。次年太平軍北伐,捻軍紛起響應,咸豐五年在雉河集(今渦陽縣城)召集各地捻黨首領會盟,被推為盟主,稱大漢永王(亦作大漢明命王)。咸豐七年與李秀成部協同作戰,接受太平軍領導,被封為徵北主將。咸豐十一年晉封為沃王。同臺元年秋,在亳州為僧格林沁所敗。次年退走宿縣,因叛徒出賣被捕喪生。

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位張樂行故居位於渦陽縣張老家村,是捻軍首領張樂行的誕生地,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內存有張氏大宗譜、張氏小宗圖、張慰祖墓碑及張敏行墓碑等,在早期結捻活動中,張樂行常與龔德樹、蘇天福等人在家中聚會議事,計劃如何起義抗清。張樂行故居屬清式四合院,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間,其中前排堂層5間,後客廳5間,東西廂房各3間。客廳重梁起架,雕樑畫棟,明柱走廊,花格門窗,建築雄偉。

張宗禹

生卒年月不詳,小名輝,混號“小閆王”,生於清嘉慶、道光年間,渦陽雉河集北張-人,張樂行族侄,家有沃田千餘畝。父張富新,平素以封建禮教管束張宗禹,指盼其讀書出仕。張宗禹雖愛讀書,但不屑應試。年稍長,即與捻眾交往。一次因家庭細故,奔張樂行處。正準備豎旗舉義的張樂行甚喜,即收張宗禹為師爺,幫辦文墨。

咸豐六年正月初,捻軍雉河-盟後,張宗禹領正黃旗兼領鑲黃旗,是張樂行的禁衛軍,隨張樂行轉戰淮北、淮南。

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張宗禹戎馬一生,在數次戰爭絕境中突出重圍,在山東茌平南鎮最後一戰,張宗禹弟張宗道、張宗先、子張葵兒,侄張振江及程大老坎等捻軍將領又壯烈犧牲。張宗禹僅率10 餘騎衝出重圍,至徒駭河鳧水浮海,在黃驊縣孔莊隱居,20 餘年後病死。

韓奇峰

韓奇峰,又名韓萬峰,字萬呼,當地百姓尊稱韓老萬,渦陽縣曹市集西北大韓莊人。捻軍藍旗總旗主。咸豐初年,災禍頻仍,赤地千里,饑民結捻起義。韓奇峰不願為伍,與兄弟商量,一致拒門謝客。咸豐二年秋,十八鋪捻股起義,百姓雲集響應。因韓奇峰經常傾囊撫卹窮戶,在鄉鄰中極有聲望,入捻百姓欲舉韓奇峰為首,又恐其推託,索性將捻旗插在韓家門口,逼韓奇峰揭竿。咸豐五年,捻軍開始出境活動,攻城略地。夏,韓奇峰與張樂行、龔德樹等捻軍聯合圍攻蒙城,擊潰團練,殺武舉黃廷萬。

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咸豐六年正月,捻軍雉河集會盟後,韓奇峰正式成為捻軍藍旗總旗主。三月間,清欽差大臣袁甲三,率清將崇安、邱聯恩、格繃額等分進合擊捻軍。韓奇峰和黑旗總旗主蘇天福率捻軍與徐州鎮總兵傅振邦清軍戰於永城苗村橋,失利;五月,張樂行、韓奇峰指揮捻軍迎戰清軍於白龍王廟,又失利。清軍遂進而圍攻雉河集。韓奇峰率藍旗捻軍與清軍戰於義門、雉河兩集,遣其子韓廣打頭陣,捻軍敗,兩集失陷,韓廣戰死。韓奇峰率部與張樂行部捻軍星夜疾馳,南下攻克淮河沿岸重鎮三河尖。清軍尾追。韓奇峰與張樂行等轉兵北上,收復雉河集。

渦陽曆史名人錄,有些你肯定不知道!

十一月,清軍再攻雉河集,捻軍戰敗,張樂行、韓奇峰等部捻軍退走宿州臨渙集(今屬濉溪縣),守澮河橋。清軍崇安部追至,藍旗捻軍配合白旗捻軍龔德樹部夜半殺入崇安軍營,大敗清軍。崇安僅以身免,率數騎連夜逃亳州。同治元年十月,清軍進攻雉河集。張樂行調藍旗馳援。劉天福等部按兵不動,唯韓奇峰率部前往,守下張橋,與舒通額、蘇克金部大戰。清軍向圩寨內發炮轟擊,下張橋圩破。韓奇峰率部突圍,中彈犧牲,遺體葬於渦陽縣城東北青羊溝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