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整治“整”出了忠孝耕讀好家風

美丽乡村整治“整”出了忠孝耕读好家风

西湖區雙浦鎮下楊村,過去一直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論居住環境,房前屋後違建遍地,各種配套不完善;論經濟實力,在雙浦鎮算倒數的。就連最引以為豪的老底子文化,也堙沒在鄉野。

然而,一年多前一場鄉村整治,使下楊村環境發生了蝶變。

從空中俯瞰,荷葉狀的下楊村四面水系環繞,白牆黛瓦的現代農居排列有序,各種不知名的鮮花開得正豔,好似一個世外桃源。

不止於此,環境變美的下楊村,即將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喚醒“老底子”記憶。

美麗鄉村整治,挖到十幾件寶貝

下楊村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落。

過去,沿著領旨漕步入村內,還有一座下楊村牌樓,牌樓上船形的帽蓋下豎排著“聖旨”兩字,從領旨漕開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直接跪行到牌樓下。

只不過,40多年前,這座氣派的牌樓被毀。

意外的是,去年美麗鄉村整治,牌樓的一些碎片重現天日。

在牌樓的東面,下楊村書院故址上,挖出了十幾塊大小不一的大石條,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見。

其中一塊殘缺的石牌上,精雕細刻著一位頭戴蓑笠、正在垂釣的老翁,形象生動、惟妙惟肖。還有一塊石碑刻寫著浙江都督、巡撫、布政使和杭州知府的大名,石碑的反面刻寫著錢塘縣知縣和教諭的名字,石碑上落款的時間是嘉慶一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07年。

村裡88歲的陳榮生從小在下楊村長大,孩提時代在牌樓下玩耍,對大臺門、高高的牌樓和書院中的梅花記憶極深。

老人說,這些石條就是當年的下楊村牌樓上的石條。他記憶中的下楊村牌樓,有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和簷頂五個部分組成,底座上還有云腿。這次挖出的碎片中,就有一隻殘缺的雲腿,還有部分斷了的立柱。

據老人們講,歷史上下楊村有一戶姓沈的人家,男主人暴病去世,沈家媳婦含辛茹苦帶大了唯一的兒子。後來兒子中了舉人、中了進士,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材。沈家媳婦的事蹟被皇上知道了,朝廷專門下了旌表,撥專款建造這座貞節牌樓。

此外,村西面的攀桂橋下,還挖出了兩塊大石條,上面還依稀可見“蟾宮折桂”、“道光十六年”等字樣。

建成文化禮堂,留住老底子記憶

據介紹,這些石柱挖出來後,好幾撥文物專家現場勘查過,要求村裡好好保管傳承。

張志達說,在領旨漕的東面,一座江南水鄉韻味的鄉村文化禮堂已經建成,佔地300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設計,預計國慶節前夕啟用。”

據介紹,下楊村文化禮堂,將重點圍繞“忠孝傳世流芳華,書香立家滿庭芳”,做好忠孝和耕讀文化的挖掘和傳承。

這些挖出來的十幾件“寶貝”都將陳列在文化禮堂內。此外,還將從村民手中徵集一些老物件放到文化禮堂。比如,一件寫有“連德”兩字的蓑衣,如果它的主人活到現在,連德老人的年齡大概有120歲了。此外,還從村民馬建榮家徵集到一輛近百年曆史的風車。

張志達說:“我們希望文化禮堂的建成,在給村民提供活動場所的同時,也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村史文化。”

此外,下楊村還打造了一條文化步行街,300多米長,路邊是古色古香的店鋪。村子西面,一幢兩層的老舊廠房正在改造,有意打造成為一座有味道的文創園區。

於下楊村村民而言,家門口的這一切變化,都將留住看得見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