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

歷史逸聞

既然學習格律詩,就得慢慢熟悉平仄,這你參考平水韻就行了,分平聲韻,仄聲韻,難點是有不少入聲字,歸仄韻,容易出錯。需要多讀多記,多練習。

格律詩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還有排律,押平聲韻。還有古絕,古風,樂府類,可平韻可仄韻。詞有詞牌規定的格式,按格式用詞林正韻填寫就可以了,一般參照龍譜。

初學一般從七絕入手,五絕太難,一般是詩人靈感的瞬間再現,不易學來,一般按起承轉合,平仄相對,有四種格式,平起首句押韻或不押韻,仄起首句押韻式不押韻的,結尾也是四種形式,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儘量避免孤平和三連平。如: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唐 · 李賀

五言絕句 押尤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江南逢李龜年

唐 杜甫
七言絕句 押文韻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平中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中。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中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五律和七律除平仄外,還要求中間兩聯對仗,共四聯,首頷頸尾,首尾兩聯為散聯,領聯,頸聯為工對,一首詩是否成功,主要看中二聯是否精彩,當然首尾聯也可為工對,只有高手才能駕馭得,如杜甫的《登高》。

登高

唐 ·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古風,樂府對平仄沒大多要求,也可押仄部,對仗也不嚴格!

詞按詞牌的格式填寫就行,分小令,中調,長調!如

【鷓鴣天、思佳客】 又名《思佳客》。

五十五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

【定格】 例詞:

鷓鴣天

晏幾道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平仄仄,仄平平』。

從別後,憶相逢,

中平中仄仄平平。

幾回魂夢與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學詩詞是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多讀多背前人經典之作,喜愛古詩詞的朋友,一起努力吧!


詩書畫賞析

這篇回答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格律。


我一直致力於詩詞格律的簡化研究,也曾幫助不少人在一天之內掌握格律技巧,所以對自學格律這方面比較有心得。如果你是零基礎,那更好不過

我之所以強調零基礎,是因為有許多人學格律都是通過教材,而如今大部分教材都是給你幾個公式去背,這樣很容易一頭霧水,失去學習的興趣,也難怪有不少人會抵制格律。

在學習格律之前,我需要你忘掉那些公式,用另一個角度重新看待格律。在此我可以先打一劑定心針,

格律是很簡單的基礎知識,沒有什麼難度



什麼是格律詩

格律詩,也叫近體詩。

從體裁上分為絕句律詩,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八句以上稱

排律,比較少用)。

從字數上,分為五言七言,也就是一句五個字或七個字。

不管是律詩或排律,除了首尾兩聯,中間都須對仗。

什麼是平仄?

分清平仄,這是格律的第一步,初學者我只建議用中華新韻

在新韻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就這麼簡單。



什麼是押韻?

押韻是詩的基本條件。只要符合押韻,即使不合格律,還可以算古體詩。

在格律詩中,偶數句統一押平聲,也就是說句子最後一個字必須用平聲;除了首句可押平、押仄之外,其餘單數句必須押仄聲

舉個例子:

《閨人贈遠》唐·王涯
花明綺陌,柳拂御溝
為報遼陽客,流芳不待

以上一首詩中,

,都在偶數句,押平聲;在首句,此處是作平聲押韻,也可以作仄聲不押韻;在第三句,必須用仄聲不押韻。

如何判斷是否押韻?

押韻的標準是由韻書制訂的,如今寫詩只用平水韻新韻,我們由新韻入手即可。


這個是新韻十四韻表,只要韻尾符合要求即可押韻,十分容易上手。

學到這裡,恭喜你已經掌握一半了,接下來我們繼續瞭解平仄的規律。

平仄的規律

這部分有不少人認為是最難的,其實都是被所謂的公式誤導了,我們不用去背公式、不背公式、不背公式,重要的事說三遍

我們只需要看第二字是平是仄,就知道整首詩的基本平仄了,就這麼簡單。舉個例子,以往都是介紹古詩的格律,今天我們從寫詩的角度來介紹格律。

我們隨便起一個主題,重陽

茫,平—仄—平

注意加粗的雙數字,字是平聲,字就是仄聲,字又是平聲,平—仄—平,這是有規律交換變化的,我們稱為相錯。首句最後的字押ang,已經限定了押韻,我們看看第二句怎麼對。

茫,平—仄—平
霜。仄—平—仄

我們依舊看雙數字,上句是平—仄—平,下句就是仄—平—仄,這叫相對字也和

字押韻,接下來看第三句。

茫,平—仄—平
霜,仄—平—仄
起,仄—平—仄

可以看到,第三句雙數字的平仄和第二句是一樣的,這叫相粘,由於是第三句,那麼末字肯定得是仄聲。那麼第四句怎麼寫?沒錯,就是和第三句相對

茫,平—仄—平
霜,仄—平—仄
起,仄—平—仄
陽。平—仄—平

平仄的規律就這麼簡單,學會這個原理,就可以舉一反三。這就是古人的平仄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換句話說,雙數字的平仄都是固定的,單數字的平仄是自由的,不過有一個條件,要避免三平尾和孤平



什麼是三平尾和孤平?

三平尾指的是句末連續用三個平聲。比如上面的兩茫茫,兩字由仄聲換成平聲,就是三平尾。

孤平就是在押韻的句子中,沒有兩個平聲相連


這就是格律的基本內容,如果你能消化上面幾點,那麼你已經掌握格律了,是否感覺很輕鬆?其實格律只是很簡單的入門規則而已。


詩詞補習班

格律詩,也叫近體詩,是古代漢語詩歌中的一種。起源於南齊,唐朝開始發展起來。


格律詩按照句中字數的多少,可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按照句數的多少,可分為絕句和律詩。四句為絕句,律詩通常為八句一首,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


有人問:詩詞格律零基礎該如何自學?有書君認為:這個並不難。掌握了以下這些要素,便能幫助你快速地獲得入門的知識。


一、關於平仄問題


沒學詩之前,常常看到詩詞有平平仄仄之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讓人一臉茫然。


其實很簡單,在咱們漢語拼音發音中,第一、二聲即為平聲,第三、四聲即為仄聲。寫詩也可以按照這個發音來,這叫“中華新韻”,將漢語拼音的35個韻母,劃分為14個韻部。


新韻比舊韻要簡單、寬泛,且容量大,更容易入門,不過使用時要註明。


還有就是古人使用的平水韻。按古人的發音,平聲包括第一和第二聲,即為陰平和陽平;仄聲包括上、去、入聲,其中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是去聲,還有一個今時多已不見的仄聲,據說粵方言中還有保留。


需注意的是:新韻和平水韻在一首詩裡不能同時使用。



二、關於句式問題


寫格律詩,是有句式可套的,先來看下絕句,其基本公式為:


仄仄平平仄(1)句


平平仄仄平(2)句


平平平仄仄(3)句


仄仄仄平平(4)句


有了基本公式,變化起來也就簡單多了。它的變化款有三種,即句式排列為:3412,2412,234句。


至於七言詩,在五言基礎上每句首前加兩字,這兩字與句首的字相反既可,如平平前面加仄仄兩字即可。


擴展到律詩,它的基本款即按12341234排序。變化款也有三種:34123412,42341234,24123412。


這裡還可以遵循句子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就是說,句中二、四、六字的平仄是固定不變的,不能隨意更改;奇數字則可根據情況變換。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不能有三平尾或三仄尾,以及孤平現象。所謂的三平尾,就是句子最末三字不能連著是三個平聲字;三仄尾也是,最末三字不能三仄聲字。至於孤平,是指除了韻腳字以外,句中只剩下一個平聲字,這些均是犯了格律詩創作的大忌。



三、關於押韻問題


詩的偶數句末字必須押韻,至於首句,可押可不押。


韻字不能用在句子中間,如果用了,叫擠韻,讀起來也拗口。


並且無論平、仄,句中字都不能與韻腳的韻母相同,否則屬於撞韻,讓字韻缺少了豐富的變化。


重複使用相同的字為韻腳,叫重韻,也是不允許的。


初學格律詩,手邊一定要備有平仄顯示器和平水韻表,以確定要用的韻部及平仄是否正確。“搜韻”也是一個很好的詩詞門戶網站。


正是有了押韻,我們的詩讀起來才會朗朗上口;而有了平仄的變化,則給人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感。



四、關於對仗問題


在律詩中,一聯內上下兩句對應處,應該字數相同、詞序相同、詞性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對或相當。


還要注意忌合掌,指的是一聯內上下句講同一個意思,這也是不允許的。比如上句“早晚”對下句“晨昏”,就是合掌了。


五、關於詩的起承轉合


這個好理解,寫詩如同寫作文,都要有起承轉合的變化。


起:就是開頭,可以用來交代時間、地點和人物。


承:指接著開頭的思路往下說。


轉:就是寫詩如講故事一樣,不能太平淡,得製造些波瀾。


合:因為詩的篇幅有限,話題不能扯得太遠,如風箏一般放出去了,更要懂得如何收回來。


一首好的詩,總是脈絡清晰,言盡意不盡,懂得留白,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有書君認為,初學詩詞創作,應遵循先完成再完美的理念。不管出不出律,先寫完,再對照韻表,把出律的地方修改過來。寫完後,可大聲朗誦,覺得拗口的地方再斟酌修改。



七絕.早春


漠漠東風細雨斜,(仄仄平平仄仄平)


翩飛燕子疾歸家。(平平仄仄仄平平)


兒童卻愛桃夭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畏春寒覓野花。(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而言之,詩詞格律零基礎並不可怕,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找到其中的樂趣。


詩詞創作入門並不難,但要想寫好詩,卻沒有捷徑,尚需要多讀、多學、多練。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喜歡的就一起練起來吧!


不知這篇文章有否幫到您?歡迎留言,共同學習。



有書共讀

本人七歲開始寫詩,有二十多年的創作歷程,從自身的角度來說一說關於詩詞格律學習的經驗。

首先,第一我要說,寫詩不是人人都適合的,需要天分和靈感,就是說要有詩興。培養詩興比學會格律更重要。

第二,格律詩詞只是詩詞創作的一部分,古詩詞有很多題材,唐代以前的詩詞都不是格律詩。即使唐代格律詩盛行的時代,留下的很多千古名篇是不尊格律的古風,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李白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兵車行,三吏三別,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即使創作格律詩詞,格律也是為詩詞作品服務的,而不是相反!

第三,格律詩詞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但相對於詩歌創作本身來說卻是最簡單的一步,不要看得那麼複雜,也不要怕麻煩,偷懶而去走歪路。

下面進去正題,如何學習格律。

我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有自學格律的經歷。在沒有老師指點光靠自身揣摩的階段,的確很難入門。我也是到了高中才知道詩詞原來還要分格律,但是,我那時的高中課本講格律講得很淺顯或者說很沒水平,寫了好幾段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讓我以為平仄完全靠這些格式去背,頓時覺得好難,很排斥,經常在不同場合大肆反對格律,提倡自由,覺得格律束縛了創作!

直到我認真看了紅樓夢的香菱學詩,我才知道用不著去背那些死板的格式,而是有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從此,打開了詩詞格律學習之路。

再後來,懂得了在一三五不論的口訣下,還不能犯孤平,三平尾,懂得了什麼是失對,失粘,失替,懂得了拗救,懂得了韻部,什麼是入聲等等,讓我暢遊在詩詞知識的海洋裡流連忘返,創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我再也不會抨擊平無用格律,束縛創作了。因為那是我不懂時候的幼稚行為。但我也不會唯格律論,我堅信格律只是工具,我們應該把工具用好,而不應該被工具用。打破格律的情況我也有過,不過正如黛玉所說,若真有了奇句,這些都是可以不管的。但前提是,你的是奇句嗎?


來就不怕

本人愛好詩詞,學詩至今不過三四年,目前有詩詞作品發表於國家級刊物《中華詩詞》及各省、市、縣級刊物媒體上,現結合自身學詩寫詩親身經歷略談一二:

詩詞格律即中國傳統詩詞創作所遵循的格式、規則,是傳統詩詞的魅力所在,也是傳統詩詞與現代新詩的最大區別之處。中華文字音韻諧美、蘊義豐厚,古人在創作時逐漸探索形成的固定的詩詞格式、規則就稱為格律。格律如“下象棋”之“車走直、馬走斜”,如“打籃球”之各種規則,可看作一種“遊戲規則”。因此,要想學會玩這種遊戲,甚至玩成高手,首先必須弄懂“遊戲規則”。如若不先過格律關,硬要寫所謂的“詩詞”,那你所寫出的“詩詞”實際上嚴格來講不能算作真正的詩詞,至少對內行人來講不算!因此,要寫真正的詩詞,必先過格律關!只有弄懂基本的“遊戲規則”,才可能學會玩這種遊戲,甚至越玩越厲害,熟而生巧!

本人近幾年學詩詞過程中,見過太多想學寫詩詞卻始終過不了格律關而最終放棄的例子,甚至當初我本人也是零基礎,過格律關也是費盡心力。然而,格律實際並無想象的那麼難,只要下定決心、堅持付出、掌握技巧,也能順利掌握。我常與身邊詩友討論說學格律是“一勞永逸”之事,其是“死”的,是固定的,一次學會掌握就一直掌握,因此,用一次的付出換取長久的掌握絕對是值的!

說了這麼多,現在具體來說說如何掌握格律。格律具體點來說,主要包括詩詞的平仄、押韻、對仗、字數和體式五大類。平仄是指詩句中的某個字該用平聲還是仄聲才能使詩句讀起來抑揚頓挫、起伏變化;押韻是在詩句尾字處用相同或相近韻部,使詩句音韻相近而和諧;對仗很像對聯,是指兩句的詞義、詞性等等相對,從而增加詩詞的辭藻美和文采美;字數是指一首詩總字數和每句的字數是固定的;體式即詩詞的體態格式,律詩和絕句都有固定的幾種體式,詞也有相對固定的體式,這些體式是由古而傳下來並被大家認可了的,並非某些人隨便亂寫、隨便創造體式那樣。當然,若你詩詞造詣達到一定境界,自成一派,再創造體式並得大家認可,那也是可以的。

結合我個人之經歷,具體來說,學格律無非是“多看”“多寫”和“多悟”。一是“多看”,就是要多查找、閱讀、翻看詩詞格律相關資料書籍,關於教學格律的書籍資料很多,本人當時看的並受益匪淺的是夏方進先生的《詩詞格律與創作》一書,另外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等也是很好的選擇。另外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和資料、網上或實際與師友學習切磋也是可以的,我所熟悉的不少詩友便是通過網上學習和交流學會格律的。二是“多寫”,這裡的多寫是在看了一定的格律知識之後,多少有了一點基礎,就可以勇於嘗試模仿寫作,不要怕失敗,也不要怕別人嘲笑,可以先摸索別人寫的,結合自身所學,進行模仿創作。只有邊學邊用,邊學邊實踐,才能快提升,熟掌握。三是“多悟”,無論做什麼事,悟性很重要,“多悟”是貫穿於“看“和”寫”以及以後的所有創作實踐當中的,多領悟,多思考,方能多獲益,多進步!

詩詞格律說起來難也有難之處,說簡單也有簡單之處。平仄和押韻作為格律最主要的兩大要素(對仗、字數和體式相對比較好掌握),是很多零基礎初學者的“攔路虎”。我本人建議學格律先從新韻入手,新韻即《中華新韻》,是以現代普通話為標準的現代人的平仄和押韻用書。現代人對普通話基本沒多大問題,以新韻入手相對容易得多。而一些人開始就從古韻入手的,則顯得要困難很多。古韻一般指《平水韻》,是古人上千年的平仄規則和押韻用書。正因為古韻離我們上千年,很多發音發生了變化,押韻與現在有較大區別,故如今我們要從古韻入手去學平仄和押韻,就會比較困難。因此,本人建議從新韻入手,等基本掌握了新韻再逐漸研究古韻不失為一條捷徑。況且,當今時代,新韻擴大影響力直至佔據主流乃大勢所趨,掌握新韻也是所需!

下面,我就格律中的兩大要素(平仄和押韻)作簡要舉例,至於其餘的則要靠學者自己多去努力,方能全部掌握。根據《中華新韻》,將詩詞句子中某一個字的音調分為平聲和仄聲,現在普通話的第一聲和第二聲歸為平聲,第三聲和第四聲歸為仄聲,音調上平聲表現為音調的上揚,仄聲則音調下降。這就很容易區分,一說就懂。比如“今日頭條”四字分別對應的是第一聲、第四聲、第二聲和第二聲,則其平仄為“平仄平平”,這便是詩詞的平仄。剛剛上面說過古韻到如今發音發生了變化,就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其中“看”和“溼”發音變化了,在古代實際上分別為第一聲和第四聲,即“看”是平聲,而“溼”是仄聲,這就是,如果我們從古韻入手,古代到現在變音了的字太多,我們一時記不過來,徒增了學習難度。而以新韻入手,只要基本掌握普通話,人人皆可學,而且易學易懂。再說押韻,如“天(tian)邊(bian)”兩字,其韻母“ian”相同,當我們將兩字讀出聲來也會發現它們音韻是相似的,這樣就有了音樂美感。這就是押韻!再舉一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中“光霜鄉”三字就是押同一韻部。

初步掌握了格律的平仄和押韻,還需加強對對仗、體式、每首每句字數規定、句與句的銜接和一句之中字詞平仄的變化等等方面得學習,詩詞格律的學習是一個有付出而多辛苦的過程,亦是一段漸進步而多樂趣的經歷。限於篇幅等,本人在此只算做蜻蜓點水般探討,更多功夫則需學者自行自覺地去多看、多寫和多悟,唯有如此,方能獲益多多,順利過得格律關!


再不110686357

格律是把漢字按照四聲劃定平仄,並按照粘替相承的馬蹄式的一種詩詞創作形式。

古代漢語分成平上去入四聲,除了平聲字外,上去入都是仄聲。現代漢語按漢語拼音方案為準,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以前通用《平水韻》,現在常用《中華新韻》,實行雙軌制,但新舊韻不能同時一起用。舊韻寫律詩,首句若押韻,則可以用鄰韻,新韻不允許。

學習格律詩詞,首先要學習古體詩。寫好古體詩後,再根據格律慢慢套上去,這樣就可以寫好律絕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格律只是一種形式,好的主旨好的意境才是最主要的。

律詩的平仄規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的減少二字。可以買一些格律方面的書籍慢慢學習。

要寫好律詩,先要學會對仗,因為律詩中間兩聯需要對仗。對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對,詞性大致相同,意義相關。當然,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或者兩種說法是不能作對的,那叫合掌。

做詩叫做吟詩,即要用口唱出來;寫詞叫做填詞,即按照規定的詞譜,根據平仄、意群和韻腳,逐字逐句填上去。一般一張詞譜有幾種格式即變格,那也是允許的。有些詞譜中允許加襯字,如《憶江南》,《卜算子》,《武陵春》等。詞中也須對仗,如《憶江南》,《水調歌頭》,《滿江紅》,《臨江仙》等。詞中對仗可不依平仄,可同字相對,較律詩寬鬆一些。

多讀,多看,多寫,多練,是學好格律詩詞的根本。工多藝熟,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祝你成功。


綺閣書生

\n


過去有句老話叫: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這話其實道出了寫詩的一個真諦,那就是使勁去背,背的越多越好,熟能生巧。

\n

所謂的格律就是規則,古典詩詞從過去最初的兩言,如遠古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到後來漢魏的四言詩,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再到後來的古體詩,如漢樂府等等。到了唐代形成了嚴格的創作規範,在詩的字數、對仗、韻腳、聲調等方面都逐漸固定和規範了下來,所以叫格律詩或者近體詩。雖然看似很複雜,但其實體裁有限,一般分為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又各分絕句、律詩和古絕,每一種又各有四種律式,比如平起式、仄起式,首句用韻和不用韻等。

\n


所以,在背誦的時候,完全可以按照這些類型分門別類集中背誦。背的越多越好,越熟越好。至於填詞嘛,也是按照固定格律來的,也可以按照不同詞牌分類集中背誦。

\n

當記憶背誦到一定程度一定數量,就有了詩詞的律感,關於詩詞格律就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這時候可以再去讀讀詩詞格律的相關書籍。比如王力老先生的《詩詞格律》就ok了!


無坡居士

學寫詩,首先還是要問問,你是不是個有激情的人?你經常有一種內心衝動覺得非表達出來不可嗎?你非常熱愛大自然嗎?經常愛欣賞自然風光嗎?你非常關心平民百姓的生存狀態嗎?如果這些問題你都能很肯定,那麼,恭喜你,你可以開始學習做詩,有可能寫出好詩來,因為從歷史上偉大的詩人來看,起碼都具備其中之一。

至於說到詩詞格律,它不過是古人總

結的對詩歌加以美化的手段。你如果確實想寫詩,而且確定從格律詩入手,按照由淺入深的規律,你最好先學習寫七絕詩。

1.如果你一首七絕詩都不記得,那就要先讀先背一定數量的七絕詩,其他的格律詩可以暫時不管。以唐人絕句為主,當然以後直到魯迅,陳毅的七絕都可以背記。重點是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韓愈,李益,杜牧,李商隱,等。注意,只找他們的絕句。到書店,隨便買一種唐詩選本即可。其他的律詩,等你學會寫絕句以後,自然你會鑽研的。

2.看你是否有普通話基礎?只要有基礎,詩歌格律就好理解。七絕格律就包括:句內平仄,句末押韻,句子對仗,主要是這三大問題。平仄和押韻是解決音韻問題,使詩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對仗是解決結構美問題,讓人印象更深刻。平,就是平聲調,指普通話的陰平和陽平二聲;仄,就是仄聲調,指普通話的上聲和去聲。古代還有所謂‘入聲’,這個暫可不管,到你研究深入後自然會去探究。再說,今人寫詩,確實也沒必要再推敲入聲,因為它已經在普通話中消失。當然,你一定要想比肩古人,也不反對!押韻呢,就是絕句二,四句句末字的韻母應該都用平聲韻結尾,仄聲韻結尾的也有,比較少,古人也是偶爾為之。對仗,就是絕句的一二句,或三四句運用對偶手法,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兩句要對仗工整。

3.再簡單講一下絕句寫法:

絕句,有朋友認為是古人寫得太絕了,所以叫絕句。這個是錯誤的。絕句,又叫‘截句’,唐人應該是先確定了律詩的規範寫法後,有人又發覺可以用四句寫一些比較簡明的意思,於是截取律詩的某些聯句形式,寫成四句,便稱為絕句。看吧:七律的首聯和尾聯一般不求對仗,所以絕句四句都不對仗,就是截取的律詩首尾二聯的形式,而且這種形式最多,因為可以在四句話中最為自由的寫景抒情。如果你寫絕句一二句對仗,三四句不對仗,那就是截取律詩的頸聯與尾聯。餘以此類推。不過,絕句也並非簡單截取律詩形式,它形成了自己的寫作套路:‘起承轉合’是古代人認為最完美的結構思路,所以,七絕也要符合這個思路,什麼意思呢?即不管你是寫景,懷古,敘事,總歸有個開頭,那麼第一句就是‘起’句,起句如果寫景,二句為‘承’句,就是第二句可繼續講景色。懷古,敘事,道理相同。第三句要‘轉’,或轉入抒情,或轉入說理。第四句為‘合’,合句與轉句密切相關,即第三句抒情,第四句也抒情,但合句是進一步的補充,要含蓄為上,古人叫‘言有盡而意無窮’。不過,這是就最基本的絕句結構而言,偉大詩人常常會有突破,如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都敘事,最後一句急轉直下,構思可為超絕:

越王勾踐破吳歸(敘事),戰士還家盡錦衣(敘事)。宮女如花滿春殿(敘事),只今惟有鷓鴣飛(寫景,以景結情,寄託哲理)。

最後限於篇幅,以劉禹錫《石頭城》為例品味一下: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平仄情況: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押韻情況:回(hui),來(kai)。押‘i’韻,古代為‘灰’部韻。

對仗情況:首二句對仗:山對潮,名詞對名詞;圍對打,動詞對動詞;故國對空城,周遭對寂寞,形容詞對形容詞;在對回,動詞對動詞。極為工整。

寫法方面:這是一首懷古詩。劉禹錫,生當中唐,唐朝開始有走下坡路跡象,所以他寫此詩,意在警醒世人。首句起,從‘山’講起,石頭城(今南京)自古號稱龍蟠虎踞,六朝古都,山勢雄偉,既然如此,詩人就以山來起興,容易勾起人們的聯想。第二句繼續說景色,以水對山,長江號稱天險,山水形勝地,自古帝王州。但如今早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第三句轉入特寫‘月’,第四句補足,‘還’過女牆來!還,是有意讓讀者聯想六朝繁盛時代,而今安在?懷古詩,古人常這樣以景結情,叫人自己去思考歷史教訓,收到餘味無窮的表達效果。

我是陰陽家6,若你愛寫古詩,可關注我其他探討古詩詞寫作的篇章。謝謝!


陰陽家6

學詩詞沒有捷徑,沒有速成,更沒有秘籍。也不能糾結什麼格律,試想,詩詞為何物都不懂,還談什麼格律?只有嚴格遵守讀、寫、學三部曲,一步一個腳印,才可入門,最終小有所成。

第一步,讀。詩詞作為一個專有名詞,這裡的‘’詩‘’就專指格律詩,寫詩就只叫‘’作詩‘’;‘’詞‘’就專指有詞牌的格律詞,寫詞就只叫‘’填詞‘’,就只有這一層意思。這個世界上,除了有那麼三五個大神外,沒有誰隨口一吟就是七律五律、蝶戀花念奴嬌。只有老老實實開篇謀局,起承轉合,才能成篇。

讀什麼呢?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是首選,另外再找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唐詩宋詞版本,現代的就屬《毛主席詩詞》最為貼進現實,也是公論的最高成就詩詞。讀,也是有方法步驟的,就是要讀出聲來,融入自己的感情,覺得好,就將其手抄在活頁紙上;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按自己喜歡的分類方式裝訂成冊,再反覆誦讀,能背多少是多少,以百首為底線。

第二步,就可開始‘’寫‘’了。不拘格式,不講體裁,只要順口就行。也不要怕別人笑話,大膽曬出來,多聽旁人意見,不怕別人批評。當年白居易寫詩就是寫出來念給老嫗聽,當老嫗都能聽懂了,也就可以出籠了。這個方式同樣適合當下。

第三步,就是要‘’學‘’格律詞牌了。先學點簡單的音韻平仄,主要的修辭手法,照著格律詞牌,依樣畫葫蘆,慢慢來,就能入門了。

具體方法,這裡不多說。前不久筆者答過幾題,怎樣寫七律?怎樣寫五絕?都有,如不嫌棄,可搜索來看,敬請多提意見。


雲卷飛山

詩詞格律的基礎是“小學”,也就是關於“字”的發音的學問,一個是字音的平仄,和字音的韻。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古代詩本來就是歌詞,格律的意思,就是相對穩定的曲調(主要是曲調的節奏)對於歌詞的限制(格)和曲調(主要是曲調的旋律)對於歌詞的要求。這裡最困難的是平仄,因為詩詞格律是古詩詞的格律,因此它所採用的字音,以古音為準,無論平仄還是音韻,都是這樣要求。而現在的普通話已經離格律時代的古音相去甚遠,尤其古音中的入聲字已經消失,全部轉入其他三個聲部:平上去。轉入到上聲和去聲兩個聲部的字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轉入平聲字的那些入聲字就會成為分辨平仄的障礙。就例如格律的格字,現代的普通話已經是陽平聲部,而古音中卻是入聲字。解決了這個問題後,再學比較嚴格的格律詩體,例如七律和五律詩,就相對輕鬆一點了。俗話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講的就是平仄。平仄既然代表了詩的節奏,那麼格律的“格”和“律”,就容易理解了。以七律為例,一共七言八句,兩句為一韻或者一聯,分別為首聯、頜聯、頸聯和尾聯。一聯為相對應的兩句七言,對應就是對仗,就是所謂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需要在意思上對應,還有平仄上的對應。上聯和下聯,在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應該平仄相對,而同一聯的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必須平仄相間。還有,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押韻,而且必須是平聲字。這是最基本的格律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變化講究,最簡要的介紹書,王立大師的《詩詞格律》有簡明扼要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