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山东淄博一中学发生凶杀惨剧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山东淄博一中学发生凶杀惨剧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了!”

山东淄博一中学发生凶杀惨剧


1

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敲击键盘的手在不受控制的抖!

这个世界确实有畸形、变态、残忍、冷血的杀手。但我无法把他和一个14岁的少年重叠!

无法把杀人的动机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

杀掉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这是中国山东淄博市发生的一宗骇人听闻的中学生杀人案。

一个初三某班级里,有两个非常出色的男生:一个马同学长期第一,一个秦同学略逊于他,经常第二。应该来说,都是家庭的骄傲。

谁知,马同学学业更优异,成了原罪。

那个屈居第二的秦同学居然冷静地调查、藏匿、伏击,痛下杀手。

那天,和往常一样,马同学放学回家他走到自家楼东口,伸手打开单元门。可怕的伏击开始,一条黑影从楼道墙角里一跃而起,冰冷的刀子捅进了马同学的胸膛。

谁都不知道秦同学是何时藏身于马同学家居住的单元楼栋内,谁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暗中弄清了马同学的一切,冷静布局,伺机绝杀,一切残忍得让人毛骨悚然!

那一刀,又狠又准,直插马同学心脏,可怜的马同学血流满衫,凭着求生本能,他挣扎着跑到门外,穷凶极恶的秦同学怎么能放过他?

他又追着马同学继续狂砍,一刀,将其脖子砍断一半,颈动脉砍断;一刀,又一刀,杀红了眼的秦同学哪像14岁少年?分明是来自地狱的修罗!他接着又在其胸前和背后连捅数十刀,刀刀毙命,总计13刀,凶残程度惨不忍睹。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山东淄博一中学发生凶杀惨剧

其母从楼上家中赶下来,抱着儿子尸体痛哭的视频曾一度被疯传。

一个拥有大好前途的花季少年,就这样殒命同班同学的刀下!

家就在咫尺,可他再也回不去了!

母亲从血泊中把仍有体温的儿子抱在怀中,哭得呼天抢地,可是再也唤不回儿子!

2

被害者与施害人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早在凶案发生前,一切就已经有了前兆。秦同学曾于5月底,恶狠狠地警告马同学:“会考你必须考4个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6月4日,考试成绩公布,马同学依然考得比秦同学好,于是就有了开头那惨绝人寰的那一幕。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山东淄博一中学发生凶杀惨剧

仅仅是被害人比受害人更优秀!

杀人动机凶手坦言,杀了第一名,他就会是班级第一名了。

可是年级第一呢?全区第一呢?全省第一呢?能杀得完吗?狭隘的心理,只能把自己的路走死!

可你是否还知道,杀了人,你也活不成?

不,从秦同学冷静布局中,可以看出他对一切早已了然于胸,《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条款他也一定熟稔于心,年龄如此小,思虑却堪比成年人,细思极恐!

有才无德,是场铺天盖地的灾难!

3

嫉妒和忌恨是丑陋的罪。

战国时候,鬼谷子有两个得意门生。孙膑和庞涓。

庞涓学成下山,到魏国当上大将,功高盖世,前程不错。却嫉妒比他技高一筹的师兄孙膑,诱骗孙膑到魏陷害他,令孙膑被魏王砍去双足,更恨不能欲除之而后快。结果,落得被射杀于树下的可悲结局。

庞涓应该来说也是一个将才,比孙膑逊色不代表就不能活得很好。两人一道辅佐魏王,或者另谋高就,都是可走的路。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容不下更有才的人,最后死于别人的绝地反击。

4

我们倾其所能,要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我想起了《切尔诺贝利的回忆》中的讲诉:

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不要让孩子成为冷血杀手!

德育,不该在惨剧发生后才被后知后觉地提起。

德育应该是智育中最重要的考量点。过去,现在,未来,都应该是。

5

秦同学眼里只有分数没有人性,必定造就无所不用其极追求分数的行为。

圣经说:“由于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 嫉妒是一把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在自己心里。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这里呼吁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元。不要总是分数定一切,过分宣扬第一、状元,造就了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的认知。

这里也给家长敲响警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思想动向非一日能定型。家长对于学习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或者视而不见,必定酿大祸!学业不是唯一,有着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抗压才是一个孩子终身的财富。

学校和教师要有警惕和预防机制。对待涉及暴力、反动、欺凌、报复等危险言论要重视,毕竟事先的预防比事后的补救来的有效。化解一场情绪火药桶,避免其爆炸,比什么课程都重要。

6

最后送给每一个孩子三句话:

一、人生无常、起落不定,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堪,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二、人生就象打橄榄球一样,不能犯规,也不要闪避球,而应向底线冲过去。

三、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