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每当孩子考试结束,成绩——成了很多家长避无可避的一个话题。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身边也总是有很多这样的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开口闭口全是孩子的最近学习怎么样。甚至家里除了学习,孩子做其他任何事都是“不被允许”的。

或许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衡量孩子好坏的依据,甚至是唯一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成绩真的就有那么重要吗?

或许很多家长会反驳我说: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就不能进重点初中、高中,孩子不能进重点中学,孩子很可能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而考不上重点大学,将来找工作都是个问题!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这逻辑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给了无数家长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很好的借口,更是要求没日没夜深入题海战术中的“理论依据”。

然而,我们可曾思考过一个问题:孩子学习成绩好的人,就一定有好的未来吗?

将来有成就的孩子,不是班上的第一名,而是第十名

一九八九年,杭州市天长小学老师周武受邀,去参加一个毕业学生的聚会。结果他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当年那些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的学生,如今却成了副教授、企业高管,而那些在学校时的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很多都事业平平。

这离开引起了周武的好奇心,他开始追踪毕业班学生。历经十年、针对151位学生的追踪调查,周武发现:

小学时主科成绩在班级前五名,进入中学后名次后移的,占43%;相反地,小学时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学生,在进入初中、高中后,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81.2%。

这就是著名的“第十名现象”,在当年引起很大发反响,从省教育单位到学校,从学生、家长到专家······甚至当时还波及了中国台湾。

所以说,有的时候,家长总是努力的把孩子推向前几名,甚至是第一名,殊不知就孩子的未来而言,这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反而是处于“第十名”这个位置,也就是成绩中等的孩子往往更能取得大的成就。

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 命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曾经中央教科院对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做过一项调查”(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发现:“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不止如此,他们得到了另一个调查结果:

“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

不仅如此,有些人甚至混的还不如普通人,你比如说1996年的湖北高考状元于淮 ,他曾一度失踪,被发时以捡破烂为生等等。前些年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北大才子陆步轩,还一度沦落到“卖猪郎”的地步。

其实,很多有出息的名人,成绩真的没那么“拔尖”,甚至还是差生

在美国不管是谁,申请美国大学前都需要参加标准化考试,也就是选择参加SAT或者ACT考试了。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你知道吗?这类考生中,成绩最不争气的往往是美国的总统们!你比如说克林顿「SAT 1032 」、乔治·布什「SAT 1206 」、林登·B·约翰逊「SAT 1190 」···这连平均成绩都达不到!

此外还有下面这些名人,小时候都是被列为“成绩不好”,没有出息的圈子:

·安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他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成绩一团糟;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被退学;

·艺术学家罗丹考了三次都没有考进艺术学院;

·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贪玩,成绩不好,有时学习数学还考不及格,他语文老师笑话他毫无才华可言。

······

这样的名人例子还有很多!

前些年还看过这样一个报道:

哈佛大学曾经拒绝了100多个SAT考满分的中国学生,这当然引起了很多中国家长的不满,被质疑为什么不录取自己的孩子。结果考官的回答,令无数家长汗颜:“你的孩子除了满分,什么都没有。”

所以说,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命运,家长一味地追求成绩,只会让孩子获得的除了成绩之外,就什么都没有!

唯成绩论 只会让孩子失去更多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家长一门心思的想让自己的孩子考高分、进名校,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培养出来的孩子,有时候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并且缺乏生活经验,见识狭隘,不会做人等,让孩子连基本的生存都可能成问题,更别提什么幸福生活了!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曾研究发现,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为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占两到三成。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也能经常从新闻报道中发现一些孩子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碰到一丁点挫折,就寻死灭活的。试问这样的孩子,就算是成绩优秀,得了第一名又有什么意义呢?走上社会,又有什么出息呢?

我有一个朋友,家里经济条件都很不错,老公对她也很好,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养了一个熊孩子,是个男孩。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在学校属于是拔尖的,但是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就什么优点都没有了!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做客。就看见她这个儿子在客厅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像个小皇帝一样,给她不停的“发号施令”:

给我倒一杯可乐;

我要吃薯条;

我拖鞋不见了,帮我找一下;

东西吃完了,帮我收拾一下

······

这位朋友就不停的给孩子当牛做马的伺候着,他儿子不仅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而且还不停的指责他妈妈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怎么当家长的”。

一个小时过去之后,这位朋友出于担心孩子视力问题(孩子已经有500度近视了),就让孩子把电视关了,休息一会儿。在她反复说了好几遍后,她儿子才骂骂咧咧的关了电视,回了自己房间。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像这样的孩子就算成绩再好,培养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其实,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在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5岁这个年龄阶段,家长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这比任何成绩都来的重要。

1

自己动手的习惯

不要给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否则,家长越是表现的像超人,孩子越容易变成“无用的人”,会逐渐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等恶习。

2

做家务的习惯

别以为孩子还小,就认为让他干点东西太委屈了他,家长如果真是这么想着,很有可能就会让孩子对这个家庭养成“只索取,不回报”的心态。做家务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会激起他一定的“荣誉感”,会让他产生对这个家庭的责任感。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付出的更多,家长要懂得引导孩子养成自己正确的兴趣爱好,这会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明确的人生努力方向,而不是变得毫无目的的努力,最终无所事事。

4

养成爱运动习惯

在儿童阶段的孩子,大脑等各方面的发育不是很完善,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很容易让孩子各方面的发育得不到很好的完善,等到孩子越往高年级走的时候,就越会感到吃力。而良好的运动习惯,会帮助孩子开发机体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乐观、自信等性格。

5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经常会发现,一些从小很优秀的孩子,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导致长大之后或放荡不羁,或身体健康堪忧,而变得碌碌无为或者过早的结束了自己本该可以一展宏图的伟业。

好的习惯也是预防近视的一大利器,很多家长问我,预防近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也有的家长问我,“我都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了,可是为什么孩子近视还是增长了?”。

如果你关心的是孩子未来,孩子考“第十名”或比“第一名”更重要

在了解了孩子日常的习惯后,我发现很多家长往往关注的只是近视本身,却忽视了近视的孩子,也就是说,没有给孩子养成一个全方位的好习惯,近视自然也就容易发生,容易增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