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要是问你说在古代和平时期,你说名臣要做什么最危险?如果要评选的话改革一定会上榜前三甲的。不管任何时代,改革,可以说是很危险很困难的,翻开历史书,能改革成功的,掰着手指都能数的过来,就算改革成功了,一般改革家也逃不了被革掉的命。虽然数的过来,但也有成功典范嘛!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南北朝时的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什么叫汉化改革呢?顾名思义,就是像中原汉族的文化学习。原来建立魏的是鲜卑人,到了孝文帝时候,他觉得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局性很有问题,相对于汉文化来说太差,拿不出手,所以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全面学习汉文化,不管大小上下,从头到尾,行上而下全面改革,最能体现他决心的就是连语言也改了,所有人说汉语,甚至连新年,八月十五等习俗也照搬。可见改革是很彻底的。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其实孝文帝的经历也很坎坷,他登基的时候,年纪仅五岁,当时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点不近人情,北魏规定,如果你儿子很幸运的当上皇帝,抱歉,作为孩子的妈 你不能再活下去了!必须死。这样,孝文帝他老妈就这样被处死了!老妈死了,皇帝又小,没办法只能跟奶奶冯太后过日子了,说实话,冯太后作为一个摄政者,是很合格的,而且非常有想法,这位奶奶一拿到权利,首先第一件事是改革,一系列改革后,中央得以更集中权利,保证了朝廷权威的的提高。要说跟这样一个铁腕改革的奶奶教育下,你要让我相信孝文帝是一个安分的人打死我都不信。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所以孝文帝在掌权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一般改革,总会跳出反对者,因为会触及到保守顽固派的利益问题!所以,鲜卑族的保守派极力反对,破坏改革。毕竟是一国之君,不像王安石那样有靠山。孝文帝的的对应也很绝,那就培育汉人集团来对抗这帮老顽固。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既然对抗不过强权,他们也拿出了自己最强有力的反击,等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确是等死,不过当然不是等自己死,不过是等孝文帝死。因为他们把太子拉上了自己的船。既然搞不过你,就让你后代来搞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以说这一招很厉害,你搞就搞吧,你死了,太子总要上位,到时候把你的一切砸了重来。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其实这些招数不是他们首创的,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发生过,秦朝商鞅变法,太子就串演过这个角色,不过商鞅也蛮横,既然不能动你,那就只能搞老师,谁叫你教育不好。但这帮人看书看一半,要知道虽然商鞅被弄死,但商鞅的变法该怎么来还怎么来。到了孝文帝这里,他处理起来就有绝情多了!既然你们指望他,直接处死,以绝后患。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当时北魏的太子是元恂,按照鲜卑族的优良传统,他的母亲没例外也是被赐死(看来改革也不是很彻底),他跟他爹一样!也是在奶奶的来带,但这个奶奶就差太多了!除了把他养成一个纨绔子弟外毫无用处。作为自己的儿子,孝文帝对这儿子也寄以厚望,为了让他接好班,把自己的理念发扬光大,专门请了一个汉人老师教育他汉文化,估计老师太严格了还是什么样,太子对自己的老师很有意见,最后还把老师给杀了!旧派借此拉拢太子,这儿子还趁老爹出远门的时候,讲鲜卑话,穿上原来的衣服。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面对太子的行为,给旧派们产生了错觉,更加肆无忌惮的反对改革。要说孝文帝绝对是一个狠人,在他改革的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他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既然这样那就直接赐毒酒给太子。唉!何苦生在帝王家。面对连自己儿子狠的下心的孝文帝,所有人都不闹腾了。

皇帝得知太子斩一汉族文臣,直接处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续百年!

由于孝文帝死的太早,改革并没有深入社会各个角落里,很快就被守旧派全面反扑。但种子已经种下,最后在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强力推行下,孝文帝的思想才开花结果,之后鲜卑族作为一个单一民族不复存在,成为了汉族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