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要是問你說在古代和平時期,你說名臣要做什麼最危險?如果要評選的話改革一定會上榜前三甲的。不管任何時代,改革,可以說是很危險很困難的,翻開歷史書,能改革成功的,掰著手指都能數的過來,就算改革成功了,一般改革家也逃不了被革掉的命。雖然數的過來,但也有成功典範嘛!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南北朝時的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什麼叫漢化改革呢?顧名思義,就是像中原漢族的文化學習。原來建立魏的是鮮卑人,到了孝文帝時候,他覺得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局性很有問題,相對於漢文化來說太差,拿不出手,所以要拋棄自己的文化全面學習漢文化,不管大小上下,從頭到尾,行上而下全面改革,最能體現他決心的就是連語言也改了,所有人說漢語,甚至連新年,八月十五等習俗也照搬。可見改革是很徹底的。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其實孝文帝的經歷也很坎坷,他登基的時候,年紀僅五歲,當時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就有點不近人情,北魏規定,如果你兒子很幸運的當上皇帝,抱歉,作為孩子的媽 你不能再活下去了!必須死。這樣,孝文帝他老媽就這樣被處死了!老媽死了,皇帝又小,沒辦法只能跟奶奶馮太后過日子了,說實話,馮太后作為一個攝政者,是很合格的,而且非常有想法,這位奶奶一拿到權利,首先第一件事是改革,一系列改革後,中央得以更集中權利,保證了朝廷權威的的提高。要說跟這樣一個鐵腕改革的奶奶教育下,你要讓我相信孝文帝是一個安分的人打死我都不信。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所以孝文帝在掌權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一般改革,總會跳出反對者,因為會觸及到保守頑固派的利益問題!所以,鮮卑族的保守派極力反對,破壞改革。畢竟是一國之君,不像王安石那樣有靠山。孝文帝的的對應也很絕,那就培育漢人集團來對抗這幫老頑固。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既然對抗不過強權,他們也拿出了自己最強有力的反擊,等死。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確是等死,不過當然不是等自己死,不過是等孝文帝死。因為他們把太子拉上了自己的船。既然搞不過你,就讓你後代來搞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以說這一招很厲害,你搞就搞吧,你死了,太子總要上位,到時候把你的一切砸了重來。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其實這些招數不是他們首創的,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發生過,秦朝商鞅變法,太子就串演過這個角色,不過商鞅也蠻橫,既然不能動你,那就只能搞老師,誰叫你教育不好。但這幫人看書看一半,要知道雖然商鞅被弄死,但商鞅的變法該怎麼來還怎麼來。到了孝文帝這裡,他處理起來就有絕情多了!既然你們指望他,直接處死,以絕後患。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當時北魏的太子是元恂,按照鮮卑族的優良傳統,他的母親沒例外也是被賜死(看來改革也不是很徹底),他跟他爹一樣!也是在奶奶的來帶,但這個奶奶就差太多了!除了把他養成一個紈絝子弟外毫無用處。作為自己的兒子,孝文帝對這兒子也寄以厚望,為了讓他接好班,把自己的理念發揚光大,專門請了一個漢人老師教育他漢文化,估計老師太嚴格了還是什麼樣,太子對自己的老師很有意見,最後還把老師給殺了!舊派藉此拉攏太子,這兒子還趁老爹出遠門的時候,講鮮卑話,穿上原來的衣服。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面對太子的行為,給舊派們產生了錯覺,更加肆無忌憚的反對改革。要說孝文帝絕對是一個狠人,在他改革的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是自己的兒子的時候,他做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既然這樣那就直接賜毒酒給太子。唉!何苦生在帝王家。面對連自己兒子狠的下心的孝文帝,所有人都不鬧騰了。

皇帝得知太子斬一漢族文臣,直接處死太子,王朝得以延續百年!

由於孝文帝死的太早,改革並沒有深入社會各個角落裡,很快就被守舊派全面反撲。但種子已經種下,最後在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強力推行下,孝文帝的思想才開花結果,之後鮮卑族作為一個單一民族不復存在,成為了漢族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