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冉闵

引言:不知何时起,网络掀起一股给中国古代的名将、猛将列排行榜的热潮。就像俗语说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将各有各的粉丝,读者也各有各的偶像。但无论怎么评选,每次冉闵都能上榜,而且还名列前茅。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大家对他有着高度的认可,他就是一位天神级的人物。

但历史总是捉弄人,往往这类卓越的战将,却总是不得善终,从而给世人留下无尽的叹息,这是不是一个历史的怪圈?西楚霸王项羽如此,吕布如此,关二爷也是如此;当然,冉闵也是如此。

以上这些人物,借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来形容:“名将的成就都是相似的,失败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下面我们来看看冉闵这位古代英勇神武的天神,他后期悲壮的结局。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项羽

01

冉闵当战将时就是一个的传奇,从来没有吃过败仗。无论是两军对阵还是粉碎刺杀行动,都可以绝处逢生。他走下坡路,就是从称帝开始的。

公元350年,冉闵杀死石鉴,于邺城(今邯郸临漳县)南郊僭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

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便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僭位称帝,各夷据守州郡拥有兵力的头领纷纷响应,组成军事联盟,对抗冉闵。

冉闵为了争取外援联络到了东晋朝廷:“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如今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

一个不正宗、并且出身低贱的冉魏皇帝,敢以这样的语气来跟东晋的皇帝说话,自认是正统传承的东晋,当然不屑得答复。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军事联盟

02

公元350年十一月,冉闵集聚十万余众人要去攻打襄国。委任他的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并给他手下配备了一千名投降的胡族士兵。

光禄大夫韦謏劝谏说:“胡族、羯族都是我们的仇敌,如今他们归附投降,只是为了苟全性命罢了,万一他们哗变,后悔怎么来得及?请求您斩尽杀绝那些投降的胡兵!去掉单于的称号,以防微杜渐。”

冉闵这时的思路是安抚招纳群胡,听了此话,勃然大怒,杀掉了韦謏以及他的儿子韦伯阳。

冉闵的大军围攻了一百多天,虽然没有攻下襄国,但也把对方吓得尿了裤子。石祗非常恐惧,自动降低身份,除去自封的皇帝称号,称为赵王。派使者到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南安羌族酋长姚弋仲那里请求援军。于是慕容俊派将军悦绾率领三万甲卒自龙城赶来,姚弋仲派他儿子姚襄率领三万八干骑兵自滆头前来。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一马当先

冉闵一看来了姚襄、石琨两个外援,就要亲自出马攻打他们。卫将军王泰劝谏说:“如今襄国城尚未攻下,外边援救的部队云集而至,如果我们再外出征战,一定会腹背受敌,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不如坚固堡垒以挫伤他们的锐气,慢慢地看着他们之间出现裂痕后再去攻击。况且陛下亲自上阵,如果一旦出危险,宏图大业就全完了。”

冉闵听到此话,胳膊一挽,大声说到:“我决定要出发征战了。胆敢出言扰乱军心者杀头!”于是就率领全部兵众出发,与姚襄、石琨决战。

这时悦绾恰好率领燕兵来到,离魏兵约有几里地的距离,他将骑兵稀疏地布开,拖着树枝扬起漫天尘土,魏国兵众一看见这阵势便騷动不安、惊恐万状。

姚襄、石琨、悦绾个兵合一处,三面夹击,石祗则出城从后面发起冲锋。在四面围攻下,魏兵阵势大乱,敌军像潮水一样的涌来,大败之后的冉闵只带了十余骑突出重围,逃窜回邺城。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虎入羊群

以前投降冉闵的胡人这时乘机造反。栗特康等人挟持着大单于石冉及左仆射刘琦投降了石袛。

此战冉闵方死亡总人数达十多万。

冉闵偷偷地溜回邺城,无人知晓。

邺城里的人都感到震惊害怕,讹传冉闵已死。射声校尉张艾请求冉闵露面去参加一次郊祀祭天活动,以安定民心,冉闵听从了,讹传才平息下来。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突围

03

冉闵何曾败这么惨过?这口恶气不出,也没脸在世上苟活了不是?于是又开始积极备战。明知道这是穷兵黩武,但是谁也劝不进去了。

大臣们对冉魏政权的前途感觉到了绝望。司徒刘茂、特进郎互相说:“我们的国君此次出征,一定是有去无回,我们为什么要坐等被杀戮的耻辱!”于是他们俩都自杀,为国尽忠了。

公元352年,冉闵率领的军队,与前燕将领慕容恪的军队在魏昌城遭遇。冉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对他说:“鲜卑乘胜气势强盛,不可硬抗,请回避一下再增添他们的盛气,然后组织军队进攻他们,便可以取胜。”

冉闵生气地说:“我集合起部队出战,将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俊,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他们将会小看我。”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慕容恪

冉闵的军队在哪里驻扎,慕容恪就率兵紧紧的在后面咬着,一直是紧追不舍,这样一直追到魏昌县的廉台,两军在廉台(今河北无极县)交战。

魏军步卒都是刀林戟海里滚出来的,在冉闵的带领下,勇猛向前,十战十胜重创燕军,兵力占优的燕国将士反而害怕起来。

慕容恪巡视兵阵后,镇定自若地对诸将分析:“魏军连饭都吃不上,再怎么精锐也没用,再者说强弓之末不能穿鲁缟,累胜之后魏军也接近崩溃的临界点,加上他们的主帅冉闵一勇之夫,我们可以用计策打败他。”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激战

04

冉闵是久经战阵的名将,知道如何发挥己长,克敌之短。他率领的军队基本上是步兵,而前燕的军队全是骑兵,在开战伊始就率领兵众向丛林开进。

步兵与骑兵交战,最好是在林地进行。两军列阵对垒交锋时,骑兵会丧失其机动性。只要扼制住骑兵的冲击力,步兵方阵胜算很大,所以对于燕军的骑兵,冉闵并不惧怕。

慕容恪的参军高开说:“我们的骑兵在平坦地域作战有利,如果冉闵进入丛林之中,就无法再控制他了。应该火速派轻装的骑兵去拦截他,等到交战以后再假装逃跑,诱使他来到平坦地域,然后便能进行攻击了。”慕容恪听从了这一意见。

多次挑逗,魏兵终于忍耐不住,回师追到平坦的地域。慕容恪对将领们说:“冉闵生性轻敌,锐气十足,又自认为兵众较少,一定会拼死与我们作战,力求速战速决。我要在中军的阵地上集中优势兵力等着他,等到交战以后,你们从两翼发起攻击,定然攻无不克。”

于是把军队分成左右中三部,中军由五千铁甲重装骑兵用铁锁连马结成方阵。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连环马

这种战法属于慕容氏的独创,也就是后来连环马的祖宗。可以在军事史上大书一笔的。

重装骑兵在中国比西方所谓人马披甲的骑士出现得要早得多,那时叫做甲骑具装,具装铠有铁质的,也有皮质的,一般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组成,使战马除耳 、目、口、鼻以及四肢 、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加上骑在马上头戴兜鍪,身披两裆铠,手执长柄的马矛—槊的武士,一个重骑兵相当于一座小型堡垒,五千铁甲骑兵再用铁锁相连那就是一堵堵铜墙铁壁。

慕容恪选择五千名善于射箭的鲜卑人,用铁链把他们的马匹联结起来,形成方阵,布置在前面。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宝马朱龙

05

冉闵的乘骑,是宝马朱龙,日行千里。只见他左手持有两刃矛,右手拿着钩戟,用来攻击前燕兵,杀掉了三百多人。《史记》载项羽“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俩人的神武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当他望见宽大的仪仗旗帜后,知道这便是中军,就径直发起冲击。这时,前燕军的其他两部分从两翼夹击,彻底攻破了冉闵的军阵。他们把冉闵团团围住,冉闵突破重围向东逃窜了二十多里。

这时,最后的时刻来到了。冉闵天生神力,勇不可当。但他是骑着马在作战,胯下不是钢铁坦克。何况,就是坦克也要加油不是?虽然他的坐下是匹千里马,也架不住左冲右突,这样不停歇的奔跑。跑着跑着,宝马朱龙突然马失前蹄,倒毙而亡。被闪下马的冉闵还没有爬起来,就被燕兵一拥而上,活捉了冉闵。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被俘

冉闵被押送到前燕国都城蓟城。

这次,两个做了多年对手的皇帝历史性的见面了,见面是见面,但是既不友好,也不平等。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看了看被绑成粽子似的冉魏皇帝,轻蔑的瞟了一眼,说道:“你不过是就是一个下贱的奴隶(冉闵做过奴隶),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居然敢妄自称帝?”

虽然有个俗话,败将不可言勇,但在冉闵这里却一点也不管用。他用同样的口气反驳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禽兽之类尚可称帝,何况我中原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呢!”

慕容俊听了大怒,打了他三百鞭。随后又送到慕容氏的龙兴之地龙城,斩于遏陉山(在今辽宁朝阳)。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慕容俊

06

结尾:冉闵被杀的那一天开始,天气出现异象,山左右七里之内的草木尽数枯萎。后来又闹蝗灾。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看到这种奇异的景象,慕容俊这个大燕国的皇帝也不禁有些恐慌了,马上派人前往遏陉山祭祀,再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

祭祀完的当日,天降大雪,雪深过膝。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冉闵之死

07

后续:看完以上故事,我们来分析一下冉闵逐步走向穷途末路的原因。僭越称帝,不听劝谏,惨杀忠良,穷兵黩武,胡人反叛,众敌围剿。。。是的,这些都是失败的原因,但并不是最关键因素!

我们考察一下那个时代的背景就能发现,他真正失败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草根的崛起,为当时的权贵阶层所不容!

两晋南北朝时,士族和庶族有严格的区别,而且在南朝时特别严重,是当时极重要的社会现象。当时风俗如此,出身寒微的人,即使建立功业,做了大官,也不敢同世族比肩。

命中八两,难求一斤 古代神武战将冉闵的悲壮终曲

浩气长存

例证:南齐武帝时,中书舍人纪僧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有权有势。纪僧真出身行伍,总是因为自己不是士族出身而遗憾,便向武帝讨个“士大夫”的身份。

武帝说:“这归江敩、谢瀹决定,我不好作主,你自己去见他们好了。”

纪僧真以为奉旨而去,一定能够如愿。不料到了江家,他刚坐下,江敩便命左右移座(不屑和他并排而坐)。

纪僧真见了这等模样,口也不敢开,垂头丧气而退。他回宫对齐武帝说:“士大夫固非天子所命!”

在君主专制时代,皇帝开口那是金口呀!但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就是皇帝也无法消除士庶之别。他可以任命一个庶族人做大官,但不能改变他庶族的身份。冉闵做过奴隶,出身低贱,现在你要当皇帝,那哪行!

佐证:当时的史书,没有冉闵的传记。他建立的冉魏政权只有三年不到,没有被列入“十六国”之一,也就是说不被正统所认可。

有些历史记载,也是零零星星散见于别人的传记中。

直到几百年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才有较为详细的记录(那可是专供皇帝看的历史教科书)。所以,从僭越称帝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今后的败亡之路。

这么看来,等级制度真是害死人。什么时候能够彻底消除贵贱之别,那人类大同的愿望,就有可能实现了。

《魏书》北齐·魏收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