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築巢引鳳引人才

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建設國家引智示範區和省人才改革試驗區為契機,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數據為證:2017年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推進人選、“泰山學者”等8項市級以上人才計劃入選人數均列青島市第一,人才總量達47.6萬,其中院士42人,“千人計劃”專家53人,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60餘名,總量位居全市首位。

“新政”升級,再鑄引才“強磁場”

無論是人才總量還是高端人才,新區在全市都名列前茅,在取得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是新區人在招才引智方面做出的大量努力。

此次人才新政提出,對於能夠引領青島西海岸新區信息技術、循環經濟、智能製造、海洋製造“四大基地”重點產業發展的國內外頂尖人才,經認定最高給予600萬元安家補貼。對於在世界技能大賽、中華技能大賽等賽事中獲獎的選手,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對當選的新區“金鳳凰工匠”,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取得高級技師資格,或副高級、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分別給予0.5萬元、1萬元、1.5萬元一次性獎勵。

人才新政還創新“一事一議”機制,社會力量引才最高獎勵100萬元。在現代海洋產業、軍民融合等領域具有成長為世界級頂尖人才潛力的人才,現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或按常規程序不能快速引進的重點人才,以及經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認可並作出較大貢獻或者年薪超過50萬元的行業特殊人才,採取“一事一議”辦法予以引進扶持。全職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的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個人),最高獎勵100萬元。對引進“泰山學者”工程系列人選及外省相當層次稱號獲得者,每引進1人給予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10萬元獎勵。

在人才評價機制上,“不以頭銜比高低,但以貢獻論英雄”是新政的一大亮點。新政將人才貢獻率和社會認可度作為人才評價的重要標準,將開展“優質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評選”,對由頂尖人才領銜,能夠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人才項目,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設立“突出貢獻人才功勳獎”和“突出貢獻人才獎”,最高獎勵100萬元。

為了提高引才效率,新區還組建成立了與區人才辦合署、實體化運作的招才中心,使涉才單位在同一工作平臺、同一政策框架內開展人才規劃和政策制定、招才引智活動、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和人才住房保障等工作。

“圍繞重點行業,如針對新區總部經濟、金融等重點行業發展需求,新區也不斷優化政策,從住房補貼、子女入托、家屬就業、學習培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加快引進行業緊缺人才。”青島西海岸新區招才中心副主任宋祥華表示。

股權激勵,釋放“人才紅利”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隨著高端人才的聚集,青島西海岸新區正逐步享受人才帶來的創新紅利。

比如,青島明月海藻集團通過“技術入股”方式,吸引中國海洋大學江曉路教授團隊加盟,合作成立了青島海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將過億。

據瞭解,早在2003年,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應用微生物實驗室江曉路教授,主持的山東省科委攻關項目“褐藻膠裂合酶的工程化研究”,就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她編寫的《褐藻膠的酶法制備及其寡糖素的開發應用》2009年通過了省級鑑定。然而,由於資金、硬件條件以及市場渠道的限制,這一科研成果在產業化時,遇到了難題。

伴隨著新區一系列“人才股權激勵”政策的出臺,江曉路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成為可能。根據這一政策,明月海藻集團與江曉路合作成立了青島海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曉路作為海萊美公司總經理,以“人才技術入股”佔股份34%,由此調動了江曉路團隊研發工作及成果產業化的積極性。

求賢若渴,山東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副總裁李亞東對此深有體會,他用一年時間與國際著名海洋裝備石油勘探專家、國家“千人計劃”學者孫遠慧博士溝通;而孫博士決定回國的同時,該公司也決定成立——可以說,孫遠慧博士是山東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成立的先決條件。從註冊資本4000萬元到資產規模近百億元,憑藉孫遠慧博士的國際領先專業地位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公司短短兩年時間就實現質的飛躍,完成了初步的產業佈局。

不僅如此,公司還成立了山東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孫遠慧任院長,把國際先進技術通過合作、合資、人才引進等方式引進來。

高校“扎堆”,引發新區“智變”

建設人才高地,這方熱土從未停歇。新區獲批後,人才支撐戰略赫然寫入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成為支撐新區建設和發展的“六大戰略”之一。根據新區發展規劃和目標定位,打造“國際海洋人才港”,從安家、創業、科技、培育、保障等方面制訂人才政策“30條”予以扶持。

為進一步集聚國內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新區還專門出臺了“加快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實施意見”,面向國家“985”“211”工程大學或國內學科(專業)排名前5名的高校,以及境外世界一流大學或擁有一流學科的大學,廣發“英雄帖”,給予用地支持、建設支持和運行補助以及配套服務;對其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還將按人才政策“30條”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位於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的新區高校引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內,馮克濱正和同事們忙著梳理包括制約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等項目推進在內的問題。作為全區專門為高校引建服務的“管家”,高校引建辦的工作就是與各高校引建項目推進工作小組、校方及項目建設主體的聯絡溝通,協調高校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調整、項目立項、工程設計、建設手續辦理等工作,及時解決高校引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只是服務對象之一,目前新區引建高校共有10所,包括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發展基地、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青島理工大學新校區、公安部常備維和警隊訓練基地、武警消防指揮學院和青島濱海學院珠山校區。

每週落實推進情況,定期通報工作節點完成情況……一系列紮實工作的開展,力促高校項目實現順利推進。“目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科教園和青島理工大學新校區項目已開工建設,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創新基地、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青島濱海學院珠山校區和中央美術學院青島校區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並計劃年內開工,公安部維和警隊訓練基地和武警消防指揮學院正在對接落實合作具體事宜。”新區高校引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海建介紹說。

高校提供了人才,有了人才一座城市方能強化科技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正是擁有了如此眾多的高校,新區加強了產學研合作研發平臺建設,系統構建科技創新平臺支撐體系。2017年,新增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哈工程船舶科技園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1家、新增青島濱海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港灣學院、青島黃海學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

與此同時,新區加快建設產學研合作研發機構,組建了青島海洋生物、青島海洋新材料和青島儀器儀表產業技術研究院,吸納哈工程船舶科技園、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30餘家企業參與合作。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成了以哈工程船舶科技園為主導的“海工船舶”、以中國海洋大學為主導的“海洋能綜合利用”等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並已經實現掛牌運營。

為了做好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新區專門出臺了《加快科技經濟發展提升的實施意見》、《功能區承接駐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意見》,科技成果轉化最高獎勵500萬元。

據統計,去年共徵集高校科技成果200餘項,研發團隊近10個,40餘家企業技術需求2000餘條,分類梳理現行科技成果轉化扶持政策50餘條,推動了高校與企業信息與政策共享。通過開展線上西海岸技術市場服務,建設線下西海岸技術市場並投入運營,去年成功轉化駐區高校院所技術成果10餘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