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崇禧和李宗仁二人的關係?

大不列顛的帝王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而他與李宗仁的關係也更像諸葛亮與劉備的關係。劉備武不如關羽、張飛,文和謀略不如諸葛亮,但劉備才是這支隊伍的無可爭議的領袖。而白崇禧和李宗仁也是如此。



雖然白崇禧軍事才華橫溢,但政治低能,他更像李宗仁軍事方面的諸葛亮,白崇禧並沒有作為一方領袖總攬全局的才能。而李宗仁更像劉備,是一名帥才,雖然沒有如白崇禧般極出眾的軍事才華,但卻沒有明顯短板,更善於統籌全局。因此新桂系始終以李宗仁為首。


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一直是國民黨極重要的一支力量,也始終是蔣介石最大的國民黨內部敵人。蔣介石一生曾有三次下野,其中兩次是被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逼迫下臺,可見桂系的實力。李宗仁和白崇禧自1922年合作以來,一直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27年間,兩個人始終親密無間,配合默契,幾乎從無兩個人鬧矛盾的傳聞。

周恩來曾評價白崇禧說,“白頗自負,其實在政治上無遠見。”白崇禧的政治低能,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當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時,李宗仁拒絕去臺灣,他深知去臺灣必死無疑,也勸白崇禧不去,但白崇禧這次並未聽從李宗仁的意見,執意去了臺灣,李白二人正式分道揚鑣。而果真如李宗仁所料,到達臺灣的白崇禧,始終沒有任何有實權,並最終死得不明不白。而李宗仁則去美國後,在60年代返回大陸。



鳶飛九天2018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曾經被認為是新桂系的三巨頭,黃後來逐漸轉入政界,不再參與軍事,所以李白二人的合作更多一些,在世人的眼中,李白二人後來就是桂系的代表人物,也是國民黨內蔣介石集團最大的反對派,李白二人的關係在數十年當中都被認為是親密無間的,但是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垮臺後,二人卻選擇了不一樣的出路,這是不是表面二人的關係實際上也並沒有世人所想象的那樣鐵?

李白二人1924年第一次見面,二人在合作驅逐陸榮廷、與蔣介石對峙、參加抗戰的過程中,都展現了親密無間的合作,以至於世人有一種李白實系一人的感覺。二人的最為絕妙的合作是在1949年聯合迫使蔣介石下臺,其後李宗仁出任代理總統,白崇禧出任國防部長,不過歷史的大潮很快就宣佈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瓦解。

二人在離開中國大陸後,李宗仁去了美國,白崇禧去了臺灣,二人的人生軌跡也因此發生巨大改變。李宗仁在去了美國之後依然表示要維護憲法的權威,批判蔣介石的專斷,在蔣介石1950年初宣佈復行視事的時候,李宗仁公開表達了自己的反對之意。

但是白崇禧去了臺灣之後則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行動受到約束,白崇禧頻頻向蔣介石表示忠心,不過白崇禧的忠心卻沒有換來蔣介石的寬恕。一直到白崇禧去世都處於蔣介石的嚴密監控之中。

不同的出路也代表了二人在危難之際的不同心態,或許曾經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但是在危難關頭二人卻沒有各自的打算,也宣告著二人的親密關係在1949年實際上已經終結了。


青年史學家

新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個人因為事業而由到一起,最後又因為事業而分道揚鑣。

軍閥混戰年代,李宗仁的軍隊和黃紹竑,白崇禧的軍隊合作,擊敗了廣西內舊有的勢力,並打敗了要染指廣西的軍閥。這兩支軍隊合併後,也成就日後北伐時期的桂系的“鋼七軍”。

三人各有所長,緊密合作。李宗仁寬和的性格和大度,白崇禧的軍事能力,黃紹竑的政務運作都是一時之選,這在當時的軍閥林立的時代,算是很突出的。

中間,三人也因為蔣桂戰爭的失敗而爭吵,致使黃紹竑出走。不過,後來三人又在南京通力合作,李宗仁當上了“代總統”,讓新桂繫到達了巔峰。

最後,三個還是因為時局的看法,桂軍的覆滅,產生了裂痕,特別是李和白。最終,三人還是分道揚鑣了。

(新桂系三巨頭)


大飛熊ヽ騎士

李宗仁,白祟禧兩人從小一起上廣西陸軍小學堂,二人關係比較好,親於兄弟,後來兩人一起考上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在軍校他們認識了同為廣西人的黃紹竑,因為老鄉關係,三個人經常在一起玩,吃吃喝喝。

軍校畢業後,三個都參加了廣東國民革命軍,後帶兵回廣西,打敗了沈鴻英,陸榮廷為首的舊桂軍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人成了新的桂系軍閥首領,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軍長,黃紹竑付軍長,白祟禧參謀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後來桂系與蔣介石產生矛盾,一九三零年李宗仁等聯合馮玉祥,閻錫山發動了一起反蔣戰爭失利。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帶著部分殘兵逃回廣西,由於反蔣軍事失利,白祟禧與黃紹竑互相指責,兩人失和,黃紹竑離開了,桂系進入李白時代。

黃紹竑走後,兩人精承團結,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雖然未義結金蘭,但情同手足,戮力齊心,共進共退,是民國時期軍隊中最好一對搭襠,蔣介石多次派人以高官,金錢收買白崇禧離開李宗仁,白崇禧不為的動,一意追隨李宗仁。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為代理大總統,白崇禧為國防部長,由於兩人對時局看法不同,再加上桂系被解放軍殲滅,李宗仁和白祟禧產生矛盾,李宗仁去了美國,白祟禧去了臺灣,兩個人徹底分開,後李宗仁從美國回了大陸。


蔡哥談

民國時期桂系軍閥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李宗仁居長,為三巨頭之首。後黃紹竑脫離桂系,桂系進入李白時代。


在桂系軍閥中,白崇禧有小諸葛之稱,善於打仗,且為人精明。李宗仁較為忠厚,有長者之風。兩人長期合作期間,白崇禧自侍聰明常常架空李宗仁而越俎代庖,不把李宗仁放在眼裡。只是李宗仁性格敦厚,不與計較,才保持了近二十年的合作關係。


其實在桂系中,白崇禧較為忌憚黃紹竑,黃紹竑性格耿直,且是個政軍皆通的人物,在北伐中黃白常因戰法不同而發生爭執,

每到此時,黃就以我是總指揮,你必須聽從我的命令,而白崇禧也無奈,只得遵命從事。而李白之間發生矛盾,往往是以李宗仁妥協而結束。黃紹竑離開桂系以後,白崇禧更加囂張,常常凌駕於李宗仁之上。儘管如此,白崇禧始終都遵從李宗仁這個老大的位置,也從未徹底背叛過桂系和李宗仁。

從抗戰開始到解放戰爭,白崇禧一直在李宗仁和蔣之間搖擺不定。白崇禧多次出任蔣政的高官,曾任防部長,參謀總長,以及華中剿匪總司令等職。其人格上遜李宗仁一籌,被罵為再嫁的寡婦。這也說明李白之間存在矛盾,尤其在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期間,白崇禧不能視李宗仁馬首是瞻,常常與李宗仁的主張相悖,極力反對李宗仁的和談主張。後又被蔣承諾國防部長一職所誘惑,徹底與李宗仁分道揚鑣。李宗仁被迫扔掉代總統帽子,隻身去了美國,而白崇禧懷著對蔣的一線希望,去了臺灣,最後不明不白的死於自己的寓所。

總的來說,李白之間的合作關係較為穩定密切,成就了桂系的壯大和發展,曾幾次成功逼迫蔣下野。而李宗仁終於登上了總統的寶座。但好景不長,終歸還是敗在了蔣的手下。


無奈且向上

對於白崇禧來說,李宗仁更像是一位明主,需要他的輔佐,而對於李宗仁來說,白崇禧的軍事才華是他所需要的助臂,因而在這種情況下,白崇禧得以和李宗仁深交,並且他們在一起創業奮鬥,打拼下了桂系江山,在事業巔峰的時候,擁有著二十萬嫡系部隊,並且李宗仁官居國民政府代總統。



所以說,他們二人的關係有著很多的方面,即是生死與共的戰友,也是知己知彼的好友,他們能共進退,也會榮辱與共,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來說,有時間他們在其他人的眼裡或許就是一個人,因而他們更是有“李白”之合稱。當然了,他們關係的中間也夾雜了一個人物,他便是蔣介石。



蔣介石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看法是很有特點的,他認為李宗仁這個人時刻得提防著,因為李宗仁對他總想取而代之,而且這種想法一直都有,直到付諸行動。而白崇禧不同,他是一名非常適合帶兵打仗的軍事將領,蔣介石也非常喜歡他的軍事才華,一直想讓他為自己服務,但白崇禧卻忠誠於李宗仁,因而這讓蔣介石很是費腦筋。



而在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上臺後,白崇禧更是有著極大的功勞,但在軍事上的失利使得李宗仁不得不合談,而白崇禧又拒絕妥協,在這一點上來說,其實李白二人還是有過矛盾的。當然了,也因為他們二人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在國民黨潰退後,一個追隨了老蔣,而另一個寧可流落他鄉也不願前去。

而此二人的結局,也因為他們的選擇產生了重大變化,而在分別之後,這二人在此後的十幾年中在未相見,結果確實令人唏噓!


書中歷史

怎麼說呢?作為桂系軍閥的兩個代表,他們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係。李宗仁在新桂系中就是靈魂,白崇禧則是大腦,離開誰也玩不轉。他們是在倒桂系舊軍閥陸榮廷、沈鴻英時開始的合作。也是在倒沈鴻英中,白崇禧展示出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先克沈鴻英,再破唐繼堯、熊克武,終於使得廣西得以統一。鋒芒小試,並獲得了“小諸葛”的稱號。

廣西統一後,廣西的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而此時的白崇禧並沒有自己的直系部隊,廣西“討賊”(倒陸榮廷、沈鴻英)時,是給自己的老同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安軍校)黃紹竑當參謀長。這時黃紹竑已經脫離了李宗仁,“討賊軍”和李宗仁的“定桂軍”是合作關係。白崇禧想獨立帶兵要求兼第一團團長,黃紹竑沒有答應。所謂“新桂系三巨頭”他只能排老三,任第七軍的參謀長。

廣西軍整編為第七軍時,白崇禧又提出兼任部隊主官的要求,黃紹竑仍然反對。不過這時,黃紹竑的上面有個李宗仁。李宗仁與黃紹竑不同,知道白崇禧能打仗,很欣賞他,就給了他一個帶兵的機會,讓他兼任第一旅旅長。從此白崇禧完全靠攏了李宗仁,開始他們之間三十多年的合作。

白崇禧的軍事才能,不只是李宗仁欣賞,蔣介石也十分欣賞。北伐時又軟磨硬泡,調白崇禧去北伐軍總部當了副總參謀長,三個月後讓他兼代第二路軍總指揮。但白崇禧並不滿意於“第二陸軍總指揮”的位子,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他的“新桂系的部隊”,於是他利用兼任淞滬衛戍司令之機,從第七軍抽調了幾個團編成一個師,後又從第七軍擴編的第十五軍那裡弄了幾個團又編了一個師。這兩個師編為第十三軍,白自任軍長。

此時的新桂系,加上他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扶持下,成立的十八軍和十九軍,已經發展到了五個軍。他和當時的第七軍軍長夏威關係密切,新桂系的五個軍,白一人就掌握了四個。但由於反蔣,新桂系也曾有過麥城,李、黃、白跑去了香港避難,後趁廣西局勢混亂隨李宗仁返回廣西。中原大戰爆發,白崇禧改任第一方面軍總參謀長,打得湘軍節節敗退。但因粵軍加入了湘軍的側翼,桂系戰敗,導致黃紹竑退出,白崇禧上位成了桂系的二號人物。


雖然中原大戰,後來局面對桂系十分不利,但白崇禧堅決抵抗的主張,使桂系避免了覆滅的噩運,其個人威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後來兩廣合作,李宗仁常駐廣州,就把桂系的大權都交給了白崇禧。白崇禧也正好利用李宗仁的威望專心發展軍隊。此時是李白合作的蜜月期。

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軍閥中,李白合作是少有而奇特的。正是因為他們的默契的合作,才使桂系軍隊在後來的抗日戰場上,為中華民族立下了赫赫戰功!


燕北林叢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廣西桂林人,兩人都是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李白″一直合作無間。之後,李宗仁和白崇禧就被大家合稱為"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具有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一直是合作得心應手,二人簡直就是一個鼻孔出氣。最初二人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李宗仁和白崇禧聯合打敗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和孫鴻英英,從而取而代之成為廣西桂系最有實力的統治者。李宗仁為桂系頭號人物,此時身為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地位僅在蔣介石之下;白崇禧為桂系二號人物,曾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抗戰八年中,李宗仁、白崇禧同廣西軍隊抗擊日軍,指揮多場大戰都獲得了勝利戰果,打出了中國軍隊威風,大長了國人志氣。解放戰爭後期,1948年國民黨行憲,李宗仁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為代總統。為此搞得蔣介石與桂系關係異常緊張,桂系多次逼蔣介石下臺,李宗仁和白崇禧把持的桂系,長期以來是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

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蔣家王朝很快就敗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敗後,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從海南島赴臺灣,據李宗仁說,白崇禧是受蔣介石的承諾委任國防部長而赴臺灣的。在白崇禧臨行前,李宗仁曾勸誡白崇禧,如大陸待不下去,即便去任何地方,也不能去臺灣!可是白崇禧將李宗仁的肺腑之言當作耳邊風,並還拒絕了我軍的勸降,但是白崇禧還是執迷不悟地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白崇禧到臺灣後被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等職。白崇禧在臺灣不僅是未受到重用,反而受到蔣介石派人監視及暗殺,白崇禧死後很久才被發現死於自已臺北臥室,1966年12月1日終年74歲。曾經的一代"戰神″,最終卻落得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


周明建16

1924年,李宗仁和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沈鴻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李宗仁打算聯合陸榮廷打倒沈鴻英,而黃紹竑和白崇禧卻主張聯合沈鴻英搞掉陸榮廷。由於作戰對象的不同,這三人在桂平進行了商議,經過黃紹竑和白崇禧的陳說厲害,最終李宗仁同意聯合沈鴻英打擊陸榮廷。在陸榮廷和沈鴻英兩敗俱傷的時候,李宗仁從水陸兩路消滅了陸榮廷,佔領了南寧。又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了沈鴻英,佔領了桂林。李、白、黃三人統一了廣西,成為了新桂系的三巨頭。

廣西統一後,新桂系加入了孫中山的廣州革命政府。北伐戰爭時,桂軍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兼第1旅旅長。第7軍除部分留守廣西外,其餘全部參加北伐,為北伐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北伐成功後為了避免新桂系的分裂,黃紹竑投靠了蔣介石,新桂系就剩李白二人。在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二人配合都相當默契。國民黨敗退時,二人才發生分歧,最終李宗仁去了美國,最後回到大陸;白崇禧則去了臺灣得不到蔣介石的重用,抑鬱而終。


歷史軍魂

李、白二人在現代史上是難得的一對搭檔。黃紹竑中途明確表示不再一力反蔣,接受蔣介石的官做。黃在李白之間的調和作用不可低估。

李白黃三人分工明確,白主軍事,黃主政務,李牽頭,也負責對外。曾長期派駐廣州協調粵桂關係。

李出於大局為重,對白有時候會做出妥協讓步。也曾抱怨自己任命一個營長也要經過白。臺兒莊之後,曾對身邊人說過,都說沒有白副總指揮不行,臺兒莊我也打贏了。

總體上倆人互為依靠,能同甘共苦。因為都知道是命運共同體。白的政治頭腦確實不如李。估計他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專注自己擅長的軍事方面。

李有政治地位要依賴白的軍事成績,白要依賴李的政治手段提高桂系和自己的地位。二人相輔相成。但是二人都不如黃。黃看明白了地方勢力是無法和蔣的中央抗衡的。蔣的中央不是粵系、桂系這種地域集團,也不是西邊軍的軍事集團,而是政治集團,可以集合不同地方,不同派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