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和李宗仁究竟有著怎樣的恩恩怨怨?

1076318832




李宗仁是桂系頭頭,湯恩伯是蔣系忠實走狗,他們自然會有許多恩恩怨怨。如果湯恩伯與李宗仁勾勾搭搭,恐怕也不會成為蔣介石的嫡系了。

湯恩伯的評價很不好,雖然是因為他自己作,但是或多或少也受到了李宗仁對他的評價的影響。

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指摘多是因為臺兒莊戰役,所以我們便從臺兒莊戰役去看看他們兩人的恩怨。



我們今天說到臺兒莊戰役,首先想到的會是李宗仁,認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是李宗仁的功勞,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是,我們很容易忽略甚至可能不知道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也有不可沒的功勞。

臺兒莊乃是徐州門戶,所以日軍試圖會師臺兒莊,然後會攻徐州。

當時,山東臨沂和滕縣相繼告急,李宗仁第五戰區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所以蔣介石臨時將湯恩伯軍團和孫連仲軍團劃到了第五戰區,交給李宗仁指揮。當時正在河南整訓的湯恩伯很不開心,但是他也不敢違背蔣的命令,所以迅速馳援第五戰區,最先抵達徐州的也是湯恩伯部,然後才是孫連仲部。

李宗仁的戰略佈局是讓湯恩伯在津浦線放開口子,誘敵深入,然後再讓湯恩伯南下圍殲日軍。這點李宗仁在回憶時曾經說到:“我判斷以敵軍之驕狂,磯谷師團長一定不待蚌埠方面援軍北進呼應,便直撲臺兒莊,以期一舉而下徐州,奪取打通津浦路的首功,我正要利用敵將此種心理,設成圈套,請君入甕。待我方守軍在臺兒莊發揮防禦戰至最高效能之時,即命湯軍團潛行南下,拊敵之背,包圍而殲滅之。”

日軍的戰略也如李宗仁所料,他們甩開湯恩伯部,然後便沿津浦線直撲臺兒莊。



湯恩伯是否嬌縱呢?

1934年蔣介石組織了第五次“圍剿”,湯恩伯任第四縱隊司令官,指揮89、第4、第88師,可謂是精銳部隊,完全沒將紅軍放在眼裡。湯恩伯兵分三路,結果王萬齡4師在新橋被紅軍打敗,王仲廉89師也在太陽瘴吃了敗戰,“飛將軍”孫元良88師被圍在泰寧城裡。湯恩伯瞬間被驚出了冷汗,沒想到紅軍竟然這麼強悍,於是急急忙忙向蔣求救。蔣介石則讓第三縱隊樊松甫派兵救援湯恩伯,樊松甫也是個妙人,敷衍著派了1個團去救湯恩伯。

湯恩伯看著樊松甫派來的那點點人又急眼了,你這是救援還是打發要飯的?所以趕緊向蔣介石告狀說自己彈盡糧絕,樊松甫見死不救。樊松甫救出湯恩伯後,也頗有怨氣地給蔣發了個電報說“湯縱隊彈既未盡,糧亦未絕”,暗諷湯恩伯水平菜。

等到湯恩伯佔據優勢後,又忍不住向樊炫耀,讓樊看他怎麼立頭功,樊松甫擔心湯陷入上次那樣的境地,便問他要不要幫忙,湯卻警惕地說,不要,我力量很充足!結果湯恩伯又被紅軍打得灰頭土臉,樊松甫只好出手幫他,最後雖然打了勝戰,但是湯因為損失嚴重卻在顧祝同那裡告了樊的狀,仍然是說樊松甫袖手旁觀見死不救。

顧祝同後來雖然弄清了原委,但是也不好意思說湯恩伯,畢竟湯也是蔣看重的人,這事只好不了了之。



日軍甩開湯恩伯直撲臺兒莊,臺兒莊戰鬥打得很激烈,李宗仁的壓力也很大,所以電令湯恩伯南下夾擊日軍。但是湯恩伯認為時機不對,如果冒然南反而會被日軍包餃子,所以不聽李宗仁三令五申的調令,縮在姑婆山不肯動。孫連仲那邊的形勢也越發危急,李宗仁忍無可忍地給湯恩伯下了死命令:“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

隨後,湯恩伯揮師南下,迂迴從側翼攻擊日軍,與孫連仲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最終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慘勝。



好在臺兒莊戰役獲得了勝利,如果輸了的話,湯恩伯又該如何?

湯恩伯如果不是仗著自己在蔣介石那裡受寵,應該是不敢違抗命令的,畢竟他也知道蔣李不和,太聽李宗仁的話,跟李宗仁走太近,對他是沒有好處的。李宗仁作為統帥,既已作出部署,湯既然有意見,當時為什麼沒有提出來?在李宗仁命令他南下的時候,他只是縮在姑婆山,卻沒有對李作出解釋,恐怕也打著想看李笑話的想法。

倘若將李宗仁換成蔣介石的話,湯恩伯還敢違抗命令?恐怕即使知道蔣的命令錯得離譜,他也會屁顛屁顛地欣然領命。

李宗仁抨擊湯恩伯當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想將臺兒莊戰役的功勞全部攬到自己的身上,攬到桂系的身上。今天很多人談起臺兒莊戰役,也只知有李宗仁,不知有湯恩伯。

但是,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確實是有功的,這點應該予以肯定。



李宗仁與湯恩伯之間的恩怨,從小了說是兩個人的矛盾,從根本上來說是蔣桂兩個派系之間數十年明爭暗鬥的縮影。

湯恩伯當著“中原王”,卻被河南百姓深惡痛絕地稱為“水旱蝗湯”,為了討好蔣介石,搜刮民脂民膏弄了箇中正學院和政治學院,蔣介石讓他往東,他也只能乖乖往東,絕不敢往西。

但是,湯恩伯為什麼敢惹李宗仁?因為他有恃無恐,李宗仁想打狗也得看狗的主人是誰吧?!

只要絕對忠於蔣介石,聽蔣介石的話,即使吃了敗戰又如何?後來杜聿明敗走野人山,葬送國軍數萬健兒,回國後不也照樣得到了蔣介石的厚愛與重用?湯恩伯也是吃準了這點,如果處處乖乖聽李宗仁的,反而可能會導致蔣對他的猜忌。

因此,湯恩伯敢惹李宗仁,李宗仁跟湯恩伯置氣,說到底還是李宗仁在與蔣介石的鬥法中落了下風。


吾與吾國


【李宗仁認為在臺兒莊大戰時湯恩伯未敵不前】

1938年,國民革命軍近三十萬人與日寇約五萬人在臺兒莊進行了歷時一個月的大戰。在武器裝備極不對等的情況下,最終自損約五萬人,消滅日寇兩萬人,取得了抗戰以來幾次少有的大勝利。
在一些影視作品和相關的報道中,我們看到堅守在臺兒莊的部隊與日寇進行了浴血奮戰,傷亡慘重。戰區司令李宗仁多次命令湯恩伯的二十軍團迅速向敵人發起進攻,但湯恩伯軍團畏敵不前,始終不聽命令。在前線守軍幾乎傷亡殆盡、敵我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最後關頭,李宗仁再次嚴令:如再不聽令進攻,將軍法從事,按韓復榘前例嚴辦。這時,湯恩伯才命令部隊全力進攻,最終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湯恩伯的二十軍團下轄三個軍,約7.2萬人,裝備精良。在當時國軍中是戰力強悍的精銳主力軍,劃歸第五戰區,歸李宗仁指揮。在臺兒莊守軍傷亡慘重急需救援時,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嚴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夾擊敵軍。三令五申後,湯軍團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以至最後在“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前例嚴辦”的嚴令下,湯軍團才南下。
近年來,很多學者根據已披露的材料,對湯軍團在臺兒莊大戰的日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結果顯示,湯軍團每日前進了40公里,如果考慮前後幾天還與日寇交戰,以及當時的道路、交通運輸能力,這個進軍速度與李宗仁“逡巡不進”顯然是有出入的。再看一下戰場情況,李宗仁30日時命令湯恩伯31日要到臺兒莊。但日軍的21旅團已在29日就已迂迴到湯軍團的後面。為了不腹背受敵,湯恩伯決定先圍殲日軍21旅團,並在向城地區反手一擊,重創日寇21旅團。然後,又根據命令進軍臺兒莊,夾擊瀨谷集團,最終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後來也說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用兵靈活,合適之處”。
臺兒莊大捷後,湯恩伯與其部下85軍軍長王仲廉及11團團長陳林達一起獲得了當時的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是非常嚴苛的,能獲得這一勳章,說明這三人也確實是戰功卓著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指責可能確實是有失公允的。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抗戰爆發,湯恩伯和李宗仁的首次交集,是蔣介石把湯司令的中央軍第20軍團劃給了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一個地方派系的老大來領導湯恩伯、關麟徵這樣的中央軍嫡系,矛盾是自然而然的,特意標明中央軍,是因為湯恩伯並非出身黃埔。

所以臺兒莊戰役中湯軍團是否抗命,成為80年來懸而未決的公案,李宗仁指責湯恩伯不遵調遣,遲遲未能完成對磯谷師團的合圍 ,否則戰果更佳;湯恩伯辨稱要先掃蕩外圍的坂本支隊才能放心南下,各執一詞。從結果看,沒有中央軍八萬精銳的收官,李宗仁贏不下臺兒莊大捷,不過以中央軍將領的習性,湯不接蔣親電不出兵也似有可能。



這並非是刻意延誤軍機,這是做秀和做態 , 中央軍將領都會這一套,以此證明我們只聽委員長或校長的,是效忠的另外一個途徑,偏偏老蔣就吃這一套,畢竟李宗仁一直是蔣介石的政敵 ,先後三次逼蔣下野。

徐州會戰失利後, 第五戰區司令部退至老河口,湯恩伯升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河南前線,愈發不聽李宗仁這個戰區長官的命令,萬事只對重慶的蔣介石負責,擁兵自重,漸成“中原王”,中原大地只聞湯司令,不知李司令長官,李宗仁自然恨的不行。



到1942年河南大災,湯恩伯駐軍處置不力,李宗仁白崇禧聯合奏本,滿希望將湯司令一腳踢開,結果是蔣介石乾脆把河南和湯恩伯所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指揮,沒多久湯恩伯還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宗仁也無可奈何,老蔣用人,一向如此,親疏分明。

解放戰爭後期,三大戰役使蔣介石黃埔精銳損失殆盡,桂系乘機第三次逼蔣下野,1949年初李宗仁終於揚眉吐氣當上“代總統”,結果老蔣臨下臺前一紙命令,衢州綏署主任湯恩伯升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整個長江下游包括南京的守備部隊統由其指揮。



一半是老蔣可用之人不多了,一半就是成心的,湯恩伯怎麼可能聽“李代總統”的指揮,完全就是牽制桂系的大將。湯恩伯堅決執行幕後老蔣的命令,不守江防,不守南京,主力全部後縮到上海周邊,掩護蔣經國搶運黃金白銀美鈔和其它重要物資去臺灣。

“國防部”軍事會議上,李宗仁與何應欽大罵湯恩伯不服從命令,湯司令慢吞吞拿出蔣介石的手諭:我只聽總裁的命令,然後居然離席揚長而去。

估計,李宗仁當場槍斃老湯的心都有。


度度狼gg


湯恩伯和李宗仁的恩恩怨怨也可以理解為桂系和黃埔系的明爭暗鬥!

李宗仁晚年的時候有本回憶錄,其中把他對黃埔系等等將領的不滿說了個遍,無非就表達了一個意思,就算國民政府失去了政權,這最大的原因絕對不是他桂系造成的,而是老蔣的黃埔系親手葬送了國民黨的統治,其中對一個人的評價最低,堪稱是對其軍事能力和治軍能力的最大嘲諷,這個人便是湯恩伯。



湯恩伯是何人?他是老蔣和各路軍閥爭天下時候的得力干將,黃埔系中的骨幹精英分子,對老蔣是絕無二心,在抗戰初期便擔任軍團司令長官,手握重兵,而此時的李宗仁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湯恩伯正好歸李宗仁指揮,相比於雜牌雲集的第五戰區,湯恩伯無疑是個異數。此時的湯恩伯帶領的是老蔣的嫡系部隊,而這李宗仁和老蔣一向是貌合神離,他對湯恩伯肯定是指揮不動啊,再者老蔣也不可能讓其嫡系部隊聽命於李宗仁,所以李宗仁晚年第一句評價湯恩伯就是這樣說的:“

湯恩伯為抗戰期間所謂中央軍中的戰將,他事實上並不善戰”,這無疑是帶著很強的個人情感在裡面。



李宗仁就這樣和湯恩伯結下了樑子,湯恩伯也經常給老蔣打小報告,頗有一番監視李宗仁的意思。而在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幾十萬人抗擊日寇,此戰也造就了很多聞名遐邇的國軍將領,但就因為晚年李宗仁的一句話,湯恩伯卻揹負上了徘徊不前的罵名。其實在臺兒莊戰役中,湯恩伯並沒有執行李宗仁的戰略計劃,但湯恩伯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他雖然沒有第一時間執行命令增援守衛臺兒莊的孫連仲的西北軍,但其側擊迂迴敵人卻是臺兒莊勝利之基礎,戰後湯恩伯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而幾十年後李宗仁評價湯恩伯說:“

湯恩伯徘徊不前,妄圖保存實力消滅雜牌軍”,湯恩伯究竟是沒有黑過李宗仁啊!但是這湯恩伯卻把李宗仁美美的坑過一次。



在解放戰爭後期,老蔣已經下野,而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但是老蔣的嫡系卻被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牢牢控制,李宗仁是根本指揮不動,後來我軍解放南京更是毫不費力,李宗仁倉皇出逃。而湯恩伯卻丟棄南京守衛上海,這無疑又給這二人的關係雪上加霜,讓李德鄰是破口大罵,以至於整整過去了幾十年,李德鄰依舊不能釋懷,更讓人意外的是,民間謠傳的“水旱蝗湯,河南四害”,李宗仁更是深信不疑的認為,湯恩伯就是那一大害。

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歷史之絕唱


就是閉著眼睛合計,李宗仁是國民黨中代表地方軍閥的新桂系,而湯恩伯是老蔣的嫡系,中央軍的主要派別之一,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合計都不用合計,肯定尿不一塊堆去啊!

關於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恩恩怨怨,主要起於臺兒莊會戰,結束於渡江戰役時,可以說,李宗仁和湯恩伯的恩怨實際上代表了桂系軍閥和中央軍之間的矛盾。

今天,縱橫就來講講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那點事!

老蔣的天敵李宗仁與老蔣的護衛湯恩伯

其實,說李宗仁和湯恩伯,根本就離不開老蔣,在國軍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關係中,老蔣始終都是紐帶核心,早在北伐前期,新桂系和老蔣就達成了合作關係,在北伐過程中,雙方團結一致,擊潰北洋軍閥中的吳佩孚部和孫傳芳部。

但是到北伐初期勝利後,新桂系聯合汪精衛逼迫老蔣下野,這是老蔣第一次下野,這一次事件更加讓老蔣明白,地方軍閥根本不可靠,想要加強自己的統治,必須更加建立自己的派系。

於是漸漸形成了中央軍黃埔軍事集團體系,最後又衍生成陳誠、胡宗南、湯恩伯三大軍事集團,簡稱陳胡湯。湯恩伯正是老蔣復出之後開始在國民黨內嶄露頭角的,從日本保定軍校回國後,隨浙江軍閥陳儀一起投靠蔣介石。

很多人認為湯恩伯不是黃埔出身,實際這是不對的,湯恩伯深知自己不是黃埔出身,無法在國民黨內混上去,因此在1928年主動要求加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實際就是黃埔軍校搬遷到南京後改的名字。

在中原大戰中湯恩伯任少將旅長,次年升任中將師長,一直到剿匪過程中湯恩伯更是表現亮眼,到1935年時升任軍長,掛中將軍銜,1937年抗戰爆發後,湯恩伯被任命為第20軍團長。

湯恩伯的升遷可以說就像坐火箭一樣迅速,足以說明,湯恩伯就像老蔣的護衛一樣。

抗日戰爭時期湯恩伯與李宗仁的恩怨

新桂系和湯恩伯糾結在一起,則是在臺兒莊戰役中,本來臺兒莊戰役是極其閃耀的戰役,是李宗仁一生指揮的最大規模,並且最為精彩的戰役,也是湯恩伯軍旅半生,比較能夠拿得出手的戰役。

湯恩伯當時擔任第20軍團軍團長,下轄三個軍,總兵力7.2萬餘人,裝備精良,老蔣在淞滬大敗後,決心放手一搏,將湯恩伯部劃到第五戰區,讓李宗仁指揮。

但是針對該次戰役對於李宗仁和湯恩伯的評價就不一樣,尤其是李宗仁更是時時刻刻詆譭湯恩伯,說湯恩伯不聽軍令。

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稱:臺兒莊戰役,在孫連仲部損失慘重,急需救援時,他“嚴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 夾擊敵軍, 三令五申之後, 湯軍團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以至李宗仁“訓誡湯軍團長說, 如再不聽軍令, 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臺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湯恩伯在李宗仁的評價後,加上其實老蔣的犬牙,尤其是豫湘桂戰役中打了敗仗,因此,對湯恩伯的評價,趨於膽小怕事,保存實力,見死不救等等,實際上,湯恩伯被日本人稱為天字第一號敵人,說明湯恩伯並非貪生怕死之輩。

主要原因還是很多時候,湯恩伯並不能聽其指揮,其實按照常理來說,你一個桂系的人,調遣中央軍核心部隊,可能完全服從你嗎?

臺兒莊會戰後,湯恩伯被任命為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河南,後來劃歸第一戰區,湯恩伯成為第一戰區副總司令,誰還叼你李宗仁。

解放戰爭時期湯恩伯與李宗仁的恩怨

李宗仁在抗戰期間沒有少整湯恩伯,主要還是因為湯恩伯手握重兵,而且地處險要,實際牽制著桂系軍閥,雖然在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打了一場很窩囊的仗,但是老蔣還是重用湯恩伯,在中原重點進攻的時候,還任命湯恩伯為梯隊司令,指揮李天霞、張靈甫、黃百韜的三個主力整編師。

在經歷了孟良崮,湯恩伯雖然遇冷,但是三大戰役之後,老蔣的嫡系,五大主力什麼的基本全部損失乾淨了,這個時候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再次逼迫老蔣下野。

這個時候,老蔣關心的已經不是勝敗的問題了,而是如何逃到臺灣去,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老蔣恨的也是牙癢癢,都什麼節骨眼上了,還搞這一套。

老蔣雖然下野,但還是掌握了國民黨的領導權,為了牽制桂系,防止其投降或者逃竄回西南,因此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司令,湯實際掌管了四十五萬兵力,而桂系也不過二十五兵力而已,正是這種底氣,讓湯恩伯還是不把桂系放在眼裡。

湯恩伯還在各種場合說一些什麼,如果桂系要是和談,他湯恩伯如何如何,在渡江戰役後,果然一敗塗地。當然,湯恩伯做的應該是給老蔣看的,湯恩伯這個職位辦事不容易,如果全聽李宗仁的,湯恩伯到臺灣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所以說,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無論是於公於私,都不可能站在一條船上,這是國民黨派系鬥爭所致,如果湯恩伯和桂系關係親密,老蔣也不會重用他,尤其是中央軍方面和桂系打交道的將領,必然是和桂繫有矛盾的。


史論縱橫


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恩怨始於抗戰期間。前後有三。

第一次是臺兒莊戰役,指揮外線機動兵團的湯恩伯遲遲不發兵臺兒莊。因此李宗仁電報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如此嚴厲的軍令使得湯恩伯不得不遵令行事。

但事實上是各在其位各謀其事,手握國軍精銳集團的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指揮所部先肅清嶧縣、棗莊等地的日軍之後才救援孫部 ,解除了手中主力陷於被夾擊的態勢後再出兵臺兒莊無疑是正確的。如果直接救援,湯部會被嶧縣棗莊的日軍夾擊,怕是臺兒莊戰役也會變成一場敗仗。但是這封電報卻使得湯恩伯在歷史上背了大半個世紀作戰不力的黑鍋,也等同於告了湯恩伯一次“黑狀”。

第二次是隨棗會戰,此戰前蔣介石命令湯恩伯部為五戰區總預備隊使用,因為湯部裝備相對精良,整體作戰能力較強,作為預備隊是比較合適的。但此時李宗仁已經判斷出崗村寧次的意圖,仍然堅持選擇最弱的川軍22集團軍作為總預備隊,這個舉動引起了湯恩伯的不滿,一旦各部被突破造成日軍合圍,湯部只有撤往山區一途,若如此重裝備較多行動不便的湯恩伯部在日軍圍剿之下,勢必遭受慘重損失。

後來的戰況不出所料,左右兩翼均潰散,湯對兩翼潰散尚不知情,也不知道日軍此戰目的就是要圍殲他,就在日軍圍殲31集團軍的目標馬上就要實現的情況下,李宗仁只告訴湯可相機撤退,但把日軍合圍的目的告訴了李品仙卻沒告訴湯。湯恩伯回電李宗仁表示:"戰況尚且良好,為什麼要撤?"李宗仁則直接下令讓桂系84軍撤退。84軍所部直接丟下湯部潰逃,軍長與兩個師失去聯繫,異常狼狽。

湯恩伯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向五戰區司令部求證,程潛剛好代為指揮,就把情況通報給了湯,湯立即要求北撤,李宗仁竟然不許,卻堅持湯撤往山區。湯恩伯乾脆拒絕聽令下令北撤。幸運的是負責合圍的日軍騎兵戰力不高,碰上了南下支援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最終日軍合圍失敗,湯恩伯部才逃出生天。

戰後看即便是扔下湯恩伯掉頭就跑的桂系84軍也差點沒撤出來,時候李宗仁以拒不聽令為由再次告了湯恩伯一狀,此戰後面的反攻作戰中,湯恩伯對李宗仁更是恨之入骨,直至多次拒絕聽令。湯恩伯後來成為“中原王”後如日中天,手握重慶直轄的機動力量更是不買李宗仁的帳,豫湘桂潰敗李宗仁抓住機會又參了一本。互相拆臺成為常態。二人矛盾激化不可調和。

第三次是在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期,一生官迷的李宗仁得償所願出任代總統,再次被啟用而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此時手中牢牢控制掌握蔣介石嫡系部隊,守衛上海不保南京成了湯恩伯報復李宗仁的兩箭之仇是不二選擇。南京失守直接導致“劃江而治”夢想破滅的李宗仁無奈出走。歷史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凡事有因果,李宗仁無奈之下大罵湯恩伯不顧黨國利益。國民政府派系林立,互相拆臺這卻是無奈中的必然。冤冤相報而已。


杜康不負西江月


桂系首腦李宗仁與蔣介石嫡系大將湯恩伯交集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抗戰時期。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時,湯恩伯部歸第五戰區指揮,直到湯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手下。

李宗仁與白崇禧在臺兒莊

徐州會戰爆發後,湯恩伯的20軍團調入第五戰區,第20軍團下轄關麟徵的第52軍和王仲廉的第81軍,兵員充足,裝備齊全,是國軍中的精華。湯恩伯部到達徐州後,李宗仁計劃讓湯部與從藤縣南下的日軍稍作抵抗,即讓開正面,退入抱犢崮山區,待臺兒莊守軍與敵交戰時,再出其不意從敵背後出擊,南北夾擊,包圍而殲滅之。

但自1938年3月27日始,我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展開拉鋸戰時,李宗仁命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出擊,夾擊日軍。但湯恩伯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一直按兵不動,李宗仁大怒,訓誡湯說,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湯恩伯這才全師南下,但臺兒莊守軍已傷亡殆盡,如果按照李宗仁預先的設計,湯部早一點南下,進攻臺兒莊之日軍可能會全軍覆沒。李宗仁對湯恩伯此舉非常惱火,後來曾多次提及,此事乃兩人交惡之始。

前面提過,湯恩伯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湯本人又和蔣介石是浙江老鄉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友,深受蔣之恩寵。而李宗仁歷史上曾多次反蔣,是蔣介石的對手。鑑於這些原因,湯恩伯經常不聽從李宗仁的命令,有事直接向蔣介石彙報。而蔣介石對此不但不制止,甚至還慫恿、鼓勵,致使將帥不和,他好分化控制。


李宗仁(前右1)與五戰區部分將領合影

第五戰區移駐湖北、河南一帶後,湯恩伯駐軍桐柏山,軍紀敗壞,攪得當地百姓雞犬不寧。據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透露,當地一位叫石毓靈的專員請李宗仁下令約束,李宗仁苦笑著回答,他無可奈何。

後來湯恩伯調到蔣鼎文的第一戰區,又與蔣鼎文不和,最後甚至連面也不見。有一次,湯恩伯邀請李宗仁到其駐地葉縣公幹,李宗仁趁機對他說:“論軍界資歷,蔣鼎文是你前輩;論私誼,你們都是蔣委員長同鄉。你和他尚不能合作,又能和誰合作呢?作為下級,你和蔣鼎文的摩擦,縱然無過,也是不對,何況你還不一定無過呢!”李宗仁這番話語重心長,湯恩伯聽了很受感動,後來主動與蔣鼎文改善了關係。


總體來說,李宗仁對湯恩伯評價不高。當然,對李宗仁的話也不可全信,湯恩伯雖然飛揚跋扈,但也並非李宗仁說的那樣不堪,並且湯在抗戰中的表現也頗為不俗。李宗仁之所以如此評價,與兩人分屬不同陣營有關。


民國年間那些事


應該這麼問吧,李宗仁和湯恩伯到底有著怎樣的恩怨?李宗仁晚年提起臺兒莊戰役,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言下之意,湯恩伯避戰不前,表現很糟糕。



1939年隨棗會戰,據《李宗仁回憶錄》,按照第五戰區作戰計劃,"待我軍正面將敵人主力吸入隨棗地區後,湯軍團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自桐柏山衝出,一舉截斷襄花公路,會同正面我軍,將敵人包圍而殲滅之"。湯恩伯不同意,"不行,不行,你不能胡亂拿我的部隊來犧牲"。李宗仁很腦火,"在任何戰爭中,當前線危急之時,部將不聽主官約束而擅自行動,都是犯法的。可是抗戰期中,如胡宗南、湯恩伯等,皆習以為常"。

不過我挺吶悶,李長官在回憶錄中說盡湯恩伯壞話,當年可不是這樣的,他打電報給蔣委員長,一個勁誇湯恩伯好樣的。真的,千真萬確!電報內容都在檔案館存著呢。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之後,李宗仁致電蔣介石,"湯軍團長恩伯指揮主力迂迴棗嶧,行動敏捷,側擊敵軍,果敢攻擊,獲取勝利之基礎";認為湯和負責防守臺兒莊正面的孫連仲一樣,"忠勇奮發,指揮洽當,寔己開國軍勝利之途徑,袍澤奮門之楷模,懇予特別褒獎"。

這⋯⋯看完電報我毫不猶豫點了"贊"。但是幾十年後,李長官怎麼就突然改口了,湯恩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幾乎一無是處,你說這是什麼仇什麼怨?我的"贊"要不要取消呢,好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對了,前幾天,我有一位朋友去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參加活動,看到關於湯恩伯的展板內容,還是充分肯定中央軍在臺兒莊戰役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的。顯然,紀念館並未跟著《李宗仁回憶錄》照本宣科。因此,我們在分析所謂李、湯恩怨時,還需疏理檔案文獻儘量回到歷史現場去評判。同意的朋友請點贊,請轉發,不同意的朋友可以拍磚。


馮傑


李宗仁和湯恩伯本無私怨。湯恩伯率部從華北進入五戰區時,因湯在忻口會戰中,表現尚不錯,李宗仁對湯恩伯給予較高的期望,優先對湯部進行補給,並把四萬多的部隊交給湯恩伯帶,使湯恩伯的第二十軍團,擁兵近八萬,成為五戰區絕對的主力兵團(試想,把這麼多部隊,交給張自忠帶,又是如何光景!),李實有恩於湯。李、湯之恩怨,完全是因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以天子門生自居,不服從指揮,不及時出擊,蓄意造成西北軍、川軍不必要的傷亡。後又不敢對潰敗的日軍斬頭截尾,把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作為戰區司令長官,李肯定是有意見的。不僅李有意見,整個五戰區將士,都對湯恩伯有意見。後來,湯恩伯還不聽李宗仁指揮,拒絕對入皖作戰的滇軍增援,使滇軍傷亡慘重。可見,李宗仁對湯恩伯之成見,不是為私。湯自私,出賣袍澤,當然為李宗仁所不恥。後湯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同樣不服從正長官蔣鼎文的指揮,藉手中掌握了戰區精銳,不把蔣鼎文放在眼裡,欲稱王中原,直接導致了河南大潰敗,結果王沒稱成,卻當了逃寇,成為笑柄。湘西戰役時,湯恩伯又不聽從何應欽命令,縱日軍逃遁,何應欽對湯恩伯,敢怒而不敢言。後縱同為蔣系的其它將領,不敢對湯信任。為後來的蔣共戰爭中,湯指揮的數戰皆敗,埋下了伏筆。可見,湯恩伯對所有上級均不滿,完全是自身的問題。蔣共內戰,湯恩伯三次受命為戰場總指揮官,均慘敗,不僅是敗在能力,更是輸在人格上。湯恩伯一生之名,竟只有靠所怨恨的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後居然尚怨恨李宗仁,實在是無恥!後湯恩伯更出賣自己的恩人兼老師陳儀,換取蔣介石的信任,更見其乃無恥之徒了!


安平144796971


一個老蔣的人,一個是地方派系的,能和就怪了,有恩怨是一定的。湯恩伯所部奉蔣介石令擴編為第二十軍團,湯任軍團長,下轄第十三軍、關麟徵第五十二軍、王 仲廉第八十五軍。1938年3月,第二十軍團編入李宗仁為司令長官的第五戰區序列,與孫連仲的第二集 團軍及其他部隊,在徐州外圍阻擊進犯的日軍。李宗仁組織臺兒莊戰役。湯恩伯部 配合守城的孫連仲部擊潰進攻臺兒莊之敵,取得了殲敵萬餘的勝利。5月24日,湯恩伯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不久,又改任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張自忠及其他部隊保衛鄭州以南鐵路沿線地區。隨後參加了武漢會戰和隨、棗戰役。 湯恩伯在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中的並不存在著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問題!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說:“二十四日.敵人開始猛烈炮轟我防禦工事……湯軍團仍在姑婆山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與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 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臺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這是有關湯恩伯抗命不遵的最明確的記載,大陸史學界也基本沿用的主流說法。

但筆者也注意到.有的史料(包括孫連仲及其部將的回憶)中,並術明確提及此事 ,從國民黨軍自己的戰鬥詳報和戰役總結中也很難看出湯恩伯有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蛛絲馬跡;相反,這些資料給人的印象倒是湯部貫徹軍令,全力赴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