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和李宗仁究竟有著怎樣的恩恩怨怨?

1076318832

抗戰爆發,湯恩伯和李宗仁的首次交集,是蔣介石把湯司令的中央軍第20軍團劃給了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一個地方派系的老大來領導湯恩伯、關麟徵這樣的中央軍嫡系,矛盾是自然而然的,特意標明中央軍,是因為湯恩伯並非出身黃埔。

所以臺兒莊戰役中湯軍團是否抗命,成為80年來懸而未決的公案,李宗仁指責湯恩伯不遵調遣,遲遲未能完成對磯谷師團的合圍 ,否則戰果更佳;湯恩伯辨稱要先掃蕩外圍的坂本支隊才能放心南下,各執一詞。從結果看,沒有中央軍八萬精銳的收官,李宗仁贏不下臺兒莊大捷,不過以中央軍將領的習性,湯不接蔣親電不出兵也似有可能。



這並非是刻意延誤軍機,這是做秀和做態 , 中央軍將領都會這一套,以此證明我們只聽委員長或校長的,是效忠的另外一個途徑,偏偏老蔣就吃這一套,畢竟李宗仁一直是蔣介石的政敵 ,先後三次逼蔣下野。

徐州會戰失利後, 第五戰區司令部退至老河口,湯恩伯升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河南前線,愈發不聽李宗仁這個戰區長官的命令,萬事只對重慶的蔣介石負責,擁兵自重,漸成“中原王”,中原大地只聞湯司令,不知李司令長官,李宗仁自然恨的不行。



到1942年河南大災,湯恩伯駐軍處置不力,李宗仁白崇禧聯合奏本,滿希望將湯司令一腳踢開,結果是蔣介石乾脆把河南和湯恩伯所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指揮,沒多久湯恩伯還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宗仁也無可奈何,老蔣用人,一向如此,親疏分明。

解放戰爭後期,三大戰役使蔣介石黃埔精銳損失殆盡,桂系乘機第三次逼蔣下野,1949年初李宗仁終於揚眉吐氣當上“代總統”,結果老蔣臨下臺前一紙命令,衢州綏署主任湯恩伯升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整個長江下游包括南京的守備部隊統由其指揮。



一半是老蔣可用之人不多了,一半就是成心的,湯恩伯怎麼可能聽“李代總統”的指揮,完全就是牽制桂系的大將。湯恩伯堅決執行幕後老蔣的命令,不守江防,不守南京,主力全部後縮到上海周邊,掩護蔣經國搶運黃金白銀美鈔和其它重要物資去臺灣。

“國防部”軍事會議上,李宗仁與何應欽大罵湯恩伯不服從命令,湯司令慢吞吞拿出蔣介石的手諭:我只聽總裁的命令,然後居然離席揚長而去。

估計,李宗仁當場槍斃老湯的心都有。


度度狼gg

桂系首腦李宗仁與蔣介石嫡系大將湯恩伯交集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抗戰時期。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時,湯恩伯部歸第五戰區指揮,直到湯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手下。

李宗仁與白崇禧在臺兒莊

徐州會戰爆發後,湯恩伯的20軍團調入第五戰區,第20軍團下轄關麟徵的第52軍和王仲廉的第81軍,兵員充足,裝備齊全,是國軍中的精華。湯恩伯部到達徐州後,李宗仁計劃讓湯部與從藤縣南下的日軍稍作抵抗,即讓開正面,退入抱犢崮山區,待臺兒莊守軍與敵交戰時,再出其不意從敵背後出擊,南北夾擊,包圍而殲滅之。

但自1938年3月27日始,我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展開拉鋸戰時,李宗仁命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出擊,夾擊日軍。但湯恩伯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一直按兵不動,李宗仁大怒,訓誡湯說,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湯恩伯這才全師南下,但臺兒莊守軍已傷亡殆盡,如果按照李宗仁預先的設計,湯部早一點南下,進攻臺兒莊之日軍可能會全軍覆沒。李宗仁對湯恩伯此舉非常惱火,後來曾多次提及,此事乃兩人交惡之始。

前面提過,湯恩伯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湯本人又和蔣介石是浙江老鄉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友,深受蔣之恩寵。而李宗仁歷史上曾多次反蔣,是蔣介石的對手。鑑於這些原因,湯恩伯經常不聽從李宗仁的命令,有事直接向蔣介石彙報。而蔣介石對此不但不制止,甚至還慫恿、鼓勵,致使將帥不和,他好分化控制。


李宗仁(前右1)與五戰區部分將領合影

第五戰區移駐湖北、河南一帶後,湯恩伯駐軍桐柏山,軍紀敗壞,攪得當地百姓雞犬不寧。據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透露,當地一位叫石毓靈的專員請李宗仁下令約束,李宗仁苦笑著回答,他無可奈何。


總體來說,李宗仁對湯恩伯評價不高。當然,對李宗仁的話也不可全信,湯恩伯雖然飛揚跋扈,但也並非李宗仁說的那樣不堪,並且湯在抗戰中的表現也頗為不俗。李宗仁之所以如此評價,與兩人分屬不同陣營有關。


民國年間那些事

湯恩伯和李宗仁的恩恩怨怨也可以理解為桂系和黃埔系的明爭暗鬥!

李宗仁晚年的時候有本回憶錄,其中把他對黃埔系等等將領的不滿說了個遍,無非就表達了一個意思,就算國民政府失去了政權,這最大的原因絕對不是他桂系造成的,而是老蔣的黃埔系親手葬送了國民黨的統治,其中對一個人的評價最低,堪稱是對其軍事能力和治軍能力的最大嘲諷,這個人便是湯恩伯。



湯恩伯是何人?他是老蔣和各路軍閥爭天下時候的得力干將,黃埔系中的骨幹精英分子,對老蔣是絕無二心,在抗戰初期便擔任軍團司令長官,手握重兵,而此時的李宗仁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湯恩伯正好歸李宗仁指揮,相比於雜牌雲集的第五戰區,湯恩伯無疑是個異數。此時的湯恩伯帶領的是老蔣的嫡系部隊,而這李宗仁和老蔣一向是貌合神離,他對湯恩伯肯定是指揮不動啊,再者老蔣也不可能讓其嫡系部隊聽命於李宗仁,所以李宗仁晚年第一句評價湯恩伯就是這樣說的:“湯恩伯為抗戰期間所謂中央軍中的戰將,他事實上並不善戰”,這無疑是帶著很強的個人情感在裡面。



李宗仁就這樣和湯恩伯結下了樑子,湯恩伯也經常給老蔣打小報告,頗有一番監視李宗仁的意思。而在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幾十萬人抗擊日寇,此戰也造就了很多聞名遐邇的國軍將領,但就因為晚年李宗仁的一句話,湯恩伯卻揹負上了徘徊不前的罵名。其實在臺兒莊戰役中,湯恩伯並沒有執行李宗仁的戰略計劃,但湯恩伯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他雖然沒有第一時間執行命令增援守衛臺兒莊的孫連仲的西北軍,但其側擊迂迴敵人卻是臺兒莊勝利之基礎,戰後湯恩伯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而幾十年後李宗仁評價湯恩伯說:“湯恩伯徘徊不前,妄圖保存實力消滅雜牌軍”,湯恩伯究竟是沒有黑過李宗仁啊!但是這湯恩伯卻把李宗仁美美的坑過一次。



在解放戰爭後期,老蔣已經下野,而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但是老蔣的嫡系卻被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牢牢控制,李宗仁是根本指揮不動,後來我軍解放南京更是毫不費力,李宗仁倉皇出逃。而湯恩伯卻丟棄南京守衛上海,這無疑又給這二人的關係雪上加霜,讓李德鄰是破口大罵,以至於整整過去了幾十年,李德鄰依舊不能釋懷,更讓人意外的是,民間謠傳的“水旱蝗湯,河南四害”,李宗仁更是深信不疑的認為,湯恩伯就是那一大害。


風流倜儻張四少

李宗仁是國民黨新四大軍閥中桂系的首領,一貫是蔣介石的最大政敵。而湯恩伯是浙江金華人,並曾經當過黃埔軍校六期步兵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和第一總隊教育處少將教育長,是典型的蔣介石嫡系。也因此,湯恩伯極受蔣介石重視,他和胡宗南,陳誠都是蔣介石最信任的黃埔系,升官也極為迅速。因此,雖然李宗仁和湯恩伯兩個人交集並不多,但必然不會融洽。


徐州會戰時李宗仁任戰區總司令統一指揮,川軍中央軍在內的幾十萬萬大軍。在李宗仁的回憶錄中說道:“三令五申之後,湯軍團仍在姑婆山區需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不過這倒也正常,中央軍不聽雜牌軍長官的命令,再正常不過了,包括蔣介石都樂觀其成,並視為這是對他效忠的方式。

而在湯恩伯主政河南期間,河南流傳著四大害“水旱蝗湯”最後的湯指的就是湯恩伯。雖然現在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湯恩伯主政河南期間,軍隊軍紀極為敗壞,擾民嚴重的問題卻是公認的。李宗仁也曾在蔣介石面前趁機彈劾湯恩伯,當然,結果也毫不意外,湯恩伯不會受到任何懲處。



李宗仁與湯恩伯的恩怨,其實也是國民黨內派系的鬥爭的一個縮影。國民黨內派系鬥爭極為激烈,派系也極為眾多,如新四大軍閥桂系、晉系和中央軍的矛盾,中央軍與川軍、滇軍、陝軍等雜牌軍的矛盾,中央軍內部也有黃埔系與非黃埔系的矛盾。正是由於國民黨內耗嚴重,再加上貪汙腐敗橫行,將領官員將個人私利置於國家利益之上,才最終導致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崩潰。


鳶飛九天2018


馮傑

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恩怨始於抗戰期間。前後有三。

第一次是臺兒莊戰役,指揮外線機動兵團的湯恩伯遲遲不發兵臺兒莊。因此李宗仁電報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如此嚴厲的軍令使得湯恩伯不得不遵令行事。

但事實上是各在其位各謀其事,手握國軍精銳集團的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指揮所部先肅清嶧縣、棗莊等地的日軍之後才救援孫部 ,解除了手中主力陷於被夾擊的態勢後再出兵臺兒莊無疑是正確的。如果直接救援,湯部會被嶧縣棗莊的日軍夾擊,怕是臺兒莊戰役也會變成一場敗仗。但是這封電報卻使得湯恩伯在歷史上背了大半個世紀作戰不力的黑鍋,也等同於告了湯恩伯一次“黑狀”。

第二次是隨棗會戰,此戰前蔣介石命令湯恩伯部為五戰區總預備隊使用,因為湯部裝備相對精良,整體作戰能力較強,作為預備隊是比較合適的。但此時李宗仁已經判斷出崗村寧次的意圖,仍然堅持選擇最弱的川軍22集團軍作為總預備隊,這個舉動引起了湯恩伯的不滿,一旦各部被突破造成日軍合圍,湯部只有撤往山區一途,若如此重裝備較多行動不便的湯恩伯部在日軍圍剿之下,勢必遭受慘重損失。

後來的戰況不出所料,左右兩翼均潰散,湯對兩翼潰散尚不知情,也不知道日軍此戰目的就是要圍殲他,就在日軍圍殲31集團軍的目標馬上就要實現的情況下,李宗仁只告訴湯可相機撤退,但把日軍合圍的目的告訴了李品仙卻沒告訴湯。湯恩伯回電李宗仁表示:"戰況尚且良好,為什麼要撤?"李宗仁則直接下令讓桂系84軍撤退。84軍所部直接丟下湯部潰逃,軍長與兩個師失去聯繫,異常狼狽。

湯恩伯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向五戰區司令部求證,程潛剛好代為指揮,就把情況通報給了湯,湯立即要求北撤,李宗仁竟然不許,卻堅持湯撤往山區。湯恩伯乾脆拒絕聽令下令北撤。幸運的是負責合圍的日軍騎兵戰力不高,碰上了南下支援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最終日軍合圍失敗,湯恩伯部才逃出生天。

戰後看即便是扔下湯恩伯掉頭就跑的桂系84軍也差點沒撤出來,時候李宗仁以拒不聽令為由再次告了湯恩伯一狀,此戰後面的反攻作戰中,湯恩伯對李宗仁更是恨之入骨,直至多次拒絕聽令。湯恩伯後來成為“中原王”後如日中天,手握重慶直轄的機動力量更是不買李宗仁的帳,豫湘桂潰敗李宗仁抓住機會又參了一本。互相拆臺成為常態。二人矛盾激化不可調和。

第三次是在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期,一生官迷的李宗仁得償所願出任代總統,再次被啟用而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此時手中牢牢控制掌握蔣介石嫡系部隊,守衛上海不保南京成了湯恩伯報復李宗仁的兩箭之仇是不二選擇。南京失守直接導致“劃江而治”夢想破滅的李宗仁無奈出走。歷史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凡事有因果,李宗仁無奈之下大罵湯恩伯不顧黨國利益。國民政府派系林立,互相拆臺這卻是無奈中的必然。冤冤相報而已。


杜康不負西江月

李宗仁和湯恩伯是在抗戰爆發之後才有所交集的。

1938年,蔣介石將湯恩伯的中央軍第20軍團劃給了第五戰區的李宗仁指揮。此時李,湯二人才正式有所交集。



在臺兒莊戰役中,李宗仁聲名遠播,而湯伯恩作為另外一位主要的指揮官,雖功勳卓著,卻也飽受指責。

究其原因,與李宗仁在晚年時期口述的回憶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然後在徐州會戰失敗後,湯伯恩升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在河南前線,對李宗仁就愈發不放在眼裡。漸成“中原王”,李宗仁對其也愈發憎惡。



所以,42年河南大災後,因湯伯恩駐軍不利,李宗仁聯合白崇禧一起奏湯伯恩,可惜蔣介石用人唯親,視而不見。


之後,三大戰役時期他更是如此。只聽命於蔣介石,而不聽任於他李宗仁,估計當時李宗仁殺了他的心都有。


吹不響的流氓哨

湯還是有功於國家社稷,至於李與湯恩怨那是個人成見。

臺兒莊戰場上,湯沒有像韓復榘臨陣脫逃,而是最終以有生力量給予日軍重創,奠定戰役最終勝利✌,是有功於黨國,無愧領袖栽培。

俱往矣,旌旗獵獵,大將軍橫刀立馬,何懼倭寇?


和言悅色

有這個因素,臺兒莊戰役時湯恩伯歸李宗仁指揮,其直接聽命於老蔣不服從戰區指揮,後來李宗仁沒有辦法給老蔣打電話,無奈之下湯恩伯從按李宗仁的命令投入戰鬥。要是我是戰區司令長官非以抗命罪槍斃了他。就是老蔣說也不行,就跟老蔣槍斃韓復渠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