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在河南鶴壁浚縣的大伾山上,有一尊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還高5米多的彌勒佛,它高22.29米,有“全國最早,北方最大”之稱。與一般的坐北朝南的大佛相比,伾山大佛卻是坐西朝東,且莊嚴肅穆。

2001年6月,伾山大佛及石刻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大伾山是中國文字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尚書,禹貢》載:"東過洛油,至於大伾。

這座趺坐式彌勒佛,頭部螺發,面方頰圓。其坐姿莊重,身披五彩方格袈裟,坐在四周方墩上,足踏仰蓮,五趾平齊。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歷史上,浚縣曾被稱為黎陽縣,黃河流經大伾山東側,而黎陽則是地扼黃河渡口,居四方交通要衝。黃河自古為害河,在豫北地區尤甚。

在當地百姓口中,人們把這尊大佛叫做“鎮河將軍”。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關於大佛的雕造年代,有不同的說法。

著名文學家王惲在大伾山遊玩後所寫的《遊東山記》中,認為“其鐫鑿本末,以寺石麟考之,為高齊所造無疑”。王惲的根據是大佛所在的天寧寺門前石獅的雕造風格,根據石獅的雕造風格判斷大佛是在北齊時代所建。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而在明代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浚縣知縣張肯堂主修的《浚縣誌》中,文物部門發現有“石勒依佛圖澄之言,鏟崖石為佛像,高尋丈,以鎮黃河。拓跋魏覆以重閣,元末毀於重兵”的記載。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1990年9月,浚縣文物部門開始對大佛進行整修和加固,他們將大佛身上外敷的明代彩色泥皮剝掉,才顯露出大佛的廬山真面目。呈三角形的輪廓,似是比例失調,表現出早期造像的不成熟性。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在第一次座談會上,專家們就提出了關乎大佛身世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大佛的時代特徵是“兩頭(頭和足)早,中間晚;輪廓早,細部晚”?

專家們形成共識:鑿於後趙,至前秦或遭破壞,北魏繼續雕鑿,唐時加工細部,元末毀於兵火,明時又塑以外身泥皮彩繪。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在浚縣發現一通“黎陽大伾山寺(即天寧寺)準敕不停廢記碑”,該碑為後周年代所刻。在碑文中,有“以茲山之足為佛足矣,以茲山之頂為佛頂焉。有缺落碑銘,載相續月日,儼三十二相,亦四五百年”的記述。

專家們據此斷定,伾山大佛的建造時間當在北齊。

浚縣伾山這尊大佛,比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高5米多,全國最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