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作文章富有文化韻味?

如何讓作文章富有文化韻味?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文章具有文化韻味呢?我以為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一、採擷明珠,裝扮美人

經典的文言文名句如一粒粒光彩照人的明珠,或精緻典雅,或豪放雄渾,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飄逸,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寫作時,從文言文的海洋中採擷一些經典名句,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滿詩意,餘味無窮。

請看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息之辯》中的兩段話:

日出江花,春來江水;若無片刻之憩,白樂天何可作此詞焉?春風十里,薺麥青青;若無須臾之息,姜白石何以工此曲哉?天姥連天,蜀道危難,若無俄爾之寢,李太白何能作此千古絕唱;潦水寒潭,煙光暮山,若無瞬日之息,王勃何以作此萬人傳唱之賦也!

嗚呼!於古然,於今然,勞逸結合,生而有息,息而為作,作之而息,此其兩者,相成相依,不可斷絕。

作者引用了白居易、姜夔、李白、王勃四人的文言文名句,對“生有所息”進行了詮釋,由此得出“兩者相成相依”的觀點。語言精練,化用貼切,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學積累與文化素養。

採擷文言文名句出彩,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可以在文章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位置引用,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1)美化開頭,吸引讀者的眼

(2)美化結尾,勾住讀者的魂

(3)美化中間,牽住讀者的神

如何讓作文章富有文化韻味?

二、牽手名人,步入教堂

文言名人為人類提供了生命範本,他們的人生經歷、他們的生命歌唱、他們的生活思考,歷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經典論據。把他們寫入文章,能增添人文色彩,增加文化底蘊。

湖北省高考滿分作文《心是蓮花開》寫到:

請看走過歷史,在壯士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聲中,無望英雄的勇氣與決心令我敬佩;一代霸主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令我感動;詩之“鬼才”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我不禁為兄弟情殤而哭泣……

那“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至純至美的一抹倩影,讓少年的心“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聖杜甫的“穿花蝴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讓我瞥見一份雙宿雙棲的自由與親密;還有歐陽夫子甜蜜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千年之後,仍純純地迴響在天地之間。——情之重也,如我枕邊的一滴淚,你心中的一湖水。

作者直抒胸臆,穿插了荊軻、曹操、曹植、杜甫、歐陽修等名人名句,來闡發“入世與出世”的主題。歷史名人與經典名句交相輝映,作者真情與名人思想融於一爐,使文章內容厚重,文言底蘊陡增。

如何讓作文章富有文化韻味?

三、鏈接名篇,成家立業

文言名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古往今來人們智慧的結晶,適度、合理地鏈接它們,能增強文化底蘊,產生獨特的審美效果。

請看內蒙古高考滿分作文《重拾昔日的輝煌》中的幾段話:

當年,黃帝為人治病,留下了《黃帝內經》。可曾記得,它為後世“懸壺濟世”開創先河。人類文明從那裡開始,告別了矇昧,走出了蠻荒。

當年,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劃出了《甘石星經》,為地球的尋根之旅宣誓授旗。抱著一飛沖天的願望,現代中國航天人踏著萬戶的足跡,駕著神舟,在太空翱翔。

《左傳》、《史記》像龍一樣雄踞在文學最高峰……

唐詩宋詞燦若星河,詩人學者百家爭鳴……

四大名著、《四庫全書》詮釋了一個鼎盛的封建時代,人類文明在那裡極盡輝煌。不管是橫眉怒目的臉,還是金戈鐵馬的卷,都讓歷史活靈活現、大放光芒。

作者緊扣“重拾昔日的輝煌”這個主題,列舉《黃帝內經》、《甘石星經》、四大名著等五千年曆史傳承的一系列文言著作,印證了書本承載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道理,啟迪讀者回歸文化典籍。文章高屋建瓴,大氣磅礴。

如何讓作文章富有文化韻味?

四、借用文言,粉飾新房

文言作文是考場作文中的稀有品。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紮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文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高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值得一提的還有2002年江蘇考生寫的五言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其語言脫胎於古樂府名篇《孔雀東南飛》,以一位才華橫溢、有志投身西部大開發的青年作為敘事的中心人物,寫得像模像樣。

如何讓作文章富有文化韻味?

五、套用結構,脫胎換骨

文言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篇文言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文言本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文言文的結構來鋪設自己文章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動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