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Get Rich(如何變得更「富有」)系列:十一

There's no actual skill called 'business'

世界上沒有一個叫做「商業」的技能

「商業」一詞意義過於寬泛,我們很難將它當作一個技能來看待。然而現在有很多商學院在教授「商業」這門課,很多課程的講師甚至是很德高望重的老師。商業課程上有一類佔比很大的話題是「案例分析」,課程通過展示一大堆數據、模型來幫助我們定位到某種情況下。但遺憾的是,絕大部分模型在我們沒有身臨其境的時候是很難感受到的。於是商業課多數時候只是成為了人際交往的媒介,企業家們參加商業培訓,認識到其他的企業家,擴寬了自己的社交圈,僅此而已。

與商學院傳授的知識相比,對多數企業家、管理者來說,基礎的原則性的知識反而是更有效的。博弈論、心理學、邏輯學、數學、哲學等都能在我們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提供有效的思維模型和解決思路。與其把時間花在上商學院上(當然拋開擴寬社交圈的需求),不如來讀更多的基礎學術書籍。

另一個精進「商業」的方法是動手去做。光說不練是不行的,動手實踐的成長比上課、看視頻、啃書要快得多。實踐是很多種提升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比如這個thread的作者Naval自己就說自己從來沒有讀過任何博弈論有關的書,他通過大量博弈遊戲來提升自己的博弈理論和水平。

商業的實踐就是開一家公司,開始自己的事業,並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思考。但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也是需要注意方法的。我們要特別注意「重複」和「迭代」之間的區別。迭代的次數才是決定能力增長曲線的要素,重複次數則毫無意義。比如一家711的店長指望通過重複採購標品、重複收銀等行為來提升自己的商業能力是沒有可能的。我們一定要在反覆的過程中來嘗試新的想法和實踐,將之變成一次次迭代。比如下一次推廣活動嘗試一種新運營模式,下一次App發版嘗試一種新的商業變現方式,下一次招人招人嘗試一種新的面試方法,下一次1on1的時候嘗試一種新的溝通話題,都能有效幫我們探索不一樣的知識領域,並最終提升我們的商業能力。

但是這種嘗試也是有代價的。自己有時候就是最難過的一關。我們經常會說「要跳出舒適圈」也說明了迭代的客觀成本。每一次迭代都在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但這樣一次次不舒適、一次次的流血,也對應著自己一次次成長,而成長的最終結局大概率是收穫更多。創業也是如此,早期都是問題頻發甚至瀕臨倒閉,一個個的問題都是一次次成長機會繼而才能得到後面那個更大的成果。張一鳴、王興等人的現狀正是這個連續創業、連續迭代模型最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