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行家一筆下去,不僅有陰陽之分,還有潛在生命

何海霞:行家一筆下去,不僅有陰陽之分,還有潛在生命

何海霞 古黃鶴樓圖

一筆之畫,怎麼成了一筆圓呢?不懂得的,一筆下去,是扁的,是死的;行家這一筆下去,裡邊不僅僅有陰陽之分,還有著潛在生命,就是氣韻。這內在的生命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是作者對物象的理解的高度提煉概括的注入,就跟血液一樣的可貴,所以能看起來溫潤有力。乾溼濃淡,層次分明,質感都畫出來了。

何海霞:行家一筆下去,不僅有陰陽之分,還有潛在生命

何海霞先生

好的線、點,能說明什麼呢?你點這一點,我就能知道你有沒有功夫,這一筆點這一點,就知道你的份量達到圓了沒有,功夫不到,就不圓,是扁的,扁傢伙。你看大千先生的作品(指牆上掛的大千先生的《墨荷圖》),這豎筆一下,人家是圓的,既溫和,也不劍拔,也不弩張,很符合自然生長的那種氣韻。如果先用鉛筆把它的位置畫好,那是死的,神妙就在於此。要說到底為什麼上面那麼黑下邊那麼淺?我把筆也弄得上邊黑點下邊淺點,但你畫出的是死傢伙,沒有氣韻貫在其中。因為作者內在的對於自然的體會沒有,氣韻沒有。另外,掌握對象沒有掌握住,又怎麼談用筆?

何海霞:行家一筆下去,不僅有陰陽之分,還有潛在生命

何海霞 華嶽清秋

現在有一些一勇之夫,全以氣勝,似乎很有“氣勢”,很有“力度”,“氣勢磅礴”,其實怎麼樣?內在很空虛,是故作緊張,聲嘶力竭而已,我麼不能那麼做,我也不願那麼做。這筆的運用,也是表達作者的學識和修養,表達個人修養和生活實踐的修養。一定要虛心,要真誠,對藝術要真誠,否則,畫出的僅僅是畫,畫的不是心,心力又從何而起?筆力又從何而發?就更談不上筆情和墨趣了。陳子莊說:古人作畫,人老實,但畫出畫來俏皮。人心裡不靜,畫出畫來就糟雜呆板。用筆同是這個道理。兩晉時的人勤思好詰,清懷,體現在書法上是優美;魏書跟漢書不一樣,漢書莊嚴,魏書放,發揮自由;到兩晉,追求儒雅和文人的風度氣質則完全流露於書法之中。

何海霞,原名何瀛,滿族,北京人。擅長中國畫。1934年拜張大千為師,隨同入川作畫。1936年曾與齊白石、於非音、張大千舉辦四人作品聯展。1956年後歷任西北美術家協會畫師、陝西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作品有《華山》、《大地長春》、《晴巒暖翠圖》、《天開圖畫》等。出版有《何海霞畫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